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琦
[摘 要] 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催化下,我国商业银行间的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在此基础上金融犯罪的不良事件屡屡发生,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作为对不法行为进行制约的有效机制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同时它也为商业银行实现经营目标和保护财产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商业银行应该做到市场拓展和内控发展两手抓的准备,积极学习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控制理念,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程序、信息系统与沟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改革,并以内部控制为基础,与银行利益至上的经营理念进行碰撞,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管理下,实现商业银行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640[文献标识码] B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来势汹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紧跟国际的脚步,不断的拓宽业务项目拓宽市场占有率,风险危机也随之加剧,内部管理矛盾日益激化。银行内部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现象屡禁不止的背后暴露出了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早已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严谨的内控机制势在必行。进而保障银行财务安全、保持资金持续流动、预防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运营发展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是当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对企业公司的运营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工具之一。该内控机制的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以规范的程序对企业的综合发展状况,真实公允的进行反映。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具体界定为商业银行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监管机制并应用于实践操作过程中,保障项目的进程和资金的流向掌控在可预防可控制的状态下,意旨提高银行的经营业绩,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加大资金的利用率,为银行带来可观的利益。
随着经济的飞去发展,国际金融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应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内部控制对商业银行的稳固发展起到了探路者和守护者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金融市场呈现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商业银行间的市场竞争呈现白熱化状态。在利益的诱惑下,银行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业务发展上,在内部控制方面没有投入一定的精力,这就为潜在的市场竞争风险提供了栖息之地。其次由于我国内部控制机制引入相对较晚,发展程度有限,因此现下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规则和条规不够完备概念模糊。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在银行发展建设过程中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差
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金融行业的起步较慢,发展程度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差的局面形成,非一日所能解决,需要对该领域的堵塞进行疏通,找到问题的根源。首先,改革开放之后,银行方面更注重对资金投放与安全回笼方面的研究,注重经济利益的创造。理论知识的研究成为被忽略的一角,因此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缺乏理论上的支持,这也间接导致了银行方面对内部控制上的认知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基本属性作用。
第二,商业银行从高层管理者到底层工作人员缺乏有效规范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加之银行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良莠不济,成为威胁内部控制环境稳定的不安全因素。对于银行管理层而言,现有的内部激励机制没有结合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改进,因此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激励意义和激励价值。而正规合同途径下的契约关系已不足已满足管理者的需求,因此为保证自身控制权不受损,与银行的运营目标背离。其次,由于商业银行缺乏约束机制,银行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现象任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和改进,一旦问题败露,往往又会出现负责人不明确,任职不清的问题,也是银行内部的内控制环境中最难解决的部分。
(二)风险管理体系还存在诸多纰漏
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其实现长远可持续战略目标保驾护航。银行方面一直致力于研究并完善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不仅向外资银行学习其现有的风险防范机制,并不断的提高内部员工的工作能力,优化现有的人力资源素质,预期在风险发生时能沉稳高效的完成规避风险、资金回笼等问题处理。然而,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大多立足于原有的“打分法”进行完善和发展,参考依据仍然以量化的资金数据为主。该传统评估模式缺乏对非量化指标的具体分析,误差较大。同时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不能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预警。突发性的风险不能及时的发现并排除,加之工作人员对紧急预警能力的不足,在规避风险和风险嫁接上的缺乏经验。我国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传统的评估体系参考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至于信用评估等级缺乏参考性,不能作为风险发生的保证。我国的风险防范体系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内控信息与沟通存在阻碍
内控信息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中枢,在银行运转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信息在传输与统计中受到主观的筛选与客观的阻隔条件导致了内部控制主体上的宏观调控作用失效。第一,商业银行内部会计失真现象频繁发生,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和遏制。由于会计的综合水平和对参考数据的认知不同,对于数据的筛选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放大了统计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会计失真现象导致了内控信息的真实性降低。第二,银行管理层和员工间存在鸿沟,加之银行内部机构臃肿,决策和执行处理分离的状态。管理人员的决策不能及时传达给工作人员,其次银行基础工作人员不能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信息作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间的媒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内控信息的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传递的途径和渠道也存在着诸多的阻碍。在银行内部机构臃肿的条件下,内控信息的发展与传递成为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第三,商业银行对信息安全保密意识过低,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背景下,银行内部信息的重要性关乎于银行的信誉,间接影响到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管理问题上银行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对网络信息进行保管,银行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四)银行监督评价存在漏洞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是银行内部控制安全运行的保障,同时内部控制也为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开展和执行提供了捷径。造成内部控制评价缺乏真实性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内部控制缺乏规范统一的评估体系体系,加之指标设计单一,导致了风险评价目标模糊。其二是内部控制评价隔靴搔痒,敷衍了事。因此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没有先进的评价技术作为辅助,没有彰显评价重点、专业性弱,评价结果存在误差较大。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部门间的关系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然而由于银行内部审核部门缺乏独立性,在监督评价方面受到领导层的影响其决断结果缺乏权威性和公正性。并且内部审核部门的审核力度薄弱,在审核过程中受到监督机构的牵制,因此并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其次,内部审核机构滞后导致了不能及时发现业务来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及时的预警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的相应对策
