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特色产业发展良好

2016-12-16 22:43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集安市集安人参

近年来,集安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成效显著。

一、特产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16年全市特产业预计实现总产值70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特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左右。人参产业助农民增收作用最为明显,2016年人参种植业预计实现产值14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全市人参种植户6200户,户均年收入近21万元。仅发展非林地栽参项目,就带动从业人员12000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全市涌现出一批特产业专业镇、专业村,致富带头人,青石镇的山葡萄、秋皮村的林下参、清河村的香菇、果树村的水果、地沟村的蓝莓等远近闻名。

二、标准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坚持参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按照“控制林地人参、大力发展非林地人参和林下参”的思路,目前,全市林地人参缩减至1.1万亩,非林地人参发展到1.5万亩,林下参发展到15万亩。实行测土栽参,从源头保证人参质量安全。建设长白山品牌原料基地2100亩。推广人参规范化栽培技术,按照人参GAP技术规范种植的基地面积达到1万多亩,占总面积的40%。集安市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人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市。调优山葡萄品种结构,“公酿1号”从8000亩减少至3500亩,优良品种“北冰红”从500亩发展到5000亩,全市山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2.1万亩。制定了《集安鸭绿江河谷山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了架式改良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引导种植户由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共建立试验基地3处,示范基地30处,示范面积达到2000亩。集安市山葡萄基地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全市人参加工企业发展到126户,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户,省级3户。康美新开河公司4000吨生产线正式投产,集安人参总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跃居全国第一,可辐射带动整个长白山人参产区。益盛药业是国内为数不多实现人参全株开发的精深加工企业之一,“振源胶囊”、“心悦胶囊”等产品均实现了亿元以上的单品种销售收入。益盛汉参食品产业园实现开工建设。福海酒业、通天雅罗酒庄等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全市山葡萄加工企业发展到18户,总加工能力5万多吨。红五味、五味堂等企业开发了五味子系列产品。森源食用菌公司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挥出良好的带动作用。

四、科技研发成果丰硕。集安人参研究所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非林地人参栽培技术、棚式改革、人参专用肥研制等方面取得科技成果三项,获国家专利两项、科技进步奖五项,选育人参新品种2个。益盛、新开河等企业的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振源胶囊、模压红参等多个产品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人参食品研发工作取得较快进展,已申报糖、茶、饮料等人参新资源食品24种。新审定桃、葡萄、五味子新品种各1个。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合作,深入开展种植、加工等各个领域的研究。与中国农大合作成立了山葡萄酒研发中心,为集安葡萄酒产业建立了技术支撑。

五、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通过科技大集、阳光工程、专家讲座等形式,组织开展了人参、葡萄、五味子、食用菌等栽培技术培训,5年来累计培训农民5000多人,发放技术资料上万份,通过短信技术服务平台发送技术信息3万多条。为了探索推行持证种参制度,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人参种植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参农2000多人。5年来共向国家和省里争取特产业项目21个,争取专项资金2230万元。

六、集安特产影响力不断扩大。“益盛”和“新开河”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共有21种产品被批准为“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康美新开河公司在人参文化宣传上加大投入,“人参炮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参传奇”宣传片在央视全年播出,52集大型动漫《参娃与天池怪兽》登陆央视及多家地方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对集安人参产业、集安鸭绿江河谷葡萄产区作了专题报道。清河人参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林下山参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到20多亿元。集安山葡萄、草莓、蓝莓、白桃等受到市场热捧,集安特产知名度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集安市集安人参
集安组织理事会会议闭幕
水中人参话鳅鱼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集安市蒸发及干旱指数分析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集安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可行性评价
集安市净水厂滑坡灾害防治措施
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