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545005)
唐代柳宗元“罗池神”形象与神话述论
张莹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545005)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病逝后,柳州百姓自发地为其立庙祭祀,尊为“罗池神”,并由此衍生出诸多关于他的神话传说。这些尊神行为没有触及儒家的礼制,得到了地方官员的默许。但柳宗元贬官的身份以及唐代严苛的地方祠祀政策,使其只能以“民间之神”的身份存世。同时唐后期政局动荡,中央对地方的文化控制力大为减弱,也使得柳州的“罗池神”信仰得以保存延续。
唐代;柳宗元;罗池神;形象;神话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谪贬永州任司马长达十年的柳宗元并没有获得回到长安任职的机会,而是被任命为柳州刺史。按照当时的官爵品级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称为“贵族”。柳宗元由永州司马升至柳州刺史,品级从正六品下升至正四品下,已经跃升贵族之列。但在柳宗元看来,被安排到比永州更南更远的柳州任职,实际上是“明升暗贬”。尽管如此,柳宗元还是在柳州刺史任上鞠躬尽瘁,四年后不幸病逝于柳州,他在柳州当政时政绩显赫,得到百姓和地方官员的崇敬,赢得广泛的赞誉。为了纪念这位为柳州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官员,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柳州百姓在罗池边上建立庙宇,命名为“罗池庙”,奉柳宗元为“罗池神”。
长庆三年(823年),柳宗元好友韩愈应柳宗元生前部下之请,为其写下《柳州罗池庙碑》,详细叙述柳宗元被当地百姓尊为“罗池神”的前因后果,描述罗池庙建庙缘由和围绕罗池庙产生的神话传说。这是目前所见最早介绍柳宗元被柳州百姓奉为“罗池神”,并在柳州建立罗池庙这一事件的文章。文章首先介绍柳宗元在柳州四年为人们所称颂的政绩:教民礼法,用儒家思想感化百姓;公正廉明,在百姓中树立极高的威信;劝民安居乐业,革除民间因欠债而被没为奴婢的落后习俗等。柳宗元到柳州后所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让远离中原地区,较少受中原礼教影响的柳州的面貌焕然一新,柳宗元本人也得到了柳州人民的无上崇敬和爱戴。接着韩愈详细描述罗池庙建庙的来龙去脉:柳宗元在临死前与部下魏忠等人饮酒,此时他精确预知到自己的死期,并且预言死后三年会成为神,要求部下立庙祭祀。柳宗元的预言果然应验,不仅在预知的时间死去,死后三年果然在魏忠等人面前显现神迹,以“神”的身份要求在罗池建庙。罗池庙建成之后,有一个名叫李仪的过客在罗池庙内闹事,出言侮辱,马上得了疾病,死于庙门口。第二年春天,魏忠等人派谢宁作为代表到京师,找到韩愈,述说关于柳宗元的种种“神迹”,请求韩愈为柳宗元的罗池庙书写碑文,以示纪念。韩愈认为柳宗元在柳州为官四年,施政造福柳州百姓,死后又用神力护佑这一方百姓,确实是一件神奇的事,认可柳州百姓尊柳宗元为“罗池神”的做法,特意撰写碑文,并附上为“罗池神”创作的迎神送享诗,为柳州百姓祭祀柳宗元所用[1](唐)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柳州罗池庙碑[A].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548-552.关于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前人研究成果丰富,本文主要根据孙昌武《柳宗元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
然而,韩愈的观点似乎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有唐一代,官方典籍没有认可柳宗元为“罗池神”的记载。直至五代后唐时期,在刘昫等人编撰《旧唐书》时才稍有提及。但在《旧唐书》的编撰者看来,柳宗元被柳州百姓尊为“罗池神”,是荒诞不经的行为,而韩愈撰写碑文认可当地百姓的尊神行为,不过是韩愈平时违背孔孟圣言的表现之一罢了[2](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20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官方的态度。
