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培才
[摘 要] 普惠金融是为更多的人获得金融服务提供机会和途径,是普通老百姓享受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农村金融机构较少的网络布局、金融产品的货币供应不够、成本高,风险大、功能定位不明确、参与主体不足,以及农村经济信用档案尚未完善。这就需要健全政策扶持体系、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鼓励金融创新,完善金融监管;完善相关金融配套措施;努力探索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农民金融知识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通过这些措施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B
一、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趋势及情况
在国际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金融服务的规模性和标准化成为了可能,面临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金融机构大多采用简化程序、取消服务网点、降低经营成本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利润空间。普惠这个概念是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的,即为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金融体系更有效率的服务。2012年,世界银行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普惠金融数据库,从金融、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来衡量全球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在我国,农村金融的普惠金融可持续服务永远是研究的中心,谢平(2001)指出,产权改革,多样化,综合考虑竞争和盈利能力,规模经济和体制机制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重点。李江华,石文珀(2013)指出,政府加大农业信贷地区不平衡,过分干涉,而不是一系列数量化工具的信用调整。郭星平(2010)指出,电子银行服务渠道的创新是建立普惠农村金融体系重大突破点。
综合观察上述观点并不矛盾,考虑到公共物品属性对普惠金融服务,以保证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本文所讲的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这一概念是从一地区或一个整体出发,对农村金融体系各机构的专业优势、激励机制、组织管理、交易流程和服务方式等方面,通过系统优化的方式来保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持续供给。
二、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
我国普惠金融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关注度在不断提高。其实在我国从农村信用社的1996年改革涉及到农村金融,1998、1999农村信用社改革,直到2004政府重新出台了文件,但之后大家对农村金融、小额信贷、小额金融,包括普惠金融的关注度不高。
2013年11月,党决定在第八十届中国共产党中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普惠金融发展”。
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发展普惠金融,让市场上所有主体都能享受金融服务的“雨露”。
2015年11月的十三五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重点加强对小微企业、农村和贫困地区等金融服务。
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这是未来15年规划,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起草的。主要描绘了未来15年国家如何发展普惠金融的具体路径。
三、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一)农村金融机构较少的网络布局
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矛盾,也就是农村金融机构所具有“三性”特征与商业银行追求的“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在我国改革的起始阶段,设置在农村乡镇的一些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受到利润趋势影响,各大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战略收缩。近些年,农村金融机构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还有近几年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等,网点大多设在乡镇等地,这对支持“三农”金融功能的作用就大打折扣。金融机构网点的缺乏和金融竞争度的薄弱,必然会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缺失、服务质量低下、服务价格偏高等实际问题,从而大大限制了农村普惠金融目标的实现。
(二)农村金融机构中金融产品的货币供应不够
1.缺乏信贷供给能力。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严重缺口将导致农村资金不能被有效的聚集。商业银行资金往往会引起农村资金持续外流而进一步扩大农村资金缺口,因为农村资金持续外流,会导致自身的经济负担加重,所以往往会形成一种不良的现象----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没办法完全满足农村小企业,个体私营户和农民,以及特色农业等领域的农村信贷需求。
2.金融业务品种相对短缺。农村金融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会因为所在的地区、所处行业、所处的阶段等的不同而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地域性要求农村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储蓄存款是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的金融产品,很难满足农村金融各式各样的需求。农民和农村涉农企业是农村金融需求的主要对象,这种金融需求具有贷款额度较小、客户分布分散和缺乏抵押品等特征。但是传统的比较单一的融资业务品种和相对严格的贷款条件,难以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需要。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普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硬件设施水平低,金融产品创新机制不足,以及一些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普惠金融的良好发展。
(三)农村金融机构的成本高,风险大
当前的社会风险补偿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就很难充分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相关的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比较滞后的发展。规模较小的自有资金的农村居民,目前巨灾风险、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还没有建立,较弱的抗风险能力,信贷资金的安全很难保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依靠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和农业生产之间缺乏合理的匹配,隐含的风险是不可预知的。信贷潜在风险无法监控。
缺乏信用信息的透明度,融资难以完成。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和中介市场尚未建立,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农村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强,所以很难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个人的经济档案。此外,由于农村居民生产资金需求比较复杂,农业企业治理结构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金融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金融机构难以对客户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及风险识别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的判断。
