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防控措施

2016-12-17 03:47潘东建福建省永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3626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猪病猪群规模化

潘东建 福建省永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362600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防控措施

潘东建福建省永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362600

规模化生猪养殖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猪场疫病的防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目前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疫病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新疫病也不断涌现,给生猪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加强生猪疫病的防控工作,有效控制和扑灭新老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是促进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该文结合近期生猪疫病的流行趋势,概括分析了规模猪场中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生猪养殖中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生猪疫病防控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养猪模式正逐渐被规模化养殖模式替代,传统的防疫措施和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规模化饲养方式,科学化、标准化的现代猪病防控体系应运而生,主动型防控体系能够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降低规模养殖的风险,进而增加养殖效益。该文结合当前全球生猪疫病的流行趋势,概括分析了规模猪场中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1 目前猪病的流行趋势

近年来,生猪疫病的种类不断增多,疫苗有效保护率普遍下降,猪病发生率逐渐上升,猪只存活率降低,猪群抵抗力整体不高,猪瘟、口蹄疫等老疫病持续发生,仔猪败血症、仔猪皮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传染性鼻炎等动物新疫病相继出现,且新猪病种类不断增多。而且因受猪只的抗病力增强、致病性病原发生变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传统猪病的流行方式有所改变,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非典型症状的疫病不断增多,如猪瘟逐渐转变为非典型温和型猪瘟,由传统的大范围暴发的流行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流行,病程也由急性转为慢性,传播途径也出现了垂直传播感染,猪瘟病毒可在母猪子宫内膜中增殖引发流产、产死弱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新型猪瘟的临床表现变为非典型症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降低,病情也显著减轻,许多发病成年猪可耐过,剖检发现大部分病死猪的病理变化不明显。以上改变也给猪病的诊断和防治增加了难度。同时随着现代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环境日趋恶化,规模化养殖场内一些细菌和寄生虫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多,在养殖环境中广泛存在着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多种细菌,且可经多种途径进行传播。目前很多规模养殖场管理水平较低,抗菌类药物滥用,使常见的细菌普遍具有耐药性,一些条件性致病菌已变为非条件性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氏杆菌作为一种条件性致病菌曾被当作寄居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株,但近年研究发现它也是原发性致病菌之一。在动物养殖生产实践中混合感染或综合征普遍存在,养殖场内常见由两种或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的病例,且发病率持续上升,如链球菌病、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和蓝耳病与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等疫病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使疾病的防治更加复杂,给猪病诊断、防治及疫情控制等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1]。

2 生猪疫病的防控措施

结合当前规模化养殖场猪病的流行特点,生猪疫病防治的根本措施就是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加强免疫接种,以此最大限度地降低猪病的发生和流行。

2.1树立理念,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养殖人员应充分认识猪病发生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规模化养殖场应根据各自的具体养殖情况制定严格的猪病防控管理制度,摒弃疫苗、药物等能有效控制疾病发生的思想,建立健全猪场日常饲养档案。

2.2强化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是提高养殖场内猪群整体健康水平的全新疫病防控理论,通过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如消毒、防疫及隔离等有效改善养殖环境可增强对猪病的防控能力。规模化猪场应定期进行严格的环境消毒,可阻断进入场内的病原体,缓解饲养环境的污染程度及避免致病微生物在舍间或猪群传播,减少猪病的发生;及时隔离或淘汰阳性患猪,对病死猪只及时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防止有害病原的扩散。同时场内外严格限制人员、车辆的流动,尤其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猪舍,以免其携带的病原传染猪群,对进出车辆应彻底消毒处理。分娩舍或保育舍应实行“全进全出”模式,且每批次猪转出后应彻底消毒。目前安全措施的执行需要当地防疫部门等相关部门加以指导和督查,以期尽量避免养猪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2.3加强猪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工作规模化养殖场养殖人员应科学管理猪群,进行精心饲养。通常规模化猪场每年应更新25%左右的母猪,而且每年应从外场引进公猪进行猪种改良,因此应加强引种工作管理,严格进行检验检疫[2]。

1)在饲养过程中保持圈舍清洁卫生,确保通风换气,做好日常消毒清扫、夏防暑降温,冬防寒保暖等工作,减少和杜绝猪群因天气变化诱发的应激反应。为保证猪只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避免营养缺乏,规模化养殖场应根据各种猪的营养需求确定相应的饲养标准和方法,即不同阶段的猪只饲喂不同的饲料。还应加强特殊阶段如妊娠母猪、母猪哺乳期、哺乳仔猪等的护理工作,哺乳早期应喂以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丰富的饲料,以保证哺乳仔猪获取充足的营养[3]。同时加强对饲料的管理工作,将饲料按种类分开存放,保持仓库干燥,日常饲养过程中避免饲料霉变。养殖场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场应根据场内猪的存栏量调整饲料库存量,避免饲料长期囤积。饲料霉变不仅增加养殖成本还将引发动物中毒现象的发生,饲喂后可使猪群免疫力降低,进而增加猪病的发生率,因此应及时处理霉变饲料,减少由此引发的猪病[4]。

2)规模化养殖场还应做好日常药物预防与保健及科学合理使用治疗药物等工作,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具有护肾保肝、免疫增强或抗应激作用的药物或添加剂如肝胆颗粒、生育酚、黄芪多糖、藿香正气水等,可以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平时还可按时间段对猪群进行预防性用药,如每吨饲料添加500 g亚硒酸钠-维生素E和2 kg蒙脱石或1 kg黄芪粉和1.5 kg泽泻粉,每月饲喂10~12 d,可有效减少猪病的发生[5]。

2.4规模化猪场应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猪病、提高动物机体抗病力最有效措施。猪群接种疫苗后可使其产生抵抗相应疾病的抗体。进而对猪群提供有效的保护力,避免感染疾病,因此规模化猪场必须重视并严格实施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养猪场可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及当地猪病的流行情况,选择正规厂家的疫苗、妥善保存并进行科学接种,以确保疫苗接种后能够起到有效的免疫作用。同时具体免疫程序应根据猪场内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和猪群的生长变化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如当有传染病流行时,可紧急接种注射高免血清或高免球蛋白,使猪快速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3]。除此之外,规模化猪场还应加强对兽医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以便实施标准化的免疫操作,实现真正有效的猪场免疫,有效预防猪病的发生。

3 小结

由上可知规模猪场疫病的防控工作是一系列系统工作的总和,涵盖了畜牧、兽医、环境卫生等多个领域。规模养猪场应加强场内养殖环境控制、隔离消毒、日常饲养管理、种猪的引种、疫病防疫及检测等各环节工作,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猪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猪场标准化建设是规模化猪场进行猪病防控的关键,只有各方面工作都达到一定的标准并充分掌握各猪病的流行特征,做到发生疫病能及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才能真正预防规模猪场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促进养猪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1]杨志能.从当前猪病流行趋势谈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对策措施[J].畜禽业,2011(3):42-43.

[2]陆胜伟,王丽青.猪病防控技术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1):93-94.

[3]伍良智.猪病防控综合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10):104.

[4]郭建华.规模化猪场猪病防控方法[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10):32-33.

[5]宋宇.猪病防控新概念[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9):124-125.

B

1003-4331(2016)03-0047-02

猜你喜欢
猪病猪群规模化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探析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病防控策略探析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浅析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