官方的不认可并没有浇灭民间尊神的热情,自从柳州百姓为柳宗元在罗池边立庙,尊为“罗池神”,至北宋哲宗年间,祭祀活动都没有中断,并且在民间拥有很高的威望,法力不可小视[3]佚名.敕赠灵文庙额牒[A].柳河东集.北京:中华书局,1958:825.。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柳宗元从一位备受百姓爱戴的谪贬官员变为守护一方平安的“罗池神”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罗池神”在唐代只能作为“民间之神”存在呢?本文将从民众的敬仰之情、柳州独特的文化氛围探析唐代柳宗元被尊为“罗池神”的原因,从唐代地方祠祀政策及柳宗元的政治地位等方面探析柳宗元在唐代只能作为“民间之神”的前因后果。
柳州在唐代属于岭南边陲小州,行政等级仅为下州,管辖面积较小,人口也不多,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37《岭南道四》载,柳州“开元户一千三百七十四,乡十四;元和户一千二百八十七,乡七”。在整个唐帝国的版图中,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在这里做官,不可能受到太多的重视。而岭南地区“瘴气”为患的传说,又使得来自中原地区的士大夫唯恐避之不及,所以在柳州任职的官员大多为谪贬之士、官场失意之人。有唐一代,柳州刺史可考事迹者有16人,其中有姓名可考者11人,他们或因被贬赴任柳州刺史,或只是遥领而不赴任,可考事迹不多,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政绩造福柳州百姓[4]相关考据参见郁贤皓.唐刺史全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3280-3283.。绝大多数到柳州任职的官员,要么把柳州当作日后东山再起的跳板,要么在柳州蹉跎岁月,彻底沉沦,无心将为柳州百姓谋福祉作为做官第一要务。
柳宗元与他们不同,尽管经历了十年的谪贬生活,却依然心系百姓,拖着已经饱受折磨的病体,尽自己所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柳宗元在柳州的功绩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唐)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柳州罗池庙碑[A].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548-552.关于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前人研究成果丰富,本文主要根据孙昌武《柳宗元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
第一,解放奴婢,移风易俗,革除柳州当地穷人因欠债无力偿还被罚没为奴的风俗。第二,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柳州,引导当地百姓发展小农经济。第三,大力推进柳州文化事业的建设。柳宗元到柳州之后,主持重修孔庙,撰写《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倡导遵循儒家的伦理纲常;主持重修大云寺,希望通过宣传佛家戒杀生的理念劝导民众从善;柳宗元还以他一代文豪的影响力,吸引众多学子特意来到柳州求学。第四,摒弃华贵夷贱的偏见,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积极维护与少数民族的良好关系。
自唐代以来,许多为柳州做出杰出贡献的官员都能得到当地百姓的尊重和推崇,进而建立专门的场所以表敬意,柳宗元并不是孤例。仅在嘉庆《重修一统志》中,包括柳侯祠在内,在柳州所辖各县境内至少有6所专门祭祀曾在柳州任职的优秀官员的祠庙。由于柳州在唐及唐以后历代王朝政治版图中并不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许多来柳任职的官员也没有花心思致力于柳州的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柳州百姓会对那些在任上鞠躬尽瘁的官员格外尊敬,柳宗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他建立“罗池庙”,奉为“罗池神”,亦属人之常情。加上这位尽职尽责的主政者最终因为身体饱受多年的谪贬生活的摧残,最终病逝于柳州刺史任上,使其身上的悲情色彩愈加浓厚,百姓受“冤灵崇拜”心理因素影响,试图以“尊神”的形式表达对柳宗元的感情。