(一)加强内控环境建设
内部控制体系高效有序的运转建立在相对安全稳定的内控环境条件下,因此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的管理模式中,要提高银行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作用的意识和认知,领导及员工的认同和认知是银行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的前提。首先商业银行管理层要合理的将内部控制应用于银行的工作模式中,深化银行的经济效益理念的同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形成步伐一致的改革发展观,提高对风险防范意识。
完善内控机制,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保证内控机制的独立性,减少人为原因对内控结果的公平性和权威性进行影响的可能。其次,我国的内部控制机制起步晚发展程度低,对于财务监督和风险预警问题上存在漏洞。加之对于内控发展的忽略,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工作处于留白阶段,这就为内控环境的稳定埋下了隐患。内控环境的建设是长期积累投入的过程,需要商业银行管理层和员工的共同配合,形成相对稳定的内控环境。
(二)完善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控制作为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监管部分,在风险防范和风险解决问题上的要求颇高。而我国的风险管理体系和经验大多借鉴于西方发达国家,没有根据国内的市场需求和国情进行改革,风险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纰漏。在体系改革问题上,首先要求银行自身做到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风险嫁接等技术方面的自我提升和自我填充。随着经济的飞去发展,内部控制作为银行管理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地位逐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重视内部控制的发展,加快了内部控制的建设步伐。然而在经济时代下市场走向捉摸不定的背景下,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构仍旧不堪一击。因此,不妨学习应用较为先进成熟的CSA管理方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发展之余,重视风险防范控制和管理。其次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估要打破原有的限制条件,融入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等多项参考指标,保证信用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信用评估的精准在一定成都上有效的预见可能隐藏的风险危机。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业务发展和内部控制呈现对立的关系,导致银行的贷款评估流于形式。因此要在以盈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将内部控制和银行的市场拓展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缩短内部控制发展和银行业务发展间产生的差距。在贷款评估问题上要坚持在满足审贷分离和贷款审查制度的原则下有序进行,银行方面建立自身的信用管理部门,定期对投入资金进行动态监管和效益分析;降低可能存在的资产风险。第三,银行要对衍生金融工具、中间业务等风险较大的业务往来加大风险监控力度,做好风險预防工作,在紧急财务风险发生时,及时的规避风险。
(三)丰富信息沟通渠道,完善网络信息系统
我国商业银行当下信息筛选、沟通、传递过程单一,对信息交流而言形成一定的限制条件,因此首先就需要商业银行完善自身应用的会计核算体系,并对核算主体进行删繁就简,在统一会计口径的条件下,割除原有的计划限制。对当下的会计账务进行电子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账目造假的现象发生,银行内部的审核机构加大审查力度,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第二要完善现有的内控信息系统,极大程度的满足银行对内控工作的信息需求量。在注重经济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大力倡导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形成组织结构规范严谨信息交流渠道,在原基础上提高信息的交流速率,实现在短时间内对信息上报、信息下达目标的实现。第三银行可以依靠现代网络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及时对黄金信息进行筛选、收集、加工、反馈,形成高效的信息传递模式。为银行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把握市场走向及时调整业务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
(四)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监管力度
商业银行要健全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就要求银行的董事会和管理者要提高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内控制度对于银行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一,增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由于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大多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因此内部审计结果缺乏准确性和权威性。针对此情况可以形成单独的内部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到保障,才能提高审计结果的精准。第二,银行要完善现有的内部审计方法,将补救型或堵漏型的事后审计方法向事前审计方法进行过渡,可以将审计方法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进行结合和互补,为内部控制的发展提供创新方向。
四、结语
在金融市场飞去进步的大背景下,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将重心投放在经营生产上,忽略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导致风险防范机制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当风险发生时,内部控制机制也无能为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积累的历史不良资产,资产流动性优势被限制,当紧急支付危机发生时,国有商业银行可能会冒着违规经营、高风险运行的风险铤而走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做到市场拓展和内控发展两手抓的准备,积极学习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控制理念,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程序、信息系统与沟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改革,并以内部控制为基础,与银行利益至上的经营理念进行碰撞,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和管理下,实现商业银行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 考 文 献]
[1]马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5(3):78-79
[2]叶章昊.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品牌,2015(6):71+73
[3]苏院院.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5(20):46-47
[4]史景辉.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4(29):104-105
[5]湛峻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22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