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沃斯莉
家,不仅只是抽象的心灵避风港,家居的物质层面更是别有趣味,它们可以反映出我们的欲望、期待和很多小秘密。早在1853年,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就曾问过:“看看自己的房间,你看到了什么?”当然这个答案至今未变:你看到了自己。正因如此,不论古今中外,大家都会为自己的房子花上大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家中许多很小、很奇怪、看起来没什么的物件细节中,其实潜藏着曾经的革命性改变。通过它们你会发现,许多重大的社会动荡,追根究底只是因为人们看待和对待自己身体的方式有了一些小小的变化。换言之,我们本想让自己在家过得舒服一点,结果一不小心就改变了世界。所谓的完美家居生活,也是在不断进化之中的。
卧室的秘密历史:群睡、草垫子、没有隐私的卧房
如果说世界是舞台,卧室就好比是个后台,让我们休息准备之后粉墨登场。现代人认为卧室是一个私人的地方,如果没敲门就闯进他人卧室,可真是粗鲁没礼貌。然而,“隐私”其实是近一个世纪才出现的想法,像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多数人并没有什么睡眠专用的房间,只是有一个“生活”的空间,刚好可以休息;而这个空间也能用来吃饭、阅读、开派对。比较在财富并不丰富的那个时代里,能拥有一张相对舒适的草垫子睡觉,已经是幸福的事情。
农夫的大地铺vs贵族夫妇的四柱床
个人卧室是近代的产物,而在中世纪“一个房间一张床 ,一张床上全家睡”才是普遍现象。一家老小往往住在一间屋子半间床的小茅屋中,父母、孩子、老人挤在一起,共同分享着温暖和流淌在一起的汗水,一旦生病,也共同分享着疾病。而对于中世纪的外出务工的人来说:每天最重要的大事是:今天晚上能不能睡得暖?能不能找到东西吃?就这两点而言,领主们的大宅客厅真是再理想不过。仆人们白天服侍领主,晚上就睡在地上。如果在大宅中有特定工作,也有可能就睡在白天的工作地点。比如洗衣女佣睡在洗衣间,搬运工睡在门房,厨房人员睡在炉子附近。
如果你是国王王后,或是领主及领主夫人,拥有当时看起来奢侈的木板床,也得和孩子、贴身仆人们挤在一个房间里睡(后者24小时待命)。到了都铎王朝时期,被誉为欧洲最伟大发明之一的四柱床终于出现了(嗯,就是现在英剧/迪斯尼动画片里常见的那种),不过这只是少部分人拥有的昂贵特权。床上的顶棚可以挡住天花板上落下的树枝或泥土(当时还没水泥),羊毛帘能给男女主人提供一些隐私的空间,对,随着专用床的出现(也是个人空间大了),卧室隐私的概念开始慢慢形成。
不分区寝室vs孤独的书房
在中世纪,领主和夫人的寝室有多种用途,可以说是结合了居家办公、图书室、客厅和卧室的功能。当时的欧洲设计师大多没有什么功能分区的概念,所以,在白天,卧室是属于大家的,包括儿童和狗,人们在这里招待客人、聚会、商量重要事宜。到了十八世纪,有钱阶级才开始认为卧室应该只属于个人。一间普通的十八世纪城镇住宅(可能住的是贵族,也可能是商人), 开始要求隐私。有通向独立卧室的楼梯,而无需穿过别人的房间。如果卧室的门朝向床的方向,便要有所遮挡。而且设计师也极力避免一开门,客人就能对主人家一览无遗的尴尬情况。
伴随印刷技术的提升,识字的人越来越多,民众开始愿意独自打发时间,而这么一来,也需要出现比较小、属于个人的新房间。十六世纪开始,有钱人中兴起了在卧室旁边建起一个相邻的小房间,就是所谓的私室,也就是现代书房的雏形。私室里装饰华美而丰富,常设有很多柜子来存放奇珍异宝,这里可以从事孤独而隐私的活动,像是祈祷、阅读、沉思,或是存放乐器和书籍。
穷人的草垫子vs富人的鸭绒床垫
中世纪普通人睡的床垫(而且经常是多人一起用),多半是用布袋装着干草或稻草制成的,这些袋子用坚韧的条纹棉布制成,免得草枝戳破了人的皮肤。睡前把床垫拿出来铺匀,免得有地方隆起,然后再仔细踩平。虽然听起来不太舒服,但还是比直接睡在地板或泥土地上要软和一些。至于现代常见的棉花床垫,那得等到19世纪的工业时代才流行开来。
