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在充分研究进出口商贸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后,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六点防范措施:调结构、稳物价;促合作、提实力;重规划、参规则;深改革、减压力;降速度、促发展;强监管、宽政策。以期能够提高我国通货膨胀的防范能力,促进我国新常态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防范措施 通货膨胀 进出口商贸
进出口商贸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一)从价格的传导影响我国通货膨胀
我国自从加入WTO之后,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但是国际局势的不稳定也同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其具体表现为:当国外商品出现价格上涨时,由于其中存在价格机制,导致我国的出口量增加,引发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长。通过对近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持续出现对外贸易顺差的原因是大范围的金融危机所致,当全球经济处于复苏阶段时,国际主要的经济体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其对外贸易进口的增加直接导致我国外贸出口商品市场需求的增加,从而引发需求的膨胀。
通过国外价格的传导,一方面使我国出口增加,进而增加了我国外贸出口的需求,另一方面使我国进口需求减少,导致国内总体消费需求增加。此时,国内应该出台具体政策进行有效调控,否则势必会引发整个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这是因为我国进口的商品以大件商品为主,一旦商品原材料或者是生产成本价格出现变动,必然会导致商品出厂价格的变动,从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率发生变动。
(二)从进口的成本影响我国通货膨胀
我国经济增长中长期存在的一个弊端问题,就是过分依赖资源与原材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科技方面的研究和投入较少,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较为欠缺,另一方面借助我国丰富的资源发展经济效果比铰明显。但是,随着资源的耗竭,我国对于原材料与资源的进口比重越来越大,一旦这些商品价格上涨,势必会直接通过进口成本途径影响到我国的通货膨胀。再加上其中还涉及到双重加价的因素,使得我国进口各种材料与资源时,其价格都会随着中间环节的加价而出现价格太高的情况,最终引发整个国内商品价格的上升,从而影响到我国的通货膨胀。
(三)从货币的供给影响我国通货膨胀
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存在贸易顺差,并且持有巨额的外汇储备时,该国就会将大量的货物出口,从货币的供给方面而言,其中央银行就需要增加货币投放,如此一来流通货币必然增加,就可以直接导致该国通货膨胀的出现。根据我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12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达到了3.84万亿美元。虽然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新的峰值,但是由于外汇不能够直接在市场中流通,因此中央银行就需要借助买入外汇的手段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其初始货币又会因为外汇占款呈正比的增加,扩大广义货币的供应,从而导致我国国内出现大范围的价格上涨,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出现。
(四)从供给与需求影响我国通货膨胀
在整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给商品与服务的流通带来了一个积极的影响。这是因为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商品与服务在整个全球化市场中实现了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从而有效地缓解了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对本国产能控制的敏感程度。同时,我国出现的这种贸易顺差现象,反映出外部环境对我国需求的增加,然而另外一种与外贸出口需求增长情况截然相反的现象也正在发生,就是内部需求出现不足,因此也就出现了外部需求拉动我国经济增长,而国内的需求抑制物价的情况。
由于外贸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其依存度的提高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的最明显特征。但是外界也存在质疑我国外贸增长过快、依存度过高、存在发展风险的问题。因此,需要认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出现外贸增长过快、依存度过高的情况,已经成为了一个“常态”,不仅我国出现了这种态势,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外贸依存度达到了100%,这说明出现这种现象与整个国际市场存在很大关系。因此,需求与供给的过度不平衡,也是导致我国出现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
防范进出口商贸的通货膨胀研究
(一)调结构、稳物价
我国需要尽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中的技术含量,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例如,目前在国际市场中我国较为有名的“中国制造”,体现出我国在制造方面的巨大优势,但是也反映出我国商品技术含量低的劣势。这种情况下,我国就需要将经济增长方式尽快调整过来。而且,国际原材料的上涨使我国必定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因此我国价格监测部门不仅需要对国内市场的价格变动进行严密监测,同时还需要对整个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我国主要进口的数量以及原材料进行监测,从而有效调整我国进出口策略。
我国需要尽快调整目前的产业结构,以保证其均衡发展。首先从政策上,应将治理的重点放在产业结构失衡方面。同时,国家还应该加大对其的财政投入,通过减税等促进该类产业的快速发展。另外,有效净化制造型企业的经营环境,对货币的调控保证其能够流向最需要的领域。而且,还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满足国内消费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均衡。并且,利用反对能源产品价格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提高能源价格对其它商品价格的影响。借助这种方式减少外部能源价格变动对我国的冲击,从而有效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竞争力,加大我国企业对科技的创新,加快企业的结构调整。因此,调结构应该作为防范进出口商贸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首要问题来解决,当然,稳物价也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针对目前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的趋势,采用价格调节基金制度能够起到一定的稳物价调节作用,其对日常用品的价格异常波动有着良好的调控效果,从而保证物价的相对稳定。但是,目前的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变化十分不稳定,容易影响到我国国内市场的供求平衡与价格稳定,因而容易导致通货膨胀。所以,我国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丰富的调控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更加细致的管理方法,从基金的征收、利用、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
