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达
内容摘要:风狮爷崇拜是闽台地区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信仰,本文通过分析风狮爷在闽台地区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文化背景,揭示风狮爷信仰的民俗内涵,并从造型艺术特征和审美内涵等方面对风狮爷雕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风狮爷、闽台文化、造型艺术、审美
闽台地区风狮爷崇拜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信仰。风狮爷雕刻作为民间精神信仰的物质载体,具有很高的民俗文化价值,同时也是这一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民俗文化,艺术特色和审美内涵等几个方面,对风狮爷雕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开展闽台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的研究,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狮文化
中国本土并不产狮子,这种猛兽原产于非洲和西亚。狮子形象之所以能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其次应归功于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兼容性,延续性,创造性的基本精神。
狮子在其原产地同样也是神力和王权的象征,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狮子的形象传入我国之后,以其威猛的形象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理想中的神力,逐步演变成为人类抵御邪恶的神秘象征物,在中国文化的改造下,狮子成为了一种瑞兽和吉祥的象征。
在我国古代狮子与传说中的龙和凤有类似之处,狮子与龙凤同被视为神灵而为天下百姓所敬畏和崇拜。由于王权思想的统治,龙凤已独成王权的形象化身,于是狮子便成为不同阶层人士推崇的神灵。由于在古代久远的年代中,大众难以见到狮子真实的面目,反而更加激发出人们对其丰富的想象。除了皇宫等一些特殊场所门前的石狮有着严格的规制以外,散落在民间的石狮造型则是风格各异,千姿百态,形态自由。我国历代民间雕刻艺人工匠都把狮子的形象,作为一种象征模式融入各种空间,担当着不同社会功能需求。
二、闽台区域特色的风狮爷崇拜
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在台湾的汉族同胞中,闽南漳泉两府移民人数占全岛汉族人口的83%左右。所以,汉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福建文化移植到台湾并在台湾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但是在中国台湾近代三百多年时间里,受异族文化不断侵扰的影响,尤其是日本占据时期,异质文化长期在台湾居于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里,台湾原住民的民族意识和寻根念祖情怀不仅没有削弱反而生成强烈的反弹,他们在生活习俗、民间文艺,宗教信仰等方面,越发体现出对原乡生活与汉族神祗的追念与崇拜。在闽南沿海一带,民间雕刻石狮镇风止煞主要体现为风狮爷崇拜。在台湾的一些地方以及与福建盈盈一水相连的大小金门岛上,都存在着相同的风狮爷信仰。“以石狮镇风煞、镇冲,是福建民间流传已久的习俗,除闽南、闽中地区外,在福建其他地区亦可寻觅到它们的踪迹。”从风狮爷民俗信仰的分布来看,台湾及金门和大陆的闽南原本就属于同一个地域文化圈。相同的民俗信仰属十分自然的现象。目前风狮爷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地方是金门岛。
金门的村落和民宅设置辟邪物的情况非常普遍,且种类繁多,流传久远,其中以风狮爷最具特色。
风狮爷为护佑村落和住宅而设,人们普遍认为风狮爷可以压制风害和反制冲煞,是金门的居民在生活环境中所建立的心灵安全防御体系,反映出当地居民对风水与鬼魂的信仰,是一种当地人谋求天人合谐所做的调适与努力。也是金门最具特色的民间信仰和别具风格的乡土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风狮爷分为两种,一种安置于村落外缘的地面,称之为“村落风狮爷”;另一种立于屋顶之上,称之为“屋顶风狮爷”,二者均被认为具备镇风押煞,驱邪伏魔的功效,但雕塑材料和形状大小却有很大的差别。“村落风狮爷”体量庞大,最高的有3m多,雕刻材料主要是用石材,雕刻形象大多是单狮直立式;“屋顶风狮爷”大多都是陶土塑造并烧制而成的土偶风狮爷,形象则主要为骑狮武士,也有少数单狮的例子。土偶的屋顶风狮爷体量较小,通常高约20cm左右,也有少数是石头狮子。屋顶风狮爷大多安置于屋脊之上。前者防护的范围是整个村落,属于公设性质,后者庇护的对象局限于设置的住宅,属于私设性质。
