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姜美怡
顺应现代农业加快转型升级
——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李殿平
□《中国农资》记者 姜美怡
当前,随着政府简政放权、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农资行业的政策环境、市场态势、竞争格局都在发生剧烈变化:一系列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复征化肥增值税等对行业发展、市场心态都在产生影响,市场形势和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农资行业面临的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
在第十七届磷复肥产销会即将召开之际,作为全国性农资行业社团组织,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发挥着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且其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此,中国农资传媒就农资流通企业如何加快转型升级以应对新形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又将如何发挥其引导作用等问题,采访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东盟农资商会会长李殿平。
《中国农资》记者:当前,农资流通企业正值转型的关键期。究竟如何转?往哪儿转?这些问题都是业内现阶段热议的话题,请您分析一下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如何通过转型升级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李殿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转变,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迫切需要发展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我国传统的施肥用药方式利用率低、浪费大,加重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板结,已经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要求。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迫切需要农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一是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政策使得农资产品市场需求保持基本稳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连年增长,这要求农资企业从重视“数量”的经营,向重视“质量”和“服务”转变。二是农资行业优惠政策相继取消,农资企业经营成本明显提升。三是农资行业去产能任务艰巨,市场长期低迷,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供求失衡是导致近几年来化肥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化肥市场价格已达到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四是随着各类电商模式兴起,为发展“三农”提供了重要商机,但也对企业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农资流通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和严峻挑战。五是当前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企业存在着较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的企业为农服务能力不强,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售前和售中服务不完善;有的企业经营机制不活,企业内部管理比较粗放;有的企业人才流失、人才结构老化和社会化服务人才匮乏问题严重。这些问题,有的是历史积累形成的,有的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相互叠加交织,需要转型升级来解决。
《中国农资》记者:可见,农资流通企业亟待加快转型升级。中发11号文件指出,要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加快形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为农民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服务。可以说为我们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那么,近年来,在推进农资企业创新经营服务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目前成果如何?
李殿平: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持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经营服务是农资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农资企业创新经营服务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是适应农资行业企业面临严峻形势的迫切要求。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于2014年、2015年先后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农资经营服务创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推进农资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经营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农资经营服务向合作化、规模化、高效化、科技化、现代化和市场化等“六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农资企业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系统农资企业着力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坚定为农服务方向,全面提升农资经营服务创新能力,同时要求各地供销合作社加强组织领导,为农资企业创新经营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近3年来,各地供销社和农资企业按照总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创新经营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七方面:一是发挥农资流通网络优势,建设特色农资产品生产基地。二是依托农资企业,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基层社,按照“农资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合作服务模式,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化、全程化服务,又有效带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基层社建设。三是开展土地托管和流转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破解了农民进城务工带来的“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种什么”的难题。四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建设新型庄稼医院,实现庄稼医院与农资配送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农化服务队伍对接,为农业生产提供“一条龙服务”。五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资物联网”建设。六是推进“互联网+农资”建设,创新经营服务业态,坚持以“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服务”为目标定位,陆续组建电商平台,积极促进线下实体农资经营网络与线上服务平台的有机融合。七是开展定制服务,搭建为农服务平台。
最近,总社又召开了全国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创新经营服务现场推进会,总结了近几年来全系统创新农资经营服务工作和典型经验,安排部署新形势下农资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经营服务的重点任务,进一步推进系统农资企业创新经营服务工作,提升经营服务能力,推动农资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资》记者: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期间,农资流通企业的发展应以何为重点?
李殿平:“十三五”期间,农资流通企业应该以《“十三五”规划纲要》为蓝图,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重点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发展力度:一是走集团化、规模化之路。农资企业应对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逐步转型成为集咨询培训、技术指导、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收储加工、产品研发、农技服务、物流配送、农产品购销、双向流通和农村金融等全方位的一体化服务于一身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二是由资源竞争向服务、品牌竞争转化。绿色、环保有针对性的高端农资商品将成为发展方向,复合肥、有机肥比重将不断提高,农资销售路径和营销服务将以终端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更紧密地围绕农业生产全链条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三是着力推进农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高效、环保、新型农资产品的供应服务。根据农业种植结构和耕地质量变化,优化投入农资产品结构,提升高效、环保、新型农资产品的比重,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高标准农膜的营销推广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高效、环保、新型农资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四是完善农资金融、农资互联网、物联网及农业大数据等运营管理。农资、流通行业面临一体化服务需求增长、品牌效应增强,行业集中度提升,产业链重构等重大变化,在此过程中农村金融服务成为农资企业发展蓝海,农资电商快速发展、农资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及农业大数据的逐步应用存在巨大发展空间。五是创新农资企业体制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紧打造一批农资企业集团,培养一批农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重视引入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农化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中国农资》记者:协会作为全国性农资行业社团组织,近几年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具体做了哪些推进、引导工作?
李殿平:流通协会对行业转型升级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是积极建言献策,完善政策信息上传下达。积极向国家部门反映行业在转型升级中的诉求,在增值税、关税等问题上为行业企业争取到了合理的利益。二是进行行业研究,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协会发布了业内第一份农资行业研究报告,开展了业内第一次行业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和行业企业知名品牌评选等活动,填补了行业空白。建立中国化肥价格指数系统,开发全国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电子地图系统,推动了行业信息化进程。三是推进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员创新经营服务。承担了农资连锁经营网络规范、农资配送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庄稼医院服务技术规程与规范等7项行业标准及课题研究,同时积极到基层走访调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四是举办展会活动,搭建服务平台。
《中国农资》记者:协会在农资企业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下一步协会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李殿平:协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融入行业、服务行业、引领行业。未来五年,协会将重点开展行业政策研究与政府咨询服;推进农资物联网应用与示范项目建设,扩展农资质量追溯项目试点,推进全行业建立化肥、农药等重要农资产品的质量追溯体系;完善中国化肥价格指数体系,将该体系建设成为最具权威的国内行业专业指数,成为国际国内化肥交易的参照标准;完善农资流通行业标准体系构建;构建行业诚信体系,提振行业公信力;创新品牌服务活动,持续打造全国农资科技博览会、中国农资经销商年会等大型活动,服务行业和会员企业;继续撰写发布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年度报告,加强行业信息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