近年来御窑厂遗址的考古发掘

2016-12-20 02:30李军强
紫禁城 2016年11期
关键词:窑厂遗物作坊

李军强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考古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景德镇地区的陶瓷考古研究及景德镇瓷业史

近年来御窑厂遗址的考古发掘

李军强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考古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景德镇地区的陶瓷考古研究及景德镇瓷业史

二〇一三年以来,为配合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一步弄清御窑遗址的建筑布局及作坊内部的布局与分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家单位对景德镇御窑厂东围墙一线、龙珠阁北麓、毕家弄东侧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工作,在御窑厂考古研究方面有了新收获、新认识。

东围墙地区的考古发掘

二〇一四年四月底至六月期间,为配合御窑厂东围墙的建设工程,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另外三家单位对御窑厂东围墙一线,重点对东门西南侧及东围墙中段区域进行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布探沟一条、探方六个,发掘面积共计约两百平方米。

此次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土了一批明清时期的建筑遗迹,主要有灰坑两个、清代天井一座、鹅卵石墙基一道,排水沟一条,练泥池一座,此外还出土了一批明宣德、成化、嘉靖、万历,清乾隆、光绪,以及民国等时期的官窑和民窑瓷片标本上千件。

此次发掘揭露出一座清代早期的天井建筑,另在围墙内侧大致与现在的东围墙平行的位置发现了一条晚明时期的长约十五米的石砌墙基,并且出土了一批较为重要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官窑遗物,为研究晚明到清代早期御窑厂的东围墙以内、东门附近区域的建筑格局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和考古学证据。

龙珠阁北麓的抢救性清理

二〇一四年七月至十二月,为了配合龙珠阁北麓保护房改扩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等

单位对龙珠阁北麓保护房改扩建区域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清理面积约五百平方米。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东围墙地区东门西南侧T0103内鹅卵石墙基由东向西拍摄

此次发掘清理出的主要遗迹包括灰坑两个,以及明宣德到清末民国时期的文化堆积,出土了一大批宣德、空白期(又称黑暗期,在景德镇瓷器历史中泛指明正统、景泰、天顺这一时期,因没发现这一时期带官窑年款的瓷器存世,所见瓷器均为民窑所产,故名)、成化、弘治、正德、同治、光绪等时期的瓷片。按釉色分为青花、白釉、红釉、黄釉、青花釉里红、斗彩、黄地绿彩、蓝地孔雀绿釉等,器形主要以碗、盘、杯、碟、高足杯、大罐、梅瓶、花觚、绣墩、瓷枕等为代表,典型器物主要以空白期的青花花觚,青花及斗彩的绣墩,仿龙泉青釉刻花碗、盘,白釉暗刻云龙及花卉纹大罐及梅瓶等为代表。

此次发掘出土了一批比较重要的御窑遗物,尤其是空白期的官窑器物的出土,填补了御窑遗址历次发掘的空白,对于研究明宣德至成化时期的制瓷业情况和官窑制瓷工艺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龙珠阁南侧、毕家弄以东区域的考古发掘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龙珠阁北麓成化时期遗物堆积自南向北拍摄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龙珠阁北麓成化时期青花婴戏纹盘出土现场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龙珠阁北麓出土“大清光绪年制”款青花碗、盘瓷片

二〇一四年十月至十二月对景德镇御窑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区域

位于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内的龙珠阁南侧、西侧,与东司岭仅一墙之隔。此次考古发掘布方面积为四百平方米,布五米见方的探方十六个,实际发掘面积为三百六十三平方米。

此次发掘揭露的主要遗迹有作坊址、房址、灰坑、辘轳坑、墙基、天井、排水沟、澄泥池和掩埋落选御用瓷器的坑,以及缸(用于盛泥浆或釉)等遗迹六十多个。其中房基十一座,时代主要为明代中晚期到清末、民国时期;墙基十道,时代推断为明代中晚期到清晚期;灰坑三十个,时代主要集中在元中晚期、明代中晚期到清末;水沟两条,时代为明晚期到清初;天井和路面各一,分别为明代晚期和清代早期;辘轳坑三个,时代为清初到清末;澄泥池两个,时代为清中晚期;大缸两个,时代分别为明代中期、清代早期。

出土遗物的时代始自元朝,历经明洪武、永乐、宣德,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再到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直至同治、光绪、宣统,民国江西瓷业公司、建国瓷厂等各个时期。此次发掘出土遗物时

代延续较长,序列较为完整,种类比较齐全,可谓御窑厂历次发掘工作中出土遗物最为丰富的一次。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毕家弄东侧F6南墙发掘现场自西向东拍摄

出土遗物的种类有瓷器、彩绘颜料、窑具、制瓷工具、瓷砖、建筑构件等。

出土瓷器遗物品种多种多样,按时代可划分为:

