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芯莲 杨艳辉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但也存在着流于形式等问题。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未能做到“巧用”心理期许机制,未能掌握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技能,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但合作技能欠缺。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转型,必须加大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力度,启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以及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基本技能。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显而易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做出浅显的思考。
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必要性
本文所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是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师生的地位、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教学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加以转型:教师由“控制者”转变为“促进者”;课堂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评价由重“结论”转变为重“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转变为“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等。
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几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从整体上来看,部分地区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前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引来众多学校的观摩和效仿,从而形成了全国大范围的课程改革热潮。但在发展过程中教学改革由于没有新的突破使得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而部分教师在组织和引导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于形式也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远远不如新课改初期,师生表面上对话频繁,气氛热闹,细究之下许多对话是徒具形式,并未达到有效的交流目的。以杜郎口中学为例,杜郎口中学曾以导学案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以学促教模式成为了新课改的一个典范,虽然杜郎口中学在2012年宣布取消导学案制,但是随着课改热潮的不断推进,这种模式依旧存在在我国部分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在教育见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上呈现出开放学习、主动学习的假象,但实际上是学生不得不延时学习来达到所谓的新课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的理想课堂。为了进一步了解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现状,我们自编问卷,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第一小学、永顺石堤镇中心二完小进行了问卷调查。
2.1 教师方面
我们主要从评价方式的使用、教育教学技能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三个维度,调查了教师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转型状况,结果如下:
2.1.1 大部分教师未能做到“巧用”心理期许机制
心理期许指的是教师给学生某种正面的心理暗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的过程,而这种心理暗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通常是以课堂评价的方式表现出来[2]。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未能很好地使用“表扬”这种评价手段(见表1)。心理期许机制(激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91.6%小学语文教师认为适当的表扬是有必要的,但是没有做到及时表扬和具体评价。在见习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很好的将心理期许机制和课堂教学的评价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相同的单调的评价方式,或者评价的语言雷同,方式也过于单一,硬搬教案上设计好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回答评价,态度敷衍,没有做到个性化、具体化的有效评价。小学生渴望老师的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2 部分教师未能掌握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技能
由于小学教师队伍来源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而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的基本技能要求又相对较高,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教师基本技能就成了我们关注的热点。调查发现,在传统的教师技能方面,部分教师不能做到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在课堂上不能准确、精要地运用语言。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对课堂的整体操控能力稍显不足。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更需要与传统的教学技能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很难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而是要在教学中研究,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用于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2.1.3 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不强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一直是教育界人士争论不休的问题,这就牵涉到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怎样挖掘教育资源,利用教育资源,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怎样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此,我们也就教师对于教材使用与课外知识的牵引做了相关探究(见表2)。
备教材作为教师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托,对教师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加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整体把握还有适当的课外拓展。表2显示,67.9%的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在完成课文基本内容的同时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也有相对较少一部分的教师认为应该对课内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这就需要教师在对教材的剖析上下足功夫。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局限在教案等教辅资料之中,课堂教学按部就班,对课外知识形式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未对其进行引导。因此,怎样合理的在课堂上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教学是教师工作的难题之一。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教师缺乏对教材文本的深层解读能力和对文本解读的创新能力。
2.2 学生方面
我们从学习自主性和合作学习两方面,调查了学生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转型状况,结果如下:
2.2.1 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自主性不强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左右,而中高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提高到了半个小时左右。低年级学生的心智发展没有中高年级学生成熟,意志力也相对薄弱,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使得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及他人的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上课时更容易走神,这符合儿童心理发展学上的一般规律。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并没有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
2.2.2 部分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但合作技能欠缺(见图1,图2)
从以下的饼状图来看,高年级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热情弱于中年级学生。不难看出,其实绝大多数中高年级学生想要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喜欢新颖的教学模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要使课堂“活”起来。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单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小组合作模式可以和组员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以小组成员的想法充实补充自己的观点。虽然我们的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也不尽相同,部分学生喜欢积极表现自我,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有少数学生缺乏自信,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往往会追随大众,缺乏独立思考。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增强,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却没有刚接触时的热情,怎样使学生持续保持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热情这也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合理化建议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的课改不仅仅是对传统教学精华的吸收创新,还有对国外优秀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借鉴。但在不断探索改革方向的过程中,新课改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借鉴美国的教学方式引入的,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杜郎口中学的导学案制相结合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性,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但是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做到因地制宜、过于流于形式而变了味。为了使教师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建设开放型学习课堂,我们在以下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3.1 加大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力度,启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课堂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交流展示,或者是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课堂,让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去,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个人的才智和想法。支持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疑问时,教师可以把问题告诉所有同学,让他们相互交流,加强生生间的合作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相对突出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时期的合作学习方式更多的倾向于游戏、观察等图像性思维方面。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这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合作意识的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控力有所提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以学为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形成一个以交流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开放式课堂[3]。
3.2 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教师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中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他们角色也不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和合作者[4]。老师应充分的运用自己的教学知识,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发展,积极向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背景下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松对课堂的把握,钱理群先生也认为在基础教育中教师的指导举足轻重,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自主权和话语权。特别是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指导、进行评价或者提出质疑,让学生能够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向。在课前,教师对小组人员的选择以及任务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随意分组自由组合并且根据不同的内容需要重新组合,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而在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优点找出不足,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改正、自我提升的能力,使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务实,并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当学生有了疑惑时,老师要给他们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合作学习之后再加以引导,和学生一起探究寻求答案,通过共同的探究学习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立足于学生想要被关注、需要被肯定的心理特点,适当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在进行诚恳的肯定性评价时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肢体语言,如竖大拇指、点头示意等,而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很好”“不错”,而批评学生更需要技巧,在观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运用合理的评价方式。
3.3 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基本技能
教师作为新课改的主力军,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样也是学习者。小学语文的教学作为一门基础课首先需要语文教师对课文内容有较强的解析探索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在校学习的书法、朗诵、备课授课等一般技能外,还应该具有教育科学理论素养。教师也应该对心理学知识有所涉猎,在知道自己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的基础上,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并且做到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听课、考察、调研教师可以做到与时俱进,学习他人进步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不断充实自己[5]。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新技能越来越多,这不仅要求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求其具有能够较快接受并且掌握新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设计技能、课堂技能、评价技能、辅导技能、研究技能做出适当的巩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53-254.
[2]陈平.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1995(11):44-50.
[3]李德全.关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探讨[J].学周刊,2016(1):6-7.
[4]刘艳芳.小学生品德与生活教学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11-12.
[5]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134.
[责任编辑: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