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药物色谱分析课程创新型教学改革初探

2016-12-17 20:08郭梦喆
科技视界 2016年26期
关键词:色谱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

郭梦喆

色谱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等独特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制、生产流通乃至临床使用的各个领域,成为药物研制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分析方法。针对未来药物色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和要求,我院药物分析教研室在研究生《药物色谱分析》课程的教学环节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新意识和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方式,构建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式学习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创新型高级医药类人才。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此我们采用的主要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教材与科技文献互补式教学,促进基础知识与科技前沿相结合

随着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仪器和新方法也不断出现,了解色谱分析前沿技术及学科的发展动态,对于研究生的科研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我们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打破色谱分析由色谱理论和技术应用两部分简单组合的课程体系,以教材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为基础,将技术应用与最新研究成果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同时,教师及时引入色谱分析的相关科技文献或教师的实际科研课题,如药物质量标准的提升、复杂体系活性物质的筛选、药物分析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建立等。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既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联系性和科学性,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知识视野和科研创新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该学科研究方向的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式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药物色谱分析课程的实用性很强,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内容不能在课堂上逐一讲授,需要引导研究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该课程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加强了学生自学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在“色谱分析”授课内容的相关处引出一些关键词,让研究生自己查找科技文献及相关资料,并制作成幻灯片形式进行课堂讲解。结果表明,研究生在文献学习的过程中,文献检索和概括总结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学生们对抽象知识的掌握,提高了课堂学术氛围,还增加了师生间彼此的沟通和了解,更有利于研究生的个体发展。

(3)命题式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在本科教学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色谱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然而由于色谱实验的特殊性及课时的限制,教师需提前准备色谱仪器和色谱分析方法,学生实验过程中很少主动思考,只是“照方进样”,习惯于验证性实验,缺乏独立完成药物色谱分析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本课程在实施研究生教育的实验环节采用命题式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培养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验内容的安排和教师课前指导上保证实验教学效果,教师根据每位学生专业需求不同,安排不同的实验题目,由学生对实验的整个环节进行设计。在教学时间和硬件条件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开放现有仪器设备,给予学生充分的施展空间,鼓励研究生进行色谱分析的方法学探究,通过样品处理方法、色谱分离条件、样品检测方法的优化,自主建立样品的色谱分析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表明:研究生已经能够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到实验室亲自实验,或请教师长,对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和汇总,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另外,药物色谱分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实践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过硬的实验技术水平。实践教学主要包括:

(1)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内容的安排和教师课前指导上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研究生所学专业不同,设计性实验内容和侧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根据每位学生专业需求不同,安排不同的实验题目,由学生对实验的整个环节进行设计,包括实验计划的制定、样品处理方法的优化、色谱条件优化、流动相的配制、仪器的前期准备、进样分析、数据处理等。在正式实验前,指导教师针对学生上交的实验计划给予充分指导,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由学生自行提供合理的修改意见。如针对药物化学专业学生,选择某种药物的杂质检查实验,学生根据杂质与主成份之间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进行杂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针对药物分析专业学生,则设置药物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进行含量和杂质检查项分析;针对药理学专业学生,安排药物。在色谱仪器使用过程中除了经常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更具体全面地了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内部结构、操作方法、基本维护和故障排除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供优越的实验条件,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时间和硬件条件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案例的分析、学生教学资料的整理和文献阅读均在课余时间完成,由指导教师给予题目后,学生自行研读资料,随时由相应指导教师提供合理建议。实验课程上,因色谱分析实验特殊性,本门课程实验课时为10学时,且不应间断实验,时间安排时间为8:00-18:00。根据专业不同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个小组,全天使用同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4人通力协作完成实验的前期准备、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整个过程。因实验课前学生已经制定好实验计划并经指导教师修改,预期可以完成实验内容。鼓励研究生进行方法创新,根据理论知识发现和探索新的分析方法。学科在此方面给予相应的硬件支持,开放现有仪器设备,给予学生充分的施展空间。如,针对庆大霉素中C组分的测定,学生设计的检测方法有HPLC-UV法衍生化后检测,HPLC-ELSD等,为使学生充分体会不同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学科将为研究生提供两种仪器完成实验内容。

结语:药物色谱分析开课以来,受众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本课程也广受校内外专家、教师及学生的好评。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色谱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35%精广虎复配制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一种实现“外标法”绝缘油色谱分析自我诊断的新方法
白茶中的有机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