(二)促合作、提实力
纵观整个国际局势,通货膨胀几乎是普遍现象。但是,单凭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达到控制通货膨胀上升的,因此实现国际之间的合作显得更为重要。目前,针对我国人民币升值与贬值之争,有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显示出我国强劲的发展动力,其还能够有效抑制出口带来的消极影响。但是,此举并不足以有效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因为政府能够适当降低总储蓄率和私人储蓄率,并适当拉动内需,如此一来就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同时还能够起到调节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对通货膨胀进行控制时必定会导致资产价格的上升,所以中央银行需要积极与国际组织进行合作,以有效降低调控风险。
在促合作的同时,我国企业还要以提升实力为重点。我国企业不能再以单纯的产品输出为重点,而是应该加强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逐渐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另外,为了保护我国商品的利益,需要积极完善反倾销、反补贴等法律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严格的调查与实施,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保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重规划、参规则
应建立一个切合我国实际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减弱进口资源的价格变动,而对我国国内物价造成的影响。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是一个缓慢且持久的过程,整个过程必定需要耗费巨大的外部资源。因此,面对这种局面,我国就需要从宏观全局的角度即全球化角度确定一个中长期战略规划,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以达到经济调整的目的。并且为了能够快速步入国际化,可以联合国际采购行业组织,借助其期货信息从而调整生产经营结构,有效抵制国外对冲基金出现的价格炒作对我国的影响。因此,重视中长期战略规划,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贸易规则制定,是防范进出口商贸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长远之策。
(四)深改革、减压力
我国需要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改变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其中重点内容就是实现金融改革,主要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逐渐完善结售汇制度。结售汇制度作为外汇管理中的核心制度之一,存在着强制结售汇制度与意愿结售汇制度两种。强制结售汇制度就是所有的外汇必须卖给银行,而外汇支出也能够向银行购买。意愿结售汇制度则是除了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之外,企业与个人所持有的外汇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银行再将外汇以高出国家外汇管理局头寸的外汇通过银行间市场卖出。我国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一直使用强制结售汇制度。在2008年我国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企业与个人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将外汇保留或者是卖给银行,该条例的颁布说明我国沿用已久的强制性结售汇制度退出历史舞台。这个举措的出现,有效缓解了我国人民币升值过快的现象,有效增加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本文考虑到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主要出现在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当中,这是由于外汇占款增加引起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建议我国应该实行意愿结售汇与限额结汇两者结合的方式。此举的优势在于外汇收入能够按照自身的意愿,或是卖给指定银行,或是开立外汇账户进行保留,或是外汇收入通过国际制定的限额内不进行结汇,将超过限额的卖给指定银行。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调控经验,针对部分分散的外汇国家,可以采用个汇总政策实现间接控制的目的。
第二步,快速提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此举首先需要完善我国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目前由于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的不完善,在外汇市场上出现人民币即期开盘价明显脱离中间价的情况,导致人民币升值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建议我国应该加紧完善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同时我国应该丰富整个外汇市场,实现产品的创新,不断丰富交易产品类型。
第三步,我国应该加快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机制的健全工作。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能够有效缓解外资的流进对我国的影响。另外,还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央行的调控能力,积累调控经验。本文建议我国央行应该采取利息收紧货币供给方式,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以及银行信贷,有效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流向股市以及房地产行业,实行这种从紧的货币政策,从而达到稳定币值、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五)降速度、促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既要实现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又要实现经济水平的提高,二者的同时存在是相互矛盾的。假如想要实现经济的增长,就只有通过扩大生产的方式,将重点放在新建项目上,同时这种过量的基础建设势必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效果。并且,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持续多年,甚至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增长率的最大值,生产要素的供给已经存在巨大压力。基于这种现状,本文建议我国要在政策上进行调整,具体表现为适当性地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按照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方向转变,因此降速度、促发展应该作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的重要政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