元代瓷器,主要包括青花瓷,枢府瓷(卵白釉瓷),青白粗瓷,器型有高足杯、碗、盘、小杯等。

明代瓷器按釉色分则有青花、斗彩、五彩、红釉、霁蓝、白釉、酱釉、紫金釉、孔雀绿釉、青釉、釉里红、矾红、青花矾红、黄地绿彩、蓝地白花、珐华器等,器形包括碗、盘、罐、杯、研钵、研杵、豆、花盆、笔洗、香炉、渣斗等,纹饰主要有龙纹、凤纹、海怪、鱼藻、萱草、蕉叶、莲瓣、诗文、人物、山水、竹石、风景等,装饰工艺包括印花、刻花、剔花、锥花、青花、釉上彩、釉下彩、斗彩、五彩等。

清代瓷器釉色主要以青花、粉彩、珐琅彩、郎红(郎窑红釉)、霁蓝、新彩、紫金釉等为代表,器形有碗、盘、杯、大罐、缸、香炉、笔洗、笔架、试料盘、粉盒、器座等,纹饰主要以龙纹、凤

纹、山水、人物、竹石、飞禽、杏林春燕、荷花、牡丹、诗文等为代表,款识有官款、名堂款、寄托款等。

明正德 斗彩六足盆托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明嘉靖 五彩松竹梅雀鸟纹深腹大碗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民国时期瓷器主要以青花、粉彩为多,器形则有碗、盘、粉盒、杯子、罐、瓶等,纹饰有人物、花鸟、虫鱼、四季花卉、动物等。

出土瓷器遗物所使用的颜料主要为铜绿、矾红,同时出土的还有制瓷的瓷土、瓷泥、工具等。

同时出土的窑具主要有匣钵、套钵、垫饼、垫圈、火照等。其他还有少量的永乐瓷砖、草叶纹雕花青砖、刻龙纹砖(半成品)、青砖、瓦片、窑砖、柱础石等建筑构件。

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元、明、清时期的作坊、灰坑、房址、墙基、路面、天井等各类遗迹六十多处,目前已揭露出的遗址面积为三百多平方米,而且有向四周扩展的迹象。其中,最重要的一处遗迹是发掘出的一座明中晚期作坊遗迹。根据遗迹与相关遗物推断,该作坊遗迹很可能是明正德至嘉、万时期的釉上彩作坊遗址,这类遗址在御窑厂历次发掘中尚属首见。该釉上彩作坊遗址相对完整,这对研究明代御窑厂整个作坊群的分布、规模、制瓷工艺、作坊内部分工形式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此外,此次发掘的遗迹与遗物为今后研究御窑厂作坊的建筑构造、布局,作坊内制瓷过程的分工形式,晚明到清初的官搭民烧制度等提供了科学的实物资料和地层学的证据。

此次发掘的明代正德地层出土了大量可复原的正德官窑釉上彩半成品,这是尤为罕见的。其中部分釉上彩颜料、配制釉上彩的原料及个别完整的正德官窑涩胎盘等遗物的发现在御窑历次发掘中也尚属首次,这为研究明代官窑釉上彩制作工艺和技术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参考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明晚期 珐华器盖残片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明正德 涩胎暗刻云龙纹渣斗及款识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龙珠阁南侧、毕家弄以东区域的第二次考古发掘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至二〇一六年一月,在二〇一四年御窑遗址发掘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发掘工作。此次发掘区域位于御窑遗址的中部,龙珠阁南侧,西紧邻御窑厂的西围墙,整体位于二〇一四年发掘区域的西北侧,发掘面积三百平方米,布五米见方的探方十二个。

此次发掘已揭露出的主要遗迹包括路面两个、作坊遗迹一处、墙基四处、房址两处、辘轳坑两个,出土了一批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御窑瓷器、窑具、颜料、建筑构件等。瓷器按釉色分,主要以青花、粉彩为主,还有少量的黄釉、红釉、釉里红器。器形主要有碗、盘、杯、碟、壶、罐等。窑具主要有匣钵、匣钵盖、垫饼、试料。建筑构件主要包括卷草纹砖、板瓦、瓷板等。

此次发掘的遗迹和遗物的时代主要集中在晚清、民国时期,从遗迹和遗物的出土情况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御窑厂的生产并未因王朝的终结而停止,尤其是出土了一批民国粉彩精品,为研究御窑厂民国时期瓷器生产和窑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和历史信息。此次发掘还揭露了一座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晒架塘(晾晒瓷坯之用),为研究清末至民国时期御窑厂制瓷作坊的布局与分工、建筑结构、内部空间布局、制作流程、制瓷工艺阶段的分工,以及御窑厂的停烧和废弃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毕家弄东侧晒架塘C1自东向西拍摄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毕家弄东侧排水沟G1发掘现场自西向东拍摄

猜你喜欢
窑厂遗物作坊
假鸡蛋作坊开工啦
汾酒老作坊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发掘
明清景德镇御窑厂规制布局探考
西班牙游乐园拒绝遗物
人大代表的“女子作坊”
御窑厂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