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何志平,雷云峰,杨跃奎,陈晓晖,杨雪梅,龚建军
(1.绵阳市三台县畜牧兽医局,四川绵阳621100;2.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6)
猪场建设与经营
“湿帘-风机”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对妊娠猪舍内温度影响研究
陈军1,何志平2,雷云峰2,杨跃奎2,陈晓晖2,杨雪梅2,龚建军2
(1.绵阳市三台县畜牧兽医局,四川绵阳621100;2.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66)
通过对配套有“湿帘-风机”系统的妊娠猪舍进行自动化改造,研究其夏季降温效果,以及冬季保温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猪舍1(自动控制)与猪舍2(传统模式)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为26.20℃、27.24℃,猪舍1比猪舍2低1.04℃,低3.8%(P<0.01),降温效果明显;在冬季,猪舍1与猪舍2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5.37℃、13.49℃,猪舍1的温度比猪舍2高1.88℃,高13.94%(P< 0.01),保温效果明显。由此可见,对配套有“湿帘-风机”系统的猪舍进行自动化改造,既可满足夏季猪舍降温要求,又可满足猪舍冬季通风要求。
“湿帘-风机”系统;猪舍环境;温度;自动化
近年来,养猪生产水平大幅提高,如引进的丹麦大白猪窝产仔数高达16.02头,公、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为158.99 d与164.22 d[1]。它们生长潜能的发挥,除受疫病、营养等因素制约外,还受生长环境因素制约。高温是养猪生产环境中关键影响因素之一,据NRC报道,猪舍环境温度升高1℃,猪只采食量减少40 g[2]。为了减少高温对养猪造成的热应激,四川省内外大部分猪场都配套了“湿帘-风机”系统,用于夏季降温,且效果比较理想。研究证明,室外热空气经湿帘后,温度可降低7.06℃,整个舍内温度较室外低5.72℃[3]。目前,该系统运行主要由饲养员根据经验控制,造成舍内降温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在夜间更难控制。冬季,猪舍门窗的开关均由饲养员根据经验控制,感觉温度低时,关闭门窗,猪舍为密闭状态,达到保温的目的。但此时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骤升,饲养员根据自己的嗅觉,又将猪舍门窗开启或部分开启,冷空气趁机进入。所以在冬季猪舍内温度要么温度过低,要么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偏高。据报道,舍内氨气浓度过高,可造成猪只咳嗽、打喷嚏等症状[4-5]。因此,如何对现有“湿帘-风机”系统进行优化,并进行自动化控制,达到夏季降温,冬季输送新风的目的,是养殖业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该研究对“湿帘-风机”系统自动化改造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1.1 “湿帘-风机”系统改装方法
该研究选择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猪育种基地装有“湿帘-风机”系统的妊娠猪舍两栋,每栋长52 m,安装的湿帘面积9.8 m2,厚度15 cm;风机Munte 4台,其直径1.0 m,通风量17 600 m3/h。改装前,系统运行由饲养员在夏季根据经验对其控制。
本研究对其中1栋的“湿帘-风机”系统进行了自动化改造,改造方法:根据妊娠舍内适宜温度为10~18℃[6-7],当舍内温度低于18℃时,风机保持低续运转,满足舍内每头妊娠母猪最低通风量24.6 m3/h的需要[7]。当舍内温度高于18℃时,利用变频技术,风机运行速度加快,达到降温目的。当舍内温度达到26℃时,抽水电机自动启动,将地下水池中的冷水泵到湿帘中,进一步达到降温目的。且4台风机间隙式运行,即当两台风机运行时,另两台风机休息,每台风机每天运行12 h。
1.2 试验设计
猪舍内猪只存栏量与设施布局:选择的两栋猪舍,其内部的妊娠栏呈双列式排列,栏位150个。本研究将改造后的妊娠舍记为猪舍1,未改造的妊娠舍记为猪舍2。试验期间,每栋饲养的妊娠猪均为137头,猪只平均体重240 kg。
夏季降温效果对比研究:分别在两栋猪舍内选择相同位置(舍内右列妊娠栏中部位置)及室外安装连续式温度测定仪1个,每小时自动记录温度1次,从2015年8月21日至30日,连续测定10 d,对比分析两猪舍及室外温度变化情况。
冬季保温效果对比研究:分别在两栋猪舍内选择相同位置安装连续式温度测定仪5个(舍内呈“米”字型布局),室外安装1个连续式温度测定仪,每小时自动记录温度1次,从2015年12月5日至12月31日,连续测定27 d,对比分析两猪舍及室外温度变化情况。
1.3 试验期间“湿帘-风机”系统管理
试验期间,猪舍1门窗全部关闭,“湿帘-风机”系统全年自动运行,在本文中称为自动控制模式。猪舍2则由饲养员观察舍内温度情况,夏季当温度高于30℃时,开启“湿帘-风机”系统;冬天则“湿帘-风机”系统关闭,猪舍内环境由饲养员根据经验通过关闭门窗控制,在本文中称为传统模式。
1.4 测定用仪器、参数与方法
温度测量选用DS1921纽扣温度仪,其特点、量程、精度、检测方法见参考文献[3]。
1.5 数据处理
测定数据用Excel 2007软件处理,用SPSS 11.5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1 夏季降温效果分析
