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希从
(江苏省南通市林业局,江苏 南通 226006)
南通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效与发展对策
吴希从
(江苏省南通市林业局,江苏 南通 226006)
摘要以南通市“十二五”沿海防护林体系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资源总量、生态资源体系、生态资源效益、生态资源监管等4个方面总结了建设成效,分析认为近5年来南通沿海防护林建设较好地解决了“要不要栽树”“树往哪里栽”“树该怎么栽”“钱从哪里来”等4个主要问题,面对发展瓶颈,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造林用地、加大财政投入、推进科技创新等4个发展对策。
关键词南通市;沿海防护林;建设成效,发展对策
江苏南通,滨江临海,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占全省7.5%的土地上养育着占全省9.7%的人口。处在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上海自贸区建设、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叠加期的南通,自然条件优越,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南通紧扣生态文明建设总部署,不断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两沿三园”绿化新思路,不断创新造林新机制,实现了突破性增长。
1生态资源现状
1.1生态资源总量快速增长
2011—2015年,南通累计新增植树造林面积4.78万hm2;林木覆盖率年均增长1.14个百分点,超过江苏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林木发展目标;累计新增自然湿地保护面积15.28万hm2、新建湿地保护小区12个,自然湿地保护率年均增长6.1个百分点。森林资源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更加稳定,有林地占比提高7.7个百分点。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与上一个调查周期相比,南通新增有林地、特灌林样地40个,全省第一。
1.2生态资源体系逐步完善
坚持“两沿三园”发展新思路,重点实施了“3211”沿路绿化(高速公路和铁路单侧宽30 m、国省道20 m、县乡道10 m、农村道路1行以上乔木),“5221”沿水绿化(江海堤50 m以上、圩堤20 m、骨干河道单侧20 m、沟渠单侧1行以上乔木)。目前,全市高速公路达标绿化率达95%,国省道、县乡道和农村道路达标绿化率分别为82%、76%和71%;江海堤绿化达标率88%,骨干河道绿化覆盖达标率82%。以沿江、沿海基干防护林带为骨架,以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为脉络,以绿色村庄、湿地、森林公园等为分布点的沿海防护林生态网络体系逐步完善。
1.3生态资源效益不断提高
5年来,南通市林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9%,第一产业占主导优势,第二产业占比持续增加,第三产业基本稳定,花木、湖桑、果树等经济林果产业总面积约4.22万hm2,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的重要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国家林业局命名“东方盆景园”的落地,“中国花木之乡”的认定、“如皋盆景”地理标志商标的获得、江苏盆景博物馆的开馆以及两年一届的“中国(如皋)花木盆景艺术节”的举办等,推动着南通花木产业正在向年产值百亿元目标奋进。海安县被国家林业局唯一授予“中国湖桑之乡”称号,“国家级蚕桑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的建成、“苏中蚕桑综合试验站”的落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新标杆。
1.4生态资源监管扎实有效
南通市2.54万hm2的集体林地产权明晰到位,林权证和股权证发证率均达到100%。划定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1.51万hm2,林地保有量4.77万hm2,森林保有量3.30万hm2。严格执行林业行政许可审核审批制度,林业行政案件查处率100%,森林火灾零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1万hm2,无公害防治率达90%,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松材线虫病疫点成功拔除,杨树食叶害虫得到有效控制。依法办理野生动植物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加强监督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2存在主要问题
2.1最大的薄弱环节仍然在于林木资源总量不足
5年来,南通新增造林总量较大,在全省排位靠前,但林木覆盖率较低,2015年为23.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发展基础和群众耕种习惯的不同,县(市)区之间、乡镇之间绿化造林不均衡性依然较大。纳入林木覆盖率监测的81个镇(区)中,有60个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最低的只有11.4%。
2.2最大的制约瓶颈仍然是土地和资金两大核心问题
“树往哪里栽”虽然基本明确,但是“两沿三园”具备造林潜力地块基本都是耕地,今后造林用地矛盾依然突出。政府与社会各类主体共同造林,找到了“树由谁来栽”的答案,但是,鉴于林业生态建设的公共产品属性,如何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对生态造林的保障功能,同时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化、市场化造林的撬动作用,进一步调动各类造林主体的积极性,统筹兼顾好租地造林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下更大决心,投更多资金,探索新的机制与模式,促进和保障造林绿化事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3生态发展对策
进入“十三五”,按照中央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扣“林木覆盖率24%”的目标,切实提高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综合效益。
3.1强化组织领导
继续深化“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林木覆盖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强化“部门绿化”的责任落实,林业部门作为主要职能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作用;交通(铁路)、水利、建设等部门基本建设项目中,严格执行相关造林绿化标准,做到“两个优先、三个统一”。构建“配置合理”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县级林业部门,重点加强乡镇林业队伍建设,确保林业日常工作能正常运转。
3.2落实造林用地
南通人多地少,基本农田保护比例很高,大面积植树造林空间越来越少,盐碱地和滩涂造林难度大、成本高,落实造林用地的难度日益加大。要对照林木覆盖率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地划定“两沿三园”绿化用地范围,重点规划落实沿江沿海、骨干河道、高等级公路、铁路、国省道、各类园区、新建集中居住区的造林用地,夯实生态南通建设的基础框架,满足南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需求。继续探索土地流转、土地置换等方式方法,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在妥善处理造林绿化与耕地保护、社会得绿与群众得利关系的基础上,推进生态林业建设。
3.3加大财政投入
与水利、道路等基本建设一样,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属于“公共物品”,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很难吸引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企业、私人以及商业资本投入。只有把林业生态建设、森林抚育管理、湿地保护、有害生物防治等建设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形成长效稳定的投资渠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广大人民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同时,积极探索研究市、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落实金融、保险、税费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主体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3.4推进科技创新
搭建“技术创新”的示范平台。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大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加快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创新和重点攻关,不断提高良种覆盖率,不断推广新型实用技术。重点建设一批林木种苗选育、盐土绿化、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村庄绿化、林下经济、森林抚育、有害生物防治等科技示范平台,为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培养“素质过硬”的技术队伍。加强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尤其是乡镇林业技术人员。大力开展林农实用技术培训,普及造林、森林抚育和林下经济等实用技术,提高林农队伍的科技水平。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6-0071-02
收稿日期:2016-04-11
作者简介:吴希从(1977-),男,安徽黄山人,大学,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林业、沿海防护林建设.
中图分类号:S72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6.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