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一年啦有点小沧桑正好

2016-12-17 18:40胡澜
大学生 2016年22期
关键词:毕业时刻情绪

胡澜

“毕业一年了,你过得怎么样?”乍一被问到这个问题,心头难免微微一跳:哎哟,别提了!刚刚大学毕业一年的社会新人,处在“学生”和“社会人”双重身份的过度阶段,正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时候,人生这杆秤的平衡点还没太找准,难免一上一下地晃荡:这一头,远离了象牙塔的荫蔽,没了食堂的廉价菜,也没了不管去哪儿都能打折的学生卡,已经习以为常的“学生优待”突然被收了回去,像是硬被套上了一个“大人”的套子,不管怎么动弹都觉得局促;那一头,猛然扎进社会,初尝到了拿人钱财为人办事的苦头,在私企的愁老板不给加班工资,在外企的愁加班工资给得太多只怕要过劳死,在创业的则时刻焦虑着风投和套现,金主们一说话,大地都要晃三晃;当然,还有那些待字“闺中”的,看着别人朋友圈里的“加班狗”“程序猿”“码农”,点赞都有些心虚,只好在评论框里发一个“笑cry”的表情,用最人畜无害的姿态刷一下存在感。

只有当自己亲自走过了求职这一遭,才知道公众号里破了“10万+”的那些营销软文,说的也不全是虚伪——“你的故事没人耐心听完,能做的唯有更加努力”。即便成功跻身职场,初出茅庐的“菜鸟”面对的压力也难以想象。同事关系不比同学;老板的态度也不比老师,一言不合就扣工资;更别提面对客户,“装傻”“装萌”

短短一年,总算知道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这句话,不是前人熬煮的一锅鸡汤,而是地地道道的人生境味。毕业前期待过的那些“CBD高层落地窗前办公”“下午茶是咖啡果茶甜甜圈”“出入高档酒会、和大佬谈笑风生”的工作环境,最终写实成了“搬砖”“吃土”“又被喂了一把狗粮”。这些落差虽然因人而异,但林林总总加起来,总归还是积累了一些深度,于是便刻成了人生的第一道皱纹,年轻的脸庞看起来有点“小沧桑”。

微博的热门话题“大学毕业一年后的样子”常见到类似这样的讨论:“刚转正,朝九晚五,他人眼中挺不错的职业,真正的滋味却是一言难尽”;“毕业一年多了,辞职两次,仍然迷茫着”疲倦、焦虑、迷惘,这些情绪频繁见诸网友笔下,似乎写出了这个时代的某种集体情绪。

但毕业一年后的日子,真的就那么“想狗带(go die)”吗?让人惊喜的是,这一次20多位受访者带来了诸多不一样的回答。留学日本的王彤,拿到艺术学硕士还不够,还想继续学设计,于是决定花一年来挣学费,顺便学学俄语,因为还想去圣彼得堡住一段时间。迷惘?心累?这些情绪她不是没有过,但毕业一年后的现在,她学会了用心生活,用力追求。还有唐懋操,支教、保研和创业一样都不落下,短短一年时间里行程塞得满满当当,他收获了学历、金钱、学生的爱,也收获了面对成绩淡然处之的谦虚态度。对于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成功论”,以及由这种论调带来的普遍焦虑情绪,他淡定地回答:“能改变甚至只能改变一个想要得到改变的人,已经算是一种成功”。

当然,每个时代总还有一些不从众者,选择与主流背向而行。他们有的背上行囊,去莱茵河边或富士山下消磨自己的“间隔年”;有的静坐家中,像备战高考一样准备托福、雅思、 GRE,或有自己孤注一掷的学术理想,或想凭借考研或出国,寻找人生的另一条出路;还有的不畏风险,投身创业浪潮,时刻准备颠覆别人,也时刻准备被别人颠覆

这些选择一定比“加班狗”更快乐吗?也不一定。从更长远的意义上来看,许多人并不把金钱当做衡量毕业一年收获的唯一标准。“历练”“成长”“阶梯”,这些词才更接近他们脑中的关键词。付出努力,不仅是为了得到回报,更是为了接近自己毕业时的梦想,实现自己的初心。

放弃北京户口回了三线城市老家的夏知宇,在基层的幼儿园里工作的同时,还在琢磨着与世界接轨的教育理念,想把这种理念输送给真正需要的孩子。自称有“英雄主义”的杨奎,“想去深入

猜你喜欢
毕业时刻情绪
冬“傲”时刻
我们今天毕业了
毕业季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一天的时刻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