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玲
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以2004—2014年浙江省11个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借助产业结构水平的三个度量指标,对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大多数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进了其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由于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基础不同,其促进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宁波、嘉兴、湖州、绍兴等城市的促进效果较大,而杭州、台州、温州、金华等城市的促进效果相对较小。基于此,本文对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以适应“十三五”时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产业结构升级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纽带的商贸流通业,在吸纳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之一备受重视。因此在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研究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就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就业、城市化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而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吴沉、王传维(2000)运用相关理论剖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指出流通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我国应大力发展流通业。宋则和赵凯(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流通业的产值占比与第一、二产业产值占比成反比,与金融业、房地产值占比正相关。杨以文(2011)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对江苏经济、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江苏商贸流通业与GDP增长成正比,对城市化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朱黎明、刘彦志(2014)对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类型流通产业对三大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存在差异,并建议通过发展流通业引导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李罗(2015)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与产业结构的现状,指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推器,对二者的耦合效应及评价进行了分析,指出商贸流通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纵观现有文献可以看出,在“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影响”这一论题上,大多数学者主要从国家这一宏观层面进行研究,明显缺乏区域层面的研究成果,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有必要进行省级层面的研究。目前,浙江省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贸流通业作为其优势产业,很有可能将成为促进浙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载体。因此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对其商贸流通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以充实这方面的研究,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概况及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历来工商并重的浙江省逐渐转变发展模式,随着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以及零售业市场的全面开放,浙江省商贸流通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如表1所示,1992年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93.87亿元(列全国第六位),2013年零售总额为15225.54亿元(列全国第四位),年均增长率大约为17.7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独占鳌头,销售总额占比始终维持在90%左右,远大于餐饮业和其他行业。而餐饮业销售总额占比虽不大,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年的销售总额年均增长率高达21.78%。
(二)浙江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992年以来,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图1所示,1992-2014年期间,第一产业产值占比始终最小且不断下降(由1992年的19.09%下降至2014年的4.42%);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始终保持最大,从1993年开始突破半数,达到51.09%之后,便进入相对稳定和小幅下降的状态;第三产业产值占比逐步上升(由1992年的33.41%上升至2014年的47.85%),与第二产业的差距不断缩小。2014年,浙江产业结构发生了标志性的变化,第三产业产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值占比,产业结构层次开始由“二三一”类型向“三二一”类型转变。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省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但现实中,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仍然面临着产能过剩、空间发展不平衡、资源瓶颈、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仍需采取措施大力促进浙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使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