到了17世纪,稻草床垫依然盛行,不过富人们已经开始用上属于自己的羽毛床垫了,两者通常搭配着用,上面是柔软的羽毛垫,下面是扎人的稻草垫。当时的羽毛床垫非常昂贵,因为一张床大概需要二十三公斤的羽毛,不知道得拔多少只鸭鹅的毛才够。有时候厨房里的女佣拔鸡鸭鹅的毛准备做菜,就能把一些羽毛留下来(通常是不太好的那部分),让自己结婚的时候也能有羽毛床。而到了现代,用羽绒床垫的人可要少得多,因为打理起来太麻烦了。蓬松度也远不如水床、乳胶垫等材质。
厨房的秘密历史:搅拌、刷洗、累个半死
英国早期的普查,数的不是人头或是房子,而是数你家有几个壁炉。而在中世纪,整间房屋最重要的核心地点,就是做饭用的火堆。但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厨房却被逐出家门或是赶到地下室,煮饭成了仆人的活,直到最近,这件事才又回到家庭的核心。科技改变了厨房的样貌:原本的壁炉,被烤炉和炉台渐次取代;柴火先换成煤炭,后来再转变为天然气和电力。看完以下内容,多数姑娘会感慨还好自己没生在那个吃个饭能把人累半死的年代。
室外厨房vs室内厨房
在中世纪农民的小屋里,唯一的房间即是厨房、同时也当作客厅和卧室使用。稍微富裕一点的商人,或是豪门贵族都会让厨房和主屋完全隔离开,自成一个独立空间。除了那时的厨房气味不太好之外,也是出于对火的防范。到了17世纪的工业化时代,很多城市家庭干脆把厨房移在了地下室,以容纳那些庞大的烧烤炉和灶台。
直到20世纪出现的瓦斯炉,终于让厨房移回到室内。二次战后,欧洲人口压力开始变大,女主人要挤出所有可用空间,现代化标准厨房应运而生,这其实是德国人的发明,灵感来自于火车上狭窄的餐车厨房,空间局促但设计精良:工作台像抽屉一样拉出来使用,滴水板也采用铰炼设计,可以折迭收纳。在这种厨房里,家庭主妇就像是工程师,做饭要快速而且有效;而事实上,最初的设计正是要让德国女性尽快做完饭,好空出时间到工厂做工。现代家庭厨房灶台的雏形,终于出现了。
诱人的烧烤vs节能型炖煮
说到烹调,最重要的就是火。如果想要让醣类食物出现焦香的脆壳和其他丰富的风味,就非得拉高热度才行,像是面包壳、巧克力、黑啤酒和烤肉,或者是把糖煮成焦糖。无论何者,都需要很高的温度,都是高等的烹调方式。
至于炖煮,虽然需要的热度较低,但无法带出两种褐变反应风味强烈的苦味或甜味。炖煮是燃料用量最省,是最便宜的烹调法。而且能用最便宜、最下等的肉来做,一点都不浪费。了解这两种烹饪方式的经济效益之后,不难想见为何从都铎王朝时期到近代,需要大火高热度的食物常常出现在富贵人家的餐盘上,像是亨利八世的厨房就会做旋转串烤的烤鸡,至于浓汤、炖肉啥的,都是穷人的专利。
土豪的小饼干vs穷人家的浓汤
中世纪农舍全家就是一个大房间,房中间会有一个炉台,下面铺着一片平坦的承煤石,火堆就在上面雄雄燃烧。有时候,炉火会连续烧个好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熄灭。炉火会受到妥善照料,原因就在于光是要点火都绝非易事。至于在火上,会挂着圆底的铁锅。想要轻松搅拌不烫伤,你需要的就是一把长柄木头汤匙。这种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十分实用。任何食材都可以全部丢进锅里变成所谓的“浓汤”,煮上一整天、也不用有人一直照料。
接下来的烤炉,就得投入大笔金钱,所以大多是贵族或专门的面点作坊才拥有,多半位于户外。而且当时的炉子不好控制温度又耗燃料,所以厨子都是先大火加热炉子烤面包,然后利用余热再烤一轮蛋糕或饼干(biscuit)。如今“bis-cuit”的字根意义正是“第二次-烘烤过”。
费劲的老炉台vs.轻松的瓦斯炉
炉台其实是种昂贵而且需要细微调整的设备,得要仔细清理维护。每周需要两次一大早为它“抹黑”,每次大约需要九十分钟。过程其实就是用黑色石墨的磨光剂抹到炉台的铁制表面上,再为它磨光打亮。至于这种有毒的磨光剂配方,在一八二五年的《男仆指南》就有记载:“二夸脱淡啤酒,八盎司象牙墨,三盎司糖浆,一盎司冰糖,半盎司阿拉伯胶”,加上“浓硫酸”。只要涂一次,指甲下方可得黑上一整个礼拜。
然而,过去那些得不停为炉台加燃料、烧火、照料、清洗的工作终有结束的一天,瓦斯炉在1851年的万国博览会隆重登场,当时的广告词就是“不用工资的仆人”,到了1898年,已经有四分之一的英国家庭拥有瓦斯和瓦斯炉。1923年更出现了一项了不起的发明:瓦斯炉自动调节器,可以调整瓦斯炉的热度,于是有史以来,终于首次可以用已知的温度、固定的时间来煮出一餐。这下子,烹饪从艺术变成了科学。