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力量较弱,贷后的管理不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少、信贷力量薄弱与不断增加的业务量的矛盾日渐突出。农业贷款的单笔额度小,贷款环节较为复杂,客户较为分散,客观上增加了贷款管理难度和成本。此业务高风险和经营成本过高,削弱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积极性,而资金需求相对旺盛,致使金融资源稀缺走上了恶性循环的道路。
(四)农村经济信用档案尚未完善,缺乏信用状况
普惠农村金融面对的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和涉农小企业。农民居住分散,人口流动性较强使信息获取难,查证、建档和维护比较困难,适应普惠金融需求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必然导致农村信贷申请、审批的道德风险和偿还的逆向选择,从而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同时,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客观阻碍了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限制了金融机构和业务扩展的功能创新。
(五)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参与主体不足
由于农村金融业的高风险和低收入,农村普惠金融自身的经营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自身利润不高。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不明确,农村合作金融和农民、农业企业、农村相互合作关系基本上不存在。自2003年以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快速发展,为“三农”做出很大的贡献。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过程中,实行独立管理并进一步向商业银行倾斜。在2012年8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文明确支持现有的农村信用社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改组后的农村商业银行逐渐呈现偏离与农村居民、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的互助合作关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类型,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正处于起步阶段,基金规模有限,不能充分发挥服务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此外,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市场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市场定位不明确,缺乏管理机制,抗风险能力弱,安全隐患较大,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金融机构参与不足。
四、政策建议
(一)健全政策扶持体系,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发展须依赖对应的法治体系的建立。营造一个让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的政策环境,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前提。税收政策方面,对农户和小微型企业等贷款,给予税收优惠,优惠税率可因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别。财政补贴政策方面,对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户和小微型企业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对设立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服务当地的地方金融机构,实施差别的监管政策,支持其稳健发展;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给予再贷款支持。
(二)鼓励金融创新,完善金融监管
一是鼓励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满足各阶层社会消费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为规范创新和发展提供空间。二是从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相关金融活动的主体合法权益两个方面出发,切实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特别是要注重技术安全、信息不对称及流动性管理方面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管。三是加快推广建立信用档案制度,由政府主导建立完善个人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效解决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发展普惠金融奠定基础。
(三)完善相关金融配套措施
一是除省政府出台相关地方政策法规措施外,还要引导各地市政府积极优化改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重要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条件。二是运用好中央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引导地方财政实行进一步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扩大定向补贴、政策优惠的受益面,引导金融服务向空白地区、薄弱领域延伸发展。三是给予小额信贷以自主定价权,以利率降解风险,促进小额贷款机构财务的可续性,逐步降低对小额贷款机构的行政干预,推动小额贷款机构走商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四)努力探索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参与普惠金融业务,但仍需要继续探索普惠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一呼唤普惠金融,各家银行便都搞普惠金融,大银行、中银行、小银行都在搞。这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更加重视农村和农村地区的利益与损失的平衡。二是在城市地区要注意信息之间的对称性。
(五)加强农民金融知识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
培育农村金融消费者是普惠金融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民银行应深入推动金惠工程,让金融知识进入学校、乡村。金融机构在为农户提供服务时,要充分发挥教育辅导作用,让农户更好管理自身资产,避免过度负债。同时,农户在金融服务过程中遭受侵权时,可以通过金融消费保护机构得到及时保护。
[参 考 文 献]
[1]马先标.城市化稳健快速推进的战略模式构建——个制度分析范式下的解读[J].社会科学战线,2009(11):64-73
[2]马先标.稳健推进城市化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2(11):14-16
[3]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1):1-13
[4]谢平,徐忠.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析[J].金融研究,2006(4):106-113
[5]吴晓灵.发展小额信贷促进普惠金融[J].中国流通经济,2013(5):4-11
[6]International A,Center for Financial Inclusion,FinancialInclusion Glossary.In http://www.centerforfinancialinclusion.org/Page.aspx?pid=1941.,2009
[7]Chandran B P S,Manju T K,Financial Inclusion Strategies for Inclusive Growth in India.In MPRA:2011
[责任编辑:王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