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冬,郑永仙,项燚伟,张庆辉,李国艳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 736202)
长井段互层油藏单井产量劈分研究
——以青海花土沟油田为例
陈晓冬,郑永仙,项燚伟,张庆辉,李国艳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敦煌 736202)
对于开发历史长、油水关系复杂的油藏,搞清楚储层动用程度及采出程度是提高该油藏的最终采收率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常用的传统产量劈分方式为KH值劈分法,该方法未考虑层间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劈分结果误差较大,以青海花土沟油田为例,通过引入储层动用判断方法,结合动、静态综合劈分方法,增加了长井段互层油藏产量劈分的准确性,在油田实际开发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花土沟油田;产量劈分;长井段互层油藏;储层动用
一般将长井段互层油藏沉积相、物性、岩性及流动性相近的储层划分为同一套层系,但是受非均质性的影响,同一层系内仍存在严重的纵向动用不均的问题。同时由于储层物性差,一般单井产液量低,单井效益较差。该类油田一般测试资料较少,对储量动用程度的掌握较为模糊,严重地制约了提高该类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及最终采收率的措施。因此需要建立产量劈分方法,精细掌握各小层的地质储量、产油量、产水量、吸水量及储采状况,为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下步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其它科研工作做好准备[1-3]。
目前国内常用的传统劈分方程为
式中:Hi——第i小层的有效厚度,m;Ki——第i小层的有效渗透率, 10-3μm2;Bi——劈分系数。
该方程参数选择单一,且未考虑层间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劈分结果是所有有效厚度的层都有贡献。但吸水、产出等资料充分表明,由于存在层间干扰及油水井对应因素的影响,总有一部分层不做出贡献。这种常规的产量劈分方法对于生产井段小、射孔层数少、储层非均质性较弱的砂岩油藏适用性较强;而对于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生产井段长、射孔层数多的砂岩油藏,适用性差[4-6]。
花土沟油田储层分布井段长(200~1 800 m),通过非均质参数计算结果来看(表1),纵向非均质性较强,非均质参数变化范围较大(表1)。
表1 花土沟油田Ⅲ层系非均质参数对比
在油田的产吸劈分过程中,将以往的KH值法求得的参数值与产吸剖面资料相对比发现,并非所有射开小层均能够按照KH值法所求得的系数产油(吸水)。通过计算各层的地层系数(KiHi),全井段单层最大KHmax值与各层KiHi值的比值计算地层系数级差,结合产吸剖面统计得出的层间干扰级差即为判断储层是否动用的界限值,与生产阶段有良好的对应性。某层计算后的比值大于该界限值,表明该层尚未动用,反之则为动用。图1就是全油田相对吸水和地层系数级差的统计特征图版,由该图可知,当级差大于19时,吸水剖面显示吸水的点很少,且吸水比例也很小,因此本研究认为花土沟油田KHmax/KiHi的值大于19时,该层就不能动用。
SX1井各小层的参数情况见表2,根据油田储层动用状况判别图版,Ⅲ16小层未动用,因此投产初期Ⅲ16不参与产量劈分,使用其余11个层计算劈分系数,进行产量劈分。
图1 花土沟油田储层动用判别图版
2.1 劈分原则
(1)若对油水井求取产吸剖面资料,则首先以产吸剖面为准判断各小层劈分权重;
(2)若无产吸剖面资料,则按照地层流动系数判断各小层劈分权重;
(3)若油水井之间可明确注采对应关系,则可互相借用产吸剖面资料作为本井小层的劈分权重;
(4)如果小层均较薄(小于2 m),且小层内隔层平面不连续,不考虑层内隔层影响。
表2 花土沟油田SX1井储层动用状况判断实例
2.2 劈分方法
花土沟油田受复杂的地表情况及井况影响,测试资料多为产吸剖面资料且资料测试量较少,简单的批分方法难以满足精细研究的需要,因此采取地层流动系数+产吸剖面资料的方法进行劈分工作。同时,分层注水井产吸剖面资料求取时间大于1年时,受地层物性影响会出现“自动调剖现象”,变化较大,因此针对该现象采取了吸水剖面与地层流动系数间隔使用的方法。表3即为该油田根据油田实际制定劈分方法。
表3 花土沟油田劈分方法
孔隙度、渗透率、地层厚度、地层压力、表皮系数、砂体大小等对分层流量有较大的影响,并且随着生产时间的变化,权重有一定的差异。此外,注采系统和其他人为的因素对各层的产量贡献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劈分原则上严格按照表3进行。由于在不同的时间,受措施等方面的影响,测试结果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层位的变更、测试资料剖面变化情况进行产量劈分阶段的划分,然后在各个阶段根据测试资料进行产量劈分,测试与投产之间以及测试之间,采用线性差值的方法进行劈分。
2002年开始花土沟油田细分层系开发,原来的三套开发层系细分成了七套开发层系,对多数老井进行了层系调整,做了大量的补孔或层调工作。以前对层系和小层产油量、产水量、注水量等生产动态不清楚,给分析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搞清了各小层的产油量、产水量、吸水量及储采状况,为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下步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提高油田的注采对应率、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及水驱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作好了准备,油田注水开发水平取得了较高水平。
通过研究和实际效果验证,长井段互层油藏因其沉积特点不同而造成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储层物性、深度、砂体展布特征等其他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实际劈产过程中,KH值劈分法(地层系数法)误差较大,但仍应为最重要的劈分方法,根据油藏实际情况添加约束条件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产量批分,本文中采用的储层动用判断方法以及产量劈分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长井段互层油藏的劈分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也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王志章. 现代油藏描述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120-130.
[2] 王端平,柳强. 复杂断块油田精细油藏描述[J].石油学报, 2000, 21(6):111-116.
[3] 陈元千. 油气藏工程计算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1990:80-120.
[4] 徐守余. 油藏描述方法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5:130-139.
[5] 李凤琴, 刘丽琼, 丁全胜,等. 分层累计吸水量劈分方法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5, 19(5):28-29.
[6] 阚利岩, 张建英, 梁光迅,等. 薄互层砂岩油藏产量劈分方法探讨[J].特种油气藏, 2002,9(增):37-39.
编辑:王金旗
1673-8217(2016)06-0089-03
2016-04-15
陈晓冬,工程师,硕士,1982年生,2011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现从事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
TE3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