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2016-12-19 08:18曲洪涛
中国市场 2016年31期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内部控制

曲洪涛

[摘要]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为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特别是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奠定了基础,文章在简要介绍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概括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意义,并分析总结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解决措施,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新会计制度;新事业单位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171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除少数特定行业外,我国的市场经济调节着经济发展现状,市场经济特征愈发明显,相应地,事业单位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管理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我国于2012年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相对于旧准则没有变化,而是对准则的条款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能够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的编制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也有着规范的说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更加规范、可操作化,为事业单位的廉洁、高效运营奠定了基础。

1新事业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意义

1.1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优点

在资产方面,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科目引入了事业单位,加强了对资产变动的管理,提高了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信息质量大幅度提高,有利于管理者和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控制与监督,有效地保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在负债方面,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重视分类管理,不仅要设置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等科目,同时,对职工薪酬下设明细科目——工资、地方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科目。事业单位员工的薪酬透明度大幅度提高,一方面保障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合法支出,资金安全性提高。在资金收支方面,事业单位由上级单位拨给财政补助,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各类收入中的专项资金设置明细科目,支出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下进行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在财务报表方面,改进结构与体系,借鉴企业的财务报表,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也能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足够的财务信息。

1.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影响首先,将事业单位主体发生变化,以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作为会计对象进行账务处理,目标是实现事业单位资金的最大效益。其次,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核算与管理方式发生变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核算管理一体化提出了要求,要求将核定收支等纳入预算管理办法中,保证一体统一化。为了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将支出细化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类,并对此设置了相应的预算管理办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资金的项目管理方式,与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吻合,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更科学合理。然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向着精细化管理迈进,这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使得国家的财政拨款能落实到广大群众的身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事业单位应树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意识和理念

内部控制是一个经济实体能否正常运营的关键,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相对于企业来说,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长期以来,由于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监控不严,导致我国的事业单位整体内部控制意识弱,树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意识和理念对事业单位至关重要。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主体,这一明确规定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职工特别是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事业单位应组织员工尽快地了解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并按新制度调整财务处理流程,在全单位宣扬内部控制理念和意识,建立合理的账务处理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将责任相应地落实到个人身上。

2.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关系着经济实体的会计核算工作,内部控制不健全会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出现严重问题,经济实体的财务工作就会出现问题。对事业单位来说,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必然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大缺陷,内部控制意识提升,内部控制制度未必健全,需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完善。事业单位在提高了员工的整体内部控制意识的前提下,需要从多方面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事业单位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完善资金收支管理,并设立内部稽核、监督管理等相关制度。企业、事业单位应提高内部工作等专业化和独立化,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等原则设立财务岗位,保证会计信息等真实可靠,并对相应负责人做到权责明晰。最后,事业单位应根据新会计制度做到标准统一,确保公众能通过事业单位公布的财务报告,了解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保证信息透明,接受公众监督。

2.3严格控制资金的运作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加强了对专项资金的控制,专项资金是由国家拨款,有专门用途的资金收入,一般数额较大,主要用于建设公共效益的大型项目。事业单位要在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下,完善对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杜绝某些人利用专项资金用于日常运作、个人盈利等用途。并对专项资金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控制,保证专项资金不被挪作他途,保证专项资金的独立性。加大处罚力度,对专项资金被挪用等情况,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并给予严格的处罚措施,提高专项资金的安全性。

2.4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新会计制度完善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规范了会计核算流程。财务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财务预算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直接影响资金的运作效率,因此,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非常重要。首先,事业单位要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专家的指导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其次,在充分研究业务运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资金运作评价系统,从多方面、全角度地确保财政预算在发挥社会职能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加强监督控制,确保资金的使用与预算相一致。

2.5完善内部绩效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绩效则是促进员工积极性的直接手段。针对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可以实行负激励的手段,在绩效评价中,明确对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实行的处罚措施,惩罚力度相对较大,才能有效地遏制违规行为,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

2.6采取内外部相结合的监督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不是财务部门,也不是事业单位自身就能做好的工作,需要整个事业单位、甚至事业单位相关单位的协助。首先,事业单位自身应该加强资产管理,评估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在采购方面,应由采购部门统一进行,并要求账目清楚明了。此外,国家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由相关审计部门监督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及时制止、纠正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3结论

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良好运行的重要基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加强提供了条件,也指明了方向,这是我国事业单位实现更好发展、履行社会职能的关键时期。事业单位要紧跟形势,转变旧思想,逐渐转变会计职能,保证资金的良好运行,在履行职能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能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华.对建立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

[2]梁结红.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当代经济,2014(12).

猜你喜欢
新会计制度内部控制
《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及意义
新制度视角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