分别对猪舍1、猪舍2与室外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猪舍1与猪舍2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为26.20℃、27.24℃,猪舍1比猪舍2低1.04℃,低3.8%(P<0.01)。从时间规律分析(图1),温度按“猪舍2>猪舍1>室外”排列的时间段为0:00—8:00与19:00—23:00,其中0:00、1:00、2:00、5:00、6:00、7:00时,三者之间温度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猪舍2、猪舍1与室外温度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3:00与4:00时,三者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19:00时,猪舍1与猪舍2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猪舍1与室外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猪舍2与室外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20:00、21:00时,三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但猪舍1与室外之间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但与猪舍2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22:00、23:00时,猪舍2与猪舍1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他们与室外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温度按“猪舍2>猪舍1=室外”排列时间段为9:00,且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温度按“室外>猪舍2>猪舍1”排列的时间段为10:00—17:00,其中在10:00与17:00时,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1:00时,猪舍2、猪舍1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它们与室外温度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12:00时,三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但猪舍1与猪舍2之间、猪舍2与室外之间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猪舍1与室外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13:00、14:00、16:00时,猪舍1与猪舍2之间、猪舍2与室外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猪舍1与室外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15:00、17:00时,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18:00时,温度排列顺序为“猪舍2>室外>猪舍1”,且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图1 夏季室外以及“湿帘-风机”系统不同控制模式下的妊娠猪舍内温度随时间变化对比分析
2.2 冬季舍内温度对比分析
连续测定27日,分别对猪舍1、猪舍2与室外的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猪舍1、猪舍2与室外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5.37℃、13.49℃与9.37℃,猪舍1的温度比猪舍2高1.88℃(P<0.01),高13.94%。猪舍1、猪舍2舍内温度均比室外日均温度高6.00℃与4.12℃,分别高达64.03%(P<0.01)、43.97%(P<0.01)。从时间规律分析(图2),温度按“猪舍1>猪舍2>室外”排列的时间段为0:00—10:00与15:00— 23:00,其中除15:00时,猪舍2与室外差异不显著(P>0.05),猪舍1与他们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时间段三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温度按“猪舍1>室外>猪舍2”排列的时间段有11:00、12:00、13:00、14:00,其中在11:00、14:00时,猪舍2与室外差异不显著(P>0.05),猪舍1与他们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12:00、13:00时,猪舍1与室外差异不显著(P>0.05),他们与猪舍2差异极显著(P<0.01)。
图2 冬季室外以及“湿帘-风机”系统不同控制模式下的妊娠猪舍内温度随时间变化对比分析
3.1 “湿帘-风机”系统在自动控制模式下,夏季降温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模式
