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
据资料显示,2010年之前,我国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数量不断增加,到2010年时达到峰值,当年有1200万的农业人口成为进城农民工。2011年之后转移人口的数量开始逐步下降,2011年大概降至1000万,2012年是800万,2013年是600万,2014年大概有500万,到2015年呢?外出农民工数量只增加了63万,但流动人口已经负增长了。这意味着2010年之后,以农业转移人口为特征的城市化进程基本上已到后期,接下来我们的城镇化就是农民工的市民化过程。城市化率目前已经超过60%。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落户城市成为城市新居民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随着这一群体的崛起,他们能否融入社会,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处理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实际上,农民工成为新市民是从“传统人”转为“现代人”,但这不仅仅是社会身份和生活空间的转换,而且是思想意识、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随着户籍制度等一系列阻隔城乡的制度的拆除,城市政府对待农民工的政策已日渐由排斥向接纳转变,他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人民日报》刊文称:要让更多农民工迈进中等收入门槛,将农民工群体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是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可见国家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民工群体整体利益的重视。近年来,思明区文化馆也关注到农民工新市民化的趋势,并结合各项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探索。
首先,公共文化建设是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是普及性、均等性。农民工及其新市民群体是特区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思明区文化馆始终将农民工及其新市民群体文化服务工作做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区文化馆致力于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立足场馆,开展如音乐、舞蹈、电脑、写作等各种免费开放培训活动,为丰富农民工及其新市民化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服务,同时将所辖街道、社区的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免费开放服务工作,农民工及其新市民群体可以在这里读书、看报、健身、上网、学习。区文化馆还经常组织全区性的外来员工及其新市民群体的专场演出活动,各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还不定期地结合各时期文化宣传重点开展专项文化活动,以丰富和活跃农民工及其新市民群体业余文化生活。如我区莲前街道开展的各项针对农民工及其新市民群体的才艺比赛;梧村街道每年春运期间都会针对农民工及其新市民群体返乡举办文艺宣传送温暖活动,嘉莲街道的华福社区针对辖内工厂多的特点,以外来员工服务为主体,与辖内的驻厂共建联建,经常举办讲座、读书活动,文艺表演等以外来员工及其新市民群体为主要参与对象的社区活动,打造了以这一群体为主体的社区文化品牌。区文化馆还结合各时期宣传工作重点经常组织文艺宣传队不定期到区属重点项目工地举办慰问演出。除了区、街、社区各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思明区还在莲前街道的龙山桥、梧村街道的浦南等两个外来员工聚集的社区分别创建了“外来员工读书活动中心”。除了为两个中心添置文化活动设施外,还每年为中心订阅数十份书报刊,让外来员工及其新市民群体在工余休闲时有了好去处。近年来,农民工市民化的趋势显现,如何提升他们的创业、生存环境空间,从而提高生活品质成了课题,我们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也向这方面延伸。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思路,也为这一群体在城市生存和发展指出了新路子,我们通过举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者培训班,助推社区宣传,引导农民工及其新市民群体走向从业新模式;另一方面,结合各时期社区艺术节、艺术周活动的开展,在街道、社区、文创园举办宣传文艺演出,起到了很好的助推文创产业兴隆的作用。
其次,农民工新市民化,其后代的教育是他们关注的又一重要方面。近年来,厦门市政府已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逐渐纳入公办教育体系,思明区文化馆则将农民工子女的艺术教育启蒙做为外来员工工作的一个着力点。自2005年以来,思明区文化馆积极响应省文化馆号召,在东浦学校、莲岳小学这两所招生数均超千人,招生对象主要以来厦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营学校开展艺术扶贫工作。十多年以来,区文化馆先后开设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课程,组建了合唱队、舞蹈队、舞龙舞狮队,援建成立了首个外来员工子女电子阅览室,指导学校全面开展艺术教学工作。十多年来,区文化馆除了兴办艺术教学,还在不同时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少先队日主题活动、传统剧目进学校演出;篆刻、剪纸夏令营,闽南传统民俗夏令营;连续三年于每年六一或国庆节期间举办艺术扶贫成果系列巡展等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打造出了以“爱在第二故乡”为主题的艺术扶贫特色,让“爱在第二故乡”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一抹阳光,成为我区文明建设的一个闪光点。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两所艺术扶贫学校的艺术教学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改变:从艺术教师缺乏、艺术教育基本没有,到如今的累累硕果,我们陪伴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成长,分享了外来员工孩子的快乐,艺术扶贫工作真正解决了外来员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于工作、乐于服务,是真正的民心工程。
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存在问题。一是随着特区发展,各单位、部门对企业文化逐渐重视起来,各单位对农民工及其新市民群体文化生活设施的投入和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仅具备简单的读书、阅览等功能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高层次的学习才是他们的渴望,这是我们文化部门应该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多结合政策优势,关注外来员工及其新市民群体的工作、生活品质,文化享受,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关注家庭建设、家属安置、创业、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关系到其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并充分给予关怀,才能真正引导和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从而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休闲活动,这才是其所需所想。近年来,思明区文化馆在这方面积极做出探索,如我们结合艺术扶贫工作的开展,经过十多年的普及性教学,目前有两所艺术扶贫学校已常年开设音乐、舞蹈、绘画等普及性艺术教育课程,我们发现外来员工子女特别珍惜学习机会和特别能吃苦的特点,便在东浦学校组建了一支舞龙队,通过几年的刻苦训练,这支舞龙队的表演兼具了武术和舞蹈等艺术观赏性,年年在校各类文艺表演中亮相,深受师生们的喜爱;这两年又先后在两所学校开展了书法和陶笛等艺术课程,将艺术扶贫工作从普及向走出特色推进,让外来员工孩子受到更多、更好的艺术启蒙。
其次,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对于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其中农民工及其新市民群体价值观念的市民化和达成“和谐社会”的条件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特别是与社会和谐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相关,因为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构建。为此,思明区文化馆也进行了多方努力和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文化搭台作用,进行核心价值观宣传。如我们在艺术扶贫工作中发现,在民办学校任职的教职员工绝大多数也是外来员工或新市民群体,这些人群中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新市民,另一部分人也在努力成为新市民,因此,他们对职业报酬的要求也更高,这便造成了由于民营学校人员流动较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高。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如何帮助民办学校留住人才,如何帮助这些新市民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竞争力,无疑是我们文化部门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于是我们从注重师资、师德的个人素质培训开始,结合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国学、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了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开展学校书法教学中我们又针对教师专门开设教师班,在所有教师中推广书法学习、培训,不仅让所有的教师接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更为书法进校园的推广营造了良好氛围。
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农民工社会身份和职业的改变,更是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转变;外来员工及其新市民群体涉及的工作也很多,需要全社会通力协作来共同推动外来农民工及其新市民群体整体素质及生活品质的提升,从而推动全社会的和谐幸福,这也是我们文化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