风狮爷崇拜最早起源于闽南。2004年在福建泉州南安九日山的原延福寺遗址挖掘出一尊大型风狮爷。该风狮爷为花岗岩石质雕刻,高1.23m,宽0.59m,厚0.75m,是泉州市目前发现的历史最为久远的风狮爷。延福寺是闽南最早的寺庙之一,始建于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到五代时规模已经十分宏大。据考古专家考证该风狮爷可能为五代以前的雕刻物。同时还发现,此次挖掘出土的曲坐直立型风狮爷与金门的风狮爷属同一种类型。金门历史上长期隶属于泉州府,岛上的居民主要由闽南一带迁移而来,风狮爷崇拜的习俗也被移民一并带到了当地。按最近金门出版的《风狮爷千秋》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遍布金门全岛的风狮爷崇拜是从明末清初开始兴盛的。当时金门几经战乱,全岛沙漠化十分严重,风沙四起。村民们就在村庄外挡风的位置设立风狮爷祈祝镇风驱邪。在现代因战火毁坏的风狮爷,村民们也致力于恢复或重建,金门烈屿乡《狮爷序志》清楚地写道:“为求致力文化重光,乡人再议,由惠安洛阳购得本尊白石风狮爷,屹立原址,延叙由来……”由此亦可见金门风狮爷与闽南地区的深厚渊源。
在中国台湾本岛的台南安平等地,风狮爷主要是以私设的屋顶风狮爷为多见。据台湾“国立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所”江韶莹教授介绍,这种屋顶风狮爷出现在台南地区民宅上,以安平一带较多。据说,此种屋顶风狮爷大约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此地人们设立风狮爷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辟煞、驱邪和镇风。
三、风狮爷雕刻的造型艺术特征
石狮对我们来说大家都不陌生,在华夏大地上几乎随处可见其踪影。按照狮子雕刻种类来分有镇宅狮、拴娃狮、风水狮、柱础狮、牌楼狮、镇案狮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守门石狮。古代中国的寺庙、官署和祠堂门前,通常都设置有一对石狮,左雄右雌,雄狮左爪下有一绣球,雌狮右爪下按抚一幼狮。在普通民宅前放置石狮也十分普遍。经过民间工匠技艺的世代相传,狮子的雕刻已经高度的程式化并形成了一整套相当完整的雕刻造型规范。关于雕狮,李斗在《扬州画舫录》(1795年作)制订如下的营造规格:“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档、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患子。”所谓“旋螺纹”,指的是螺髻式的狮蠢,至今仍然是民间石匠雕刻狮子的程式之一。
闽台地区的风狮爷造型十分的独特,与我国其他地区传统的狮子雕刻造型有很大的不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特征:
1.单狮直立式的造型。
单狮造型:在各地我们看到的石狮雕刻,无论是陵墓、寺庙、衙门或普通民居门前的石狮大都是左雄右雌成双成对的样式。而闽台风狮爷雕刻的形象却基本上是单只狮子的形象出现。比起看家护院的石狮子来说,风狮爷的使命要重大得多,它承担着镇风、禳灾、驱邪的职责,守护的是整个的村落。民间工匠们在对风狮爷的形象塑造上,减弱了其动物的特征,赋予其更多神灵的性质。因此多以单只的造型出现。
直立式造型:风狮爷直立造型的原因有两种。其一,适应自然环境。据道光《金门志》记载:“隆冬海风飙发,飞沙滚尘。东方海滨村家,沙压于室埒,夜栖宿房庐,旦已闭塞,辟除之,始得出入。”可见,历史上金门飞沙之灾异常严重。因此,具有镇风制煞寓意的“风狮爷”传入金门后,迅速被民众所接受。为了抵御飞沙之灾,用于镇风的风狮爷必须不能被飞沙掩埋,因此,这类村落风狮爷的造型从原来“蹲坐式”不断演变为“直立状”。其二,赋予风狮神灵的性质。无论南狮或北狮,宫廷狮子或民间狮子始终都延续和保留了狮子动物的自然形象特征。而风狮爷虽然也具有兽的特征,但更多的是被赋予了神的品质,在造型上一定程度地摆脱了兽的特征而直立起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2高度拟人化的造型。风狮爷的造型特征集兽、人、神于一体,多为仰天咆哮、欲扑向前的姿态。在很多村落石刻风狮爷的座前,设有香炉,倍受村民香火奉祀。有的地方,人们为风狮爷挂上披风,还有风狮爷持令旗、挂帅印、执朱笔的情形,俨然一个大权在握的天神一般。