浴室的秘密历史:笨重、臭烘烘、巨大的冲水声
在多数现代家庭里,洗澡和排泄这两件生活中的私密行为,都是集中在浴室里的。过去三百年里人类的科技突飞猛进,让无论东西方的现代人生活彻底跟那之前长达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决裂。人们发明了无数的器械让我们活得更健康长寿,但是没有一种药物像浴室和抽水马桶一样拯救了那么多的性命。
没有排水管的浴缸vs没有自来水的浴缸
欧洲跨越了漫长的对洗澡的恐惧后,定期清洗的观念终于在17、18世纪得到普及。但一直要到1860年代,英国才出现有自来水管的浴缸;在那之前,有没有条件洗澡,绝对是阶级的重要指标。富人家当然拥有大量的佣人,他们得大费周章地烧热水,提到主人卧室的过程中,还可能把水洒一地。但也由于当时的人力成本较低,屋主压根不会有把水管牵到楼上的打算。在当时,一个完整的浴缸里放的水重就要达到四十五公斤。在城镇住宅里,通常这得靠人力抬上楼。而且洗完澡之后,用的水得再抬下楼。
从1860年代开始,在英国地区,自来水开始能送上楼(当然排水管也有了),不过只有冷水。想要洗个热水澡得等到19世纪中叶才行,那时候瓦斯为燃料的自热式浴缸才诞生,不过只有中上层阶级的家庭才能用得上。穷人家还是得去公共浴室或者自行在家找个啤酒桶什么的来洗澡。无论如何,定期的清洁让人们的卫生问题大有改观,一定程度避免了很多疾病的发生。
“更衣室”vs抽水马桶
真正意义上的抽水马桶在18世纪后期才发明出来,而直到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现代厕所才成为英国大多数房屋的标配。在漫长的中世纪里,欧洲人是怎样排泄的?答案是:随便。中世纪早期,欧洲的城镇规模还相当小,普通人会直接在街头随地便溺,讲究一点的人则是先用桶装起来,再倒到街上或者河里去。住在城堡里的领主和夫人们怎么办呢?总不能跑出城堡上厕所吧?因此城堡是欧洲首先在居室内修建厕所的地方。城堡的厕所大多藏在塔楼里,被好面子的贵族冠以“更衣室”(wardrobe)的婉辞,其实很简单:就是塔楼往外延伸,边上一块石板挖个洞,排泄物直接通过洞口掉进下面的护城河里。大多数城堡的护城河并不是河——充其量是条壕沟而已,或者一圈死水。在这种情况下,接纳了城堡居民每日馈赠的护城河迅速发臭淤塞就不足为奇了。虽然臭气熏天,但领主们很快发现堆满了粪便的护城河居然为城堡提供了一道额外屏障。只有最无畏的勇士,才愿意趟过齐腰深的脏水,冒着“炮弹”轰炸的危险爬上墙壁,从便坑里突破防卫。
城市居民远没有这么好的居住环境。人口增长以后,排泄物的去向成了一个严峻问题。起初人们把粪桶抬出城市倾倒,自然而然地都聚集在城墙下。可想而知,这一时期的欧洲城市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粪坑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加上日常接触,使得各种流行病,特别是霍乱和鼠疫大行其道,每次爆发都夺走成千上万条性命。当时的欧洲城里人多病短寿,常被瘟疫侵扰,难怪贵族们喜欢住在乡下的庄园。
其实早在1596年,也就是莎士比亚的时代,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宠臣哈灵顿爵士就已经发明出一种冲水马桶,并特制一尊在王宫供女王使用。可惜历史上的第一座冲水马桶并不受女王待见,原因是它冲水的声音太大,会让整座宫殿都知道女王刚刚如厕。这么一耽搁,就是两百年,直到苏格兰钟表匠库明和发明家布拉马改进了哈灵顿的发明并且注册专利批量生产,现代的抽水马桶才算成型。伴随抽水马桶的发明兴起的是伦敦雄心勃勃的下水道改造计划,把千家万户马桶冲走的东西统一排出城市。不到五年,伦敦人的死亡率下降了将近一半,大规模瘟疫再也没有爆发。不夸张地说,伦敦作为一流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就是从抽水马桶入户的时刻奠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