被谪贬的官员在谪贬地造福一方百姓,身后为当地百姓所崇敬,进而被当地百姓立祠纪念的事例并不少见。但是柳州百姓纪念柳宗元的方式却有所不同,从一开始,柳州百姓就将柳宗元作为“神”来纪念,以敬畏神,祈求神灵保佑的心态开展各种纪念活动,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与柳州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正如前文所述,在唐代的政治版图上,柳州只是一个远离政治中心的岭南小州,该时期柳州仍保留着迷信巫术,民间信仰中自然崇拜的色彩较为浓重。柳宗元曾在《柳州复大云寺记》中这样描述当时柳州人民的信仰,人们迷信祥符鬼怪,对杀生之事很轻视,且顽固不化,不施仁义。生病后,不求医问药,而是请来巫师,用鸡骨占卜,通过杀牲祭祀的方式祈求神灵保佑。先杀小的牲畜,再到中等牲畜,最后到大的牲畜,如此一一施行,病情如果还不能好转,病人就与亲友们诀别,叹息神灵不庇佑自己,最后绝食而死[1](唐)柳宗元.柳州复大云寺记[A].柳宗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752.。
可见,唐代柳州地区鬼神巫术之类的迷信活动仍然较为盛行,多神的自然崇拜在民间仍有一定地位。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下,一些与柳宗元有关的小概率事件恰巧出现,往往就会被理解为“神迹”,使得柳州百姓在纪念柳宗元这位先贤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将其当作“神”而不是一个“人”。当柳宗元“罗池神”的形象树立起来之后,发生在柳州范围内的许多奇异事件就会有意无意地附会于柳宗元身上,使得柳宗元的“罗池神”形象日益丰满、生动,反过来又促使人们更生敬畏之意,对其顶礼膜拜,视为一方保护神。
另一方面,中原地区的文化观念也在柳州开始传播,使得柳州的风俗逐渐与中原地区靠拢、趋同。柳宗元在《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一文中描述了当时柳州的文教情况,在他看来,在唐朝建立之前,柳州属于南方蛮夷之地,百姓的发型服饰与中原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崇尚武力、好斗生事。直至唐朝建立,唐政府采取一系列推行中原文化的措施,柳州的情况大为改观,当地士人遵循尧、舜、孔子所倡导的道义,学习儒家经典,其学术造诣之高,甚至不逊于中原地区的一些学者[2](唐)柳宗元.柳州文宣王新修庙[A].柳宗元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124-125.。柳宗元的文章不免有些夸张,有拔高唐朝在柳州实施文教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之嫌。但从文章中至少可以确定一点,就是至迟在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柳州的文化氛围开始向中原文化靠拢。在中原文化观念影响下,柳州逐渐开化,在树立地方神信仰的过程中,会倾向于选择一位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人物,在祭祀过程中也会倾向于选择符合儒家礼制的祭祀方式,摒弃备受儒家抨击的杀人祭鬼等祭祀风俗。这种尊神方式缓解了唐朝统治者对于柳宗元被尊为“罗池神”的抵触心理,进而在权衡利弊之下采取“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保证柳宗元信仰能延续下去。
在《大唐开元礼》中,“诸神祠”的概念最为模糊,其他祭祀的对象都有明确所指,而“诸神祠”并没有将祭祀对象详细列出,雷闻认为“这种模糊而又巧妙的规定使得州县的祭祀活动也具备了国家祀典的支持,使得一些礼典之外的祭祀也有了合法依据”[1]雷闻.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以生祠与城隍庙为中心[J].历史研究,2004(2).。也就是说,尽管唐朝对于国家承认的祭祀对象有了更为严格、细致的划分,但并没有关死民间信仰的神灵进入国家祀典的大门,国家对于民间信仰的神灵的态度并不是一味的打压,而是试图通过设立一个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在尊重地方民众感情的同时,控制地方祠祀,控制地方民众所信奉的神灵。与后来宋朝统治者大规模赐封地方神灵相比,唐朝统治者采取了另一种方式:“唐王朝实际上是将对小祀的合法化认定之权力下放到州县官府,因而在中晚唐时大多数修庙立碑的活动都是由地方官支持,最后真正需要由中央赐额、赐封者寥寥无几,因此,赐额、赐号这种方式并非唐朝地方祠祀政策的主流。”[2]雷闻.唐宋时期地方祠祀政策的变化——兼论“祀典”与“淫祠”概念的落实[A].载于唐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83-284.
