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以金 福建省大田县太华镇畜牧兽医站 366103
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吴以金福建省大田县太华镇畜牧兽医站366103
摘要2014年8月2日,大田县太华镇某养猪场的猪只出现贫血、黄疸、体温升高和皮肤发红为特征的疫病,经检查初步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防治
大田县太华镇某养猪场建于一片竹林下,周围杂草较多。2014月8月2日,发现有8头体重30~40 kg的生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视黏膜黄染、苍白,个别患猪出现红皮症状。畜主采用头孢类药、氨基比林等药物治疗,体温下降后,食欲有所增加,但停药后很快复发,治疗3 d后,效果不明显。发病数增加,已有3头死亡,遂到我站求诊。
患猪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3~42.6℃,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喜卧嗜睡,肌肉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皮肤发红,皮肤毛孔可见铁锈色出血斑点,眼结膜发炎,尿呈黄色,粪便干结呈棕红色。病程稍长的患猪耳背部、唇部、下腹部等部位皮肤有出血紫斑,指压不退色。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其主要病变为尸僵不全,皮下出血,脂肪和脏器泛发性黄疸;血液变稀,颜色变淡,凝固缓慢;胸腹腔及心包有大量淡红色液体,心外膜有针尖大出血点;肺水肿、瘀血;肝脏肿大,边缘出血;肾脏苍白,有微细出血点。
无菌采集高热期的患猪耳静脉血2 mL,用0.9%生理盐水等量稀释,取一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油镜下可见环形、卵形的小体附在红细胞表面,红血球呈链状、鳞片状等不规则形态。采耳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虫体呈紫红色。
5.1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鉴别诊断
5.1.1症状相似处高热,呼吸困难,耳廓边缘、唇部和下腹部皮肤有出血紫斑,剖检可见肺部水肿、瘀血等。
5.1.2症状不同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从口鼻流出粉红色泡沫样液体。病料涂片镜检,可见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抗生素及时治疗有效。
5.2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5.2.1症状相似处高热,喜卧嗜睡,肌肉颤抖,眼结膜炎,耳、四肢、腹下及腹内侧等处皮肤上有出血紫斑。
5.2.2症状不同处猪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临床上表现为败血症的病理变化,没有贫血和黄疸症状,大肠的回盲瓣钮扣状溃疡,淋巴结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变。
5.3与弓形虫病鉴别诊断
5.3.1症状相似处高热,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5.3.2症状不同处弓形虫病的体表颜色无明显变化,流水样鼻液、后驱麻痹。病料涂片镜检,可见弓形虫。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瘟和弓形体病的鉴别诊断,诊断该病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6.1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持猪舍及饲养用具的清洁卫生,减少不良应激因素,杀灭蚊子和疥螨等吸血昆虫,消除传染媒介。
6.2药物预防对全群猪进行预防给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15%土霉素2 kg,每升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1 g和维生素C 0.2 g,可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
6.3隔离消毒为避免相互传染,发现患猪应立即隔离饲养,对猪舍及周围环境、饲槽等用具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每天1次,直到病情控制为止。
6.4药物治疗用5%三氮脒(8 mg/kg体重)配合10%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0.3 mL/kg体重)进行深部肌注,每天1次,连用3~5 d。
经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5 d后患猪逐渐康复,取得明显疗效。
1)猪附红细胞体病在猪场中隐性感染率较高,在饲养管理不良、气候变化和免疫接种等应激下,机体抗病能力降低,容易诱发该病。因此,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做好防暑降温和消毒工作,减少不良应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能够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2)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通过血液和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该病多发于蚊虫高繁殖季节。因此,除草灭蚊,清理积水,对防止该病的发生有非常好的效果。
3)一旦发现患猪,饲养人员及用具要分开,不要串圈和混用,及早对猪群疫病做出诊断和治疗,并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切忌用药见效就停止用药,导致治疗不彻底而反复发生。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4331(2016)02-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