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裕也正弯着腰,在案板上聚精会神地忙活着。他用一把大号厨师刀将甜豆荚切丝,动作缓慢而细致;接着还要把胡萝卜、生姜、藕切成薄片,整齐划一地码在一起。他身后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收音机,还有食物加工器和其他厨具。此时收音机正轻轻放着碧昂斯的歌,直到厨房里的一声铃响打破了这份安静。他冲向微波炉,取出一碟烤香鱼——这是日本特产的一种淡水鱼,也是藤田准备的最后一道食材。乍一看来,以上场景与任何一家餐厅的厨房并无二致——但是,作为仿真料理师,藤田做的东西没一样是能吃的。
以眼品物 所见即所得
在日本,作为一项古老的手艺活,仿真料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前,并且收益十分可观。这些以假乱真的食物常见于全国的居酒屋、超市和高档餐厅里(可能在你附近的中国城里就能看到),它们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其制作目的很简单,就是尽可能地展现食物的美味,使人垂涎欲滴,同时让顾客对食物种类、分量和价格一目了然。尽管它们都是假的,你不得不承认这是种高明的营销手段,因为所见即所得——当然啦,最后你吃进嘴里的东西可不是塑料的。
日本的仿真料理起源于郡上八幡城,日本目前大多数仿真料理样品都产自这个小镇。而在郡上八幡长大的岩崎泷三则被称为仿真食材之父。据民间传说,岩崎在点着蜡烛(因为付不起电费)照顾他病重的妻子时,被滴落在榻榻米上的蜡油激发灵感,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用蜡做出了一个以假乱真的仿真料理——煎蛋卷。另一个相对恐怖点的版本是这样说的:岩崎在医生用的蜡制人体器官模型上嗅到了商机,才发明了这一技术。
总之,岩崎是个有远见的人,仿真食物可谓是应运而生:在上世纪20年代,随着不断的城市化,人们开始频繁外出就餐,菜肴花样百出,给仿真料理样品创造了巨大商机。如今,仿真料理已经具有很多功能。它们常用于拍摄商业广告(特别是冷冻食品广告),还可以起到展示说明作用。而且,顾客能根据它们事先决定好要点什么东西,所以仿真食品还提高了社会效率。最意想不到的是,sampuru成了不会日语的外国游客的救命稻草,它们省去了许多瞎猜菜单和比比划划的工夫。
比真品还贵的仿真料理
藤田的工作室设在小城中心一幢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著名建筑里。这地方细看实在不太理想,厨房里弥漫着一股塑料和油漆味,放涂料喷枪的地方满是油漆罐。藤田穿着黑T恤和牛仔裤,戴着戒指和手环,看起来更像是个不羁的艺术家,而不是厨师。一队穿制服的学生正在此参观,观察着那一个个小艺术品:一片生神户牛肉、煎饺,还有不会融化的抹茶冰淇淋……完全能以假乱真。
藤田说,任何东西都可以复制。在给当地一家餐馆制作的鱼肉料理中,每一道原料都是一点一点刻出来的:首先,要用食物压出一个形状相同的模子,依据这个模子进行制作;然后,把液状的塑胶灌进模子里,等待10~30分钟使其凝固;最后,给模型上色,加上手绘,成为成品。这其中最难的部分是染上正确的颜色。由于加工本身的目的就是要模仿食物,会使人觉得其实整个准备过程也是某种重复。
在日本,大多数逼真的料理样品“サンプル”(罗马音sampuru,来自英文“sample”)都出自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之手,它们可以算作是仿真食物里的“手工高级成衣”,其成本往往比真正的菜肴高10到20倍。对餐厅来说,为柜台里展出的仿真物一掷千金显然不怎么合算,为了省钱,有些餐厅选择月付租金的方式。这样说起来,也许仿真料理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仿品比真品还贵的东西。
去制作一个永远没法吃的美味料理
尽管如此,手工制造sampuru的时代可能也要结束了。这些塑料制品永久稳定的特性,也带来了坏消息:随着越来越多的东西有了自己的仿品,相应地,整体上对它们的需求也就变少了。由此,衍生出的旅游价值反而开始火热起来,藤田的作品就处在此次新兴旅游热的核心位置。
郡上八幡城利用sampuru吸引了不少游客。为此,城里举办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并且开放武士城堡。当地的sampuru制造厂每年还会进行竞赛。在中心城区,有一副老旧的岩崎泷三画像挂在他曾经的工厂外,透过玻璃板俯视着游客们,画像下方还放着他1932年做的那颗假洋葱——它现在还光洁如新。
外国游客对sampuru也是趋之若鹜。虽然他们大多数不会远赴郡上八幡开启一段朝圣之旅,但在东京专卖生活用品的河童桥道具街上,有专门批发sampuru的店,足以证明sampuru的火爆程度。1980年,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曾办过一个日本sampuru的特别展览。而就在最近,仿真食品业的巨头舞鹤在东京晴空塔开了一家sampuru纪念品专卖店。
藤田的工作室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流,来访者从小孩到成年人都有,他们都觉得展品非常有趣:由寿司装饰的圣代、天妇罗甲虫、漂浮在意面上空的叉子、真假难辨的奥利奥等等。有些客人会尝试DIY仿真料理,只要花上10美元,自己动手做出来的成果可以带走。在一名手工师傅的引导下,客人将融化的蜡倒进冷水里,待凝固后做成虾、南瓜片、青椒等等。很多人会买伴手礼带走——可以是一个有烧鲑鱼肉挂件的钥匙串,或者是章鱼烧样式的掏耳勺,甚或是生鱼片寿司手机挂件。在所有的商品上,都写着“请勿食用”字样。
制作一个你永远没法吃的美味料理,似乎是件很能考验人耐力的事。藤田也很同意这一点:“我有时会不停地看表,嘀咕着,诶,到饭点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