由此可知,在唐代乃至唐以前,虽然对不符合礼制要求的、民间自发建立的祠庙控制得非常严格,打击力度也很大,但在唐中后期柳宗元去世后不久,柳州百姓仍为他建立“罗池庙”,将其奉为“罗池神”,以表达敬意。而且“罗池庙”建立之后,并没有过多地遭到来自官方的打击。柳宗元没有进入官方的意识形态体系,从而作为官方的教化工具发挥作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柳宗元是唐代“永贞革新”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永贞革新”失败后,先后两次被贬,至死也没有被召回。朝廷同意为某位官员立祠建庙,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当地官员和百姓树立一个忠臣良吏的榜样,号召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引导百姓将对这位官员的崇敬之意上升为忠君爱国之心,以达到稳定地方局势的目的。柳宗元作为一名贬官,如果身份得不到恢复,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即便民间自发为其建庙立祠,也得不到朝廷的承认。柳宗元参与的“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一场以王叔文、王伾为首的外朝士大夫为打击宦官专权,革除政治积弊而掀起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最终这场政治改革运动被镇压下去,宦官们拥立太子李纯继位,是为唐宪宗。宪宗即位后,主要参与者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被贬为边远州郡的司马。由于柳宗元参与的这场运动涉及宪宗的皇位继承问题,所以被贬永州十年,还是得不到宪宗皇帝的宽赦。在被贬永州十年后,柳宗元再次被贬到更远、条件更为艰苦的柳州。直至唐朝灭亡,宦官势力一直盘踞朝堂,把持着朝政大权,甚至将皇帝的废立玩弄于股掌之中,宦官势力一日不灭,柳宗元就一直摆脱不掉贬官的身份。在唐代,虽然“对于地方祠祀合法性的认可权力一般下放到了地方”[3]雷闻.唐宋时期地方祠祀政策的变化——兼论“祀典”与“淫祠”概念的落实[A].载于唐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83-284.,但柳州仍在中央政府的势力范围,涉及皇位继承的原则性问题,地方官员是不敢违背朝廷的意志的,所以唐代柳宗元“罗池庙”的合法性并没有得到认可。
第二,唐代柳州地方官员没有对柳州百姓建立的“罗池庙”予以废除和打击,使得民间供奉柳宗元的习俗得以传承至宋代。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大幅度下降。柳州属于唐岭南道桂州总管府管辖,距离洛阳、长安路途遥远,蛮僚盘踞,不时有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发生。根据目前所见史料记载,“罗池神”的影响范围仅仅局限于柳州一地,柳州百姓在祭祀过程中,没有因为信奉“罗池神”而做出有违礼制的举动。因此,尽管唐朝中央政府会以废止淫祀的方式控制地方祠祀[4]雷闻.唐宋时期地方祠祀政策的变化——兼论“祀典”与“淫祠”概念的落实[A].载于唐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83-284.,而地方官员也有一定权力去认可地方祠祀的合法地位。“罗池庙”是柳州民众基于对柳宗元的崇敬自发建立的纪念场所,出于稳定局势的考虑,唐朝中央与地方政府并不愿意在柳州兴师动众,拆毁“罗池庙”,禁止百姓祭奠柳宗元。另一方面,唐代曾经先后有狄仁杰和李德裕主持的两次较大规模的禁绝淫祀的行动,但行动的影响力仅局限于部分州县,与后来唐武宗“会昌灭佛”时在全国范围内打击佛教势力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祭奠柳宗元的“罗池庙”得以幸免。
柳宗元在柳州四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幸病逝在柳州刺史任上,因此民众对柳宗元的崇敬和同情,在“冤灵崇拜”心理因素的催化下,成为建庙祭祀柳宗元的原动力。加上柳州当时仍保留着较为浓厚的巫术鬼神文化,立庙前后又多次发生与柳宗元相关的各种奇异事件,于是在罗池边为柳宗元立庙,以地为名,尊为“罗池神”。柳宗元无疑是一位符合儒家礼制的人物,因此地方官员对于尊神一事并没有加以大力反对。唐后期对地方政局的掌控渐弱,尤其是对地方文化的掌控逐渐力不从心,但柳宗元曾参与“永贞革新”的历史,使得唐王朝对于柳宗元无法释怀,必然不会公开支持柳州的尊神活动。出于各种因素考虑,最终唐王朝对于柳宗元被奉为“罗池神”一事采取“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使得柳宗元在宋之前只能作为“民间之神”,为柳州民间私自祭祀供奉。这种态度对于柳宗元形象的神化及相关神话的发展演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是官方的默许,使得罗池庙的香火得以保留延续至宋代,并在宋代获得官方认可,先后被三次赐封,最终成为“官方之神”。
K291/297
B
1003-434X(2016)04-00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