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禾
2016年9月4日,G20杭州峰会开幕,宣传片《杭州》让国际友人看到最美中国;9月20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宣传片《敦煌》再次把中国之美展现在世界面前。9月20日,两部宣传片的总导演陈响园来到兰州大学,从文博会的宣传片说起,讲述打开“文艺”的正确方式。
9月15日,陈响园从兰州抵达敦煌,在文博会开幕不到一周的时间“紧急救场”,重新制作宣传片。
陈响园看了之前被毙的宣传片,他毫不留情地评价那部片子为“药瓶子的说明书”:没有事实空发议论,不顾受众自我吹嘘,充斥着自以为是的宣传惯性……
修改后的片子,换掉了所有生硬直白的“中国为世界作出巨大贡献”式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中外互相影响的历史,如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文艺、电视作品的核心是什么?是沟通,尤其是心灵的沟通。”陈响园说,“心灵的沟通是双向的、互相影响的,而不是自说自话,一味强调我给了你什么。”他觉得,宣传本身没有错,但不能为了宣传进行“高音喇叭”一样的传播,在文博会上,面对来自80多个国家的受众,只有体现出双向的交流,才能更好地被接纳。
从《西游记》到边塞诗,宣传片选择了很多特色素材展现敦煌是一个精神家园。陈响园称,这是一个“浪漫的段落”,有唐代诗人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也有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人诗意地栖居”,陈响园认为,文艺作品要寻找沟通的最大公约数,而诗句便是“公共IP”。诗酒田园,是公共的生活认知,能够引发全世界人的共鸣。
陈响园说,文博会就要回归它最原本的诉求——文化,艺术。即使是以宣传为目的,也不能忘掉初心,要在文艺中寻找到共鸣点,然后通过技术的处理,把它们传播出去。
在讲座中,陈响园问道:文艺的核心是什么?同学陆续回答:情感,思想,交流,融合,生活,真善美……
陈响园说:“文艺的核心是心灵,这是我的界定。”说着,他把大大的“心灵”二字写在了黑板正中。他指出,能够打动心灵的,是意象。
宣传片的开场,陈响园选择了广袤星空的延时摄影,他说,深远的星空代表了遐思,比起直接突兀地展示莫高窟、丝绸之路,这样的神秘和虚无反而能更好地奠定开场基调。在整部片子中,有大量的剪影,大漠和骆驼,嘉峪关的城楼,变幻的风云和云霞……它们遥远并且抽象,但总能让在场同学发出一阵阵会意的赞许声。陈响园认为,意象比物象更能回归心灵,从而展现出精神层面的美好和深刻。
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他坚持同样的理念。“敦煌是心灵栖息的圣地。所以结束这段要用升华的、颂歌式的大合唱做背景,用一种仪式感来打动观众。”陈响园说。
心灵是空灵的,要靠想象来落实在作品中。陈响园认为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是同样的道理,“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远比写出山上的庙宇如何更引人深思。想象永远是美好的,而生活大多是琐碎而乏味的。所以,用想象、意象构造出的作品,可以更好地抵达文艺的核心。
在创作文博会宣传片的过程中,团队的第一个分歧出现在片名出现时的画面。由于片头的影像以暖色调为主,所以,剪辑师觉得出现片名《敦煌》时继续沿用暖色调画面。但陈响园坚持使用蓝色背景的阳关远景剪影图,他觉得,逆光高反差的画面可以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敦煌是什么?文艺作品的张力来自于,你越想说清楚的东西,越不要说。”陈响园说,“技术工作者强调色温色调,但文艺工作者注重心灵。”在他的坚持下,最终采取了把文字处理成暖色调和片头衔接的方式,保留了那份意境。
在宣传片后半段,陈响园选择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背景音乐曾引发了不同意见。配乐者说,这首歌是新疆爱情歌曲,而文博会需要的是甘肃文化旋律。陈响园坚持,他说,那是一段没有歌词的曲子,无关地区和内容,曲调在最高的地方收住,因为神圣的让人膜拜的东西永远在高处,然后引入日本作家平山郁夫患病来华在敦煌寻找救赎的故事,传递给观众这样的信息:敦煌在高处,在远处,就像佛一样神圣地存在着。“不靠解说词偷懒,只靠蒙太奇营造。”陈响园解释。
最终,宣传片在文博会开幕式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国嘉宾在现场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很久。陈响园却觉得,这个匆忙赶制的作品“差了口气”,静心分析,他找出了几处不足:政治考量太多、气脉不连贯、解说节奏太紧密。所以,虽然宣传片已经播出,陈响园还是带领团队在敦煌继续工作了几天,将片子重新修改了一遍。他只想做出让自己满意、认可的东西。
“不要降低对自己的艺术标准,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你是泰山顶上的人就不要坐在萃英山心满意足,做艺术要有这样的王者气概。”陈响园勉励在场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