3.写意夸张的造型。意象的造型是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美学特征。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往往突出主观艺术观念,强调传神、写意,在造型上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闽台地区风狮爷的雕刻也具有这一造型特性。
西方美术无论是偏向写实的传统美术造型体系,还是强调主观的现代美术造型体系,都脱离不了本质上对自然进行模拟的造型方式。而中国民间美术之所以能突破模拟自然的局限,在于其抛开了对自然物象的实体真实的模仿和再现。民间美术的造型过程中观念的真实远胜于观看的真实,客体形象的真实感已让位于创作者心象的真实感。
风狮爷在雕刻手法上不囿于一种艺术处理形式,往往是集圆雕、浮雕、线刻于一体的自由的雕刻方式。造型上摆脱了自然形态的约束,也偏离了民间传统的石狮造型程式化的雕刻技法,依据固有的原始态势和粗拙线条,以意态化的构思,大胆夸张、随意造型,重视主观的感受与体悟。由此可见,风狮爷雕刻艺术更注重表现物象的神采与意蕴,并有意地突出,夸张或变形,使形象特征更加鲜明和强烈。
风狮爷是超越现实狮子之上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艺术造型。这种赋予了石狮每一个局部都有独特意义的集合物,是属于纯粹精神情感性的意象神品。
四、风狮爷雕刻的审美意蕴
风狮爷的雕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属闽台区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但是无论怎样的变化也始终脱离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也具有被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所规定或制约的共同风貌。
民间艺术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实用的动机,以“言志寄情”为目的,用“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完全依照客观自然形态逻辑来造型。风狮爷的雕刻创造最初并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镇风、镇煞,驱邪禳灾。民间工匠在雕刻时不受自然形态的局限,采取写意夸张的手法形成了粗犷稚拙、浑朴奇幻的艺术风格。
1.风狮爷雕刻的阳刚之美。风狮爷主要以雄性为主,造型雄浑大气,民间工匠在表现风狮爷的雄性生殖器官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风狮爷生殖器表现得粗大夸张,另一种是将生殖器雕刻成葫芦形状,这是因为风狮爷信仰中还具有人类子孙繁衍的功能。在金门的居民中,现在都还保留结婚新人参拜风狮爷的习俗。他们相信参拜风狮爷能使他们实现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愿望。
2.风狮爷雕刻的整体质朴之美。风狮爷的雕刻从总体上看比较粗犷,注重整体的造型特征。刻画的重点主要在面部表情,一般为圆眼凸出,鼻头宽阔,呲咧的大嘴特别夸张并露出牙齿。表情大多呈现出凶悍、狰狞状;但也有露齿含笑,一脸稚气的表情。背部有的基本上不作雕饰,浑然一体;有的在背部刻出中线和整齐的鬃毛,尾巴上卷贴于背部,这些概括的处理也体现出其注重整体性的造型艺术特征。大胆舍弃形体细部的描摹,注重外轮廓的整体概括,突出重点的刻画,这种雕刻手段也是一种艺术上的大胆创造。
3.风狮爷雕刻的意象之美。情真、意真、不求自然之形真的意象美学观,是风狮爷雕刻造型的最大特点。这种写实与写意、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结合,再现与表现手法恰到好处的运用,也是我国传统雕刻区别于西方雕刻具象写实造型的特点所在,体现了民间艺人刻意追求神似意象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民间美术的造型和装饰,一般不过多地模仿所表现对象的真实属性,而以创作者自己的心中之意念,即以“心”的幻觉去补充“眼”的不及,将所表现对象赋予所寄托的观念,因而他们所创造的艺术形象都具有随意、概念化的表现特征,或是规整的概括,或是装饰的均衡,或是模糊的抽象,或是大胆的夸张。只要他们认为好看的,就都是合情合理的,这是强调意象的特征,是一种艺术创作的主体表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