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2016-12-16 01:41姜媛陶楠荆玲玲
商业经济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

姜媛 陶楠 荆玲玲

[摘 要] 培养“双创型”人才是国家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迎合了经济发展、战略对策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培养“双创型”人才需要学生自身以及高校、政府、企业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协调进行,高校应做出合理的教育计划,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培养方案中,竭尽全力地为学生提供培养环境、教育平台,制定高效地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以培养更加全面、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文献标识码] B

社会经济之迅猛发展带动产业模式的不断更新,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下,创新创业教育应运而生。教育部发表相关文件与要求,各高校应加大并重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且政府也为此做出了相应政策与奉献。但目前我国各高校对“双创型”大学生的培养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教育形式、力度、内容、方式方法等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如何做好发展定位也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

一、创新与创业

创新与创业联系密切且相辅相成,创新是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对创业起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创业本质就是一种创新。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不同学者给出不同看法与定义,总而言之,创新教育是在传统教育之上萌生的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动手能力、冒险精神、创新思维为目的的一种新生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工作以及技术、管理能力。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创业是创新的一种本质体现,二者密不可分而又相辅相成,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延伸,二者统一于培养“双创型”人才。在理论上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的教育模式相契合,注重人才培养,迎合了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方法模式、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交、管理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是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储备、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创新思维模式、勇于冒险精神至关重要,创新创业教育恰恰迎合了经济发展、战略对策的需要,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尤为重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意义。

(一)高等学校应肩负起推进创新创業教育的责任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科教兴国,创建创新型国家,同时也在大力支持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为此国家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决策与扶持。科技创新是国家提升综合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理论、制度、教育创新尤为重要,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大幅提高,主要原因在于创新力度不够、能力不强、人才缺乏,因此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理应肩负起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度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战略需要提供人才与支持,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二)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到创新教育的转型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课本为主,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学生接受知识较被动,课堂尤为枯燥、乏味。创新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激活同学的情趣爱好,推动同学的动手能力发展、思维模式开放,大幅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高校学府要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更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业的能力,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到创新教育的转型,以适应国家的发展需求。

(三)开展创新教育既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又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

我国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难问题,近年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等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创新教育恰好使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措施,从根本上,工作岗位的需求量小于毕业生的数量,导致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创新教育模式的产生,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模式等,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个人能力,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也激发部分学生的创业激情,在自身解决工作的情况下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开展创新教育不仅提高学生的生存发展能力,同时达到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就业,既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又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促使科技创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发展。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需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充分整合可利用教育资源、发展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应做到“育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培养大量“双创型”的全面人才。培养“双创型”人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部分,知识的普及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都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具备高效工作能力、思维活跃、强烈的创新精神特点的高校毕业生才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我国产业发展模式正面临重大转型,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由生产转向研发,无疑培养具备强大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适应社会发展、政府决策的重要举措。高等学校以培养优秀人才为核心,今后高校更应注重“怎样培养人才”与“培养怎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双创型”人才是高校对教育理念的转型,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传承与升华,唯有培养“双创型”人才才会适应社会的需求,协助国家完成产业链的成功转型,也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重视实践教学一直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学校本着“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的办学理念,在此后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师大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办学理念,坚持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校自身特色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学校着手于学生“双创”精神素质的提升,将双创教育模式列入学校整体教育方针中,实施了“本科生按大类培养,二次选择专业”制度,构建了“平台+模块”开放性课程体系,搭建了基础牢固、结构合理、内容充实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培养“双创”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進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深化高校创业教育体制改革

各大高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培养力度,提升高校以及学生本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全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教育落实到根本,着手于学生,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加入一些教育环节。具体措施如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注重教育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构建创业教育的专业知识平台;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由专任教师、辅导员和校外创业教育咨询专家组成的科研教学团队,给予大学生创业者全方位的创业指导;营造宣传创业、支持创业、践行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创业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助力学生成为高素质创业人才。

(二)大学生自身综合素养

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创业者对于自身的评价与定位一定要切合实际,创业者要具备独特的眼光选择好的创业项目,周全考虑客观因素,同时要做好项目预算、实施、总结等。自主创新能力是个人素质中重要部分,也是对大学传统教育的补充,大学生进入社会如初生牛犊,社会经验以及独自处理能力不够,故大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回报社会。

(三)社会各界积极配合

国家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政策来保障创业者的权益,简化创业者前期准备过程中的相关程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质资源与有利条件,同时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努力地配合优秀大学生创业,例如银行贷款、提供创业平台、创业环境等等,组织高校、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与帮助,加快创新创业的脚步,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开展。

培养“双创型”人才是国家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大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更全面地符合市场需求。培养“双创型”人才需要学生自身以及高校、政府、企业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协调进行,高校应做出合理的教育计划,将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到教育培养方案中,竭尽全力地为学生提供培养环境、教育平台,制定高效地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以培养更加全面、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同时社会经济、国家战略、产能转型也定会快速、高效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雷.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9):85-86

[2]章刘成.普通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哈尔滨商业大学为例[J].新经济,2015(5):36-37

[责任编辑:王凤娟]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