从图1可知,配套有“湿帘-风机”系统的猪舍,在白天高温时都可以起到很好的降温作用,测定期间在12:00时,室外连续7 d的平均温度最高为32.00℃,自动控制模式下的平均温度为27.15℃,传统控制模式下温度为28.10℃,室外分别比自动控制模式与传统控制模式高4.85℃与3.90℃,分别高达17.86%(P<0.01)与13.88%(P<0.05);在整个测试期内,“湿帘-风机”降温系统采用自动控制模式下的猪舍,其室内温度低于传统模式3.8%(P<0.01),降温效果明显。在自动控制模式下猪舍温度的变异系数为4.54%,传统模式控制下猪舍温度的变异系数为6.09%,表明通过自动模式控制“湿帘-风机”降温系统,舍内温度波动幅度小、稳定性高。夏季猪舍温度低于30℃,则认为降温效果比较满意[6]。该研究中,每种模式与室外均有240次温度记录,在自动控制模式下,舍内温度超过30℃为0次,舍内温度等于30℃为3次,占1.25%,其它次数均低于30℃,占98.75%。在传统控制模式下,舍内温度超过或等于30℃为24次,占10%,其它次数均低于30℃,占90%。而室外温度超过或等于30℃为47次,占19.58%,其它次数均低于30℃,占80.42%。由此可见,自动控制模式下的“湿帘-风机”系统明显优于传统模式。
3.2 “湿帘-风机”系统在自动控制模式下,冬季保温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模式(自然通风)
从图2可知,在整个测试期间,自动控制模式下的猪舍温度高于室外温度与自然通风模式下的猪舍,温度分别高64.03%(P<0.01)、13.94%(P< 0.01)。室外温度除在11:00—14:00间高于传统模式控制下的猪舍温度外,其它时间段均低于传统模式控制下的猪舍温度。根据德国标准,妊娠母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0~18℃[6-7],测定期间,每种模式有3 240次温度记录,在自动控制模式下,猪舍温度低于10℃的次数为69次,占2.13%;在传统模式下(自然通风条件下),猪舍温度低于10℃的次数为105次,占3.24%;而室外温度有648次温度记录,其中371次低于10℃,占57.25%。以上统计结果表明,自动控制模式,既保持了舍内适量的新风,又保持了一定的温度。而传统模式(自然通风)下,门窗的开关全由饲养员感观控制(猪舍内空气难闻时,打开门窗;感觉较冷时,关闭门窗),所以猪舍内温度低于10℃的次数较多,而且饲养员劳动强度大,工作繁琐。
以上研究表明,对现配套有“湿帘-风机”系统的猪舍进行自动化改造,既可满足夏季猪舍降温的要求,又可满足猪舍冬季通风保暖的需要,可实现猪舍内环境的自动控制,减少饲养员的劳动量,从而达到猪只对环境的要求,以发挥猪只的最佳生长潜能。
[1]谢水华,陈文芳,陈瑶生,等.引进丹麦种猪生产性能与适应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3,49(12):57-61.
[2]NRC.Nutrient Requirement of Swine[M].10ED 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NRC,1998:90-120.
[3]龚建军,雷云峰,何志平,等.高温季节“湿帘-风机”系统降温效果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6,37(1):46-51.
[4]Banhazi T M,Rutley D L,Pitchford W S.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for sub-optimal housing conditions in Australian piggeries:Part 4.Emission factors and study recommendations[J].J Agric Saf Health,2008,14(1):53-69.
[5]Kim K Y,Jong K H,Kim H T,et al.Quantification of ammonia and hydrogen sulfide emitted from pig buildings in Korea[J].J Environ Manage,2008,88(2):195-202.
[6]H Van den Weghe,Wofgang Büsche,Peter Cremer,et al. Berechnungs-undPlanungsgrundlagenfürdasKlimain geschlossenen Ställen[M].Berlin AEL AEL-Heft 17,2007: 1-20.
[7]Wofgang Büsche,Gerd Franke,Bernhard Haidn.Lueftung von Schweineställen[M].GLG-Arbeitsunterlage,2003:11-12.
(编辑:郭玉翠)
S828
A
1002-1957(2016)03-0075-03
2016-05-09
四川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生产工艺岗位(SCCXTD-005);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CAR-36);四川省畜禽育种攻关项目—主要畜禽养殖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陈军(1968-),男,绵阳三台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研究.E-mail:460616227@qq.com
龚建军(1971-)男,四川安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猪遗传育种与养猪生产工作.E-mail:gongj20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