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地铁站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2016-12-16 09:39:18
关键词:命名语言学南京

渠 亚 楠

(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南京市地铁站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渠 亚 楠

(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地铁站名往往能彰显一座城市的历史民俗风貌和社会文化特色,南京地铁站名的语言文化研究对于理解南京地铁站名及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以南京地铁8条路线的145个站名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站名进行社会语言学分析,并认为:南京市地铁站的命名以道路标识、居住地、景点、商圈、交通枢纽站和知名高校为主要参照,其中三、四、五字音节居多,有着指位性强、简洁明了和易识易记的特点。南京地铁站名承载了南京的历史、经济、宗教和社会文化,体现了南京城发展历史性与时代性的交融。

南京;地铁站名;社会语言学;历史文化

关于地铁站名的语言研究,目前多集中在站名的英译角度,以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苏州等城市的地铁站名为切入点,已出版单篇论文有《北京地铁站名英译探析》(石乐,2014)、《北京和广州地铁站名英译的比较与分析》(吴雪红,2015)、《上海市公交、地铁站名英译与其它》(王秀华,2006)、《浅析南京地铁站名的英译》(熊玲玲、吴月,2015)、《苏州地铁公示语英译现状探析》(吴祝霞,2016)、《天津地铁站名英译错误及解决办法初探》(杨峥,2013)、《从索绪尔的符号系统看广州地铁英文报站表达》(廖思梅,2015)等。地铁站名的英译关乎交通语言的规范性与适用性,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对于规范地铁站名具有借鉴意义。

此外,利用社会语言学方法研究地铁站名成为近几年的新行角度,但相关文章屈指可数,中国知网可见仅《以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地铁站名称——以昆明市为例》(杨洋,2014)和《武汉地铁站名的命名方式与文化意义探究》(杨诗雨、郭敏,2015)两篇。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科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语言学分支。社会语言学旨在运用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地铁站名是地名的一种。近年来,地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但对于地铁站名的语言学研究并无太多涉猎。大概因为国内有地铁运营的城市不多,而且站点较少,远不如地名和公交站名所占有的语料丰富。地铁站名往往能彰显一个城市的历史民俗概貌和社会文化特色,对地铁站名进行语言文化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及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南京地铁及其站名研究现状

南京地铁是服务于南京市及南京都市圈内各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07年建造的京市铁路地铁。南京地铁第一条线路于2005年5月15日正式通车,是中国大陆第六个建成并运营地铁的城市,现已成为南京城交通的骨干线和主力军。截至2015年4月,南京市已有6条线路投入运营,设站点121座,排除中转重合站外,共计站名113个。此外,4号线(一期,下同)和宁和城际S3号线(一期,下同)即将运营,南京交通运输局已官方发布站点命名的批复通知,故也纳入本文的考虑范围,两条线路有新站名32个,则已确定的南京地铁站名共计145个。

南京市地铁站的命名经历了从不够完善到相对完善的过程,有关南京地铁站名的语言研究,目前知网可见仅《浅析南京地铁站名的英译》一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南京地铁站名的文章尚未可见。本文主要以南京地铁8条路线的145个站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南京地铁站命名进行社会语言学分析,以窥探这些地铁站名的语言特点、命名方式及其承载的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心理。(注:本文考察的地铁站名或地名主要来自“南京地铁”官网、“南京市地名公共服务网”、“南京轨道交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百度搜索引擎等。)

二、南京地铁站名的语言特征

南京地铁站名简洁短少,读来响亮悦耳,这主要得益于站名用字在音节数量、音素组合和声律平仄上的优势。大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音节特点

南京地铁站名采用“专名+通名”的命名方式,通名即“站”,专名形式不一,表现出南京地铁特有的冠名方式。为简洁起见,本节以专名为统计对象,探求南京地铁站名在专名上的表现。

经统计,南京地铁站名专名在音节上以二、三、四字为主,其中三字音节居多,占47.6%。见表1。

表1 南京地铁站名的专名概况

由表1可以看出,南京地铁站名专名以三字音节居多,占统计总数的近一半,四字、二字音节次之,以上三种音节专名的数量占统计总数的84.8%。可见,南京地铁的命名以简洁短少为主,以便识记。需要注意的是,为与其他站名的命名方式形成统一,“南京站”、“南京南站”等站点在命名上省略通名“站”字,因类似于“南京站站”的读法不仅拗口,也略显冗杂。

此外,南京地铁站名的专名用字音节多“a”“o”“u”等元音和辅音“ng”及其音素组合形式,如“大(a)厂(ang)”、“龙(ong)江(ang)”、“大(a)行(ng)宫(ong)”、“珠(u)江(ang)路(u)”、“双(uang)龙(ong)大(a)道(ao)”和“五(u)塘(ang)广(uang)场(ang)”等,这些站名音节的元音开口度大而响亮,辅音韵尾高响有力,由它们组成的音节,读来朗朗上口、响亮悦耳,是地铁报站的一大优势。

(二)平仄特点

汉语的平仄特点在语言表达上具有重要作用。平仄的相重与相间历来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优势,对南京地铁站名的选字也有参考价值。就读音的平仄来讲,严格意义上说,南京地铁站只有8个站名是全仄,占全部统计数量的5.5%,其余站名用字均是平仄相间。

据表1,南京地铁站名专名双音节有26个,其中双平13个,平仄相间9个,双仄4个,包括“小市”、“大厂”、“孟北”和“桦墅”几个站点。结合通名“站”来看,4个站名为全仄,其余均为平仄相间。地铁站点专名多音节指3字及以上,其中全平16个,如“安德门”、“油坊桥”、“三山街”、“仙林湖”和“高新开发区”等,全仄有“胜太路”、“软件大道”、“上海路”和“卸甲甸”4个,其余均为平仄相间。将通名“路”纳入考虑范围,则多音节地铁站名中有4个站名为全仄,其余均为平仄相间。

综上,南京地铁站名共8个站名为全仄,其余137个站名均为平仄相间,占比94.5%。平声上扬,语调平和舒缓,音感强烈响亮;仄声下抑,语调曲折多变,音感干脆利落。利用音节平仄上的协调搭配,靠着声律的高低平降,可以形成语音形式的跌宕起伏和抑扬顿挫之美。平仄的相重和相间、统一与变化,使得地铁站名读来朗朗上口,轻松悦耳,不仅富有韵律感和协调性,又便于识记。

三、南京地铁站的命名方式

南京地铁站点多以重要地标为名,具有很强的指位性,它的命名有与北上广等城市类似的特点,又有其地域特色。总的来说,南京地铁站命名主要以道路、景点、高校、商圈和交通枢纽站等为主,指示性坐标的地位尤其突出。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街、道、路、桥为名

南京地铁站以该方式命名的站点共50个,占34.5%。每一条地铁上都有此类站点。1号线有“迈皋桥”、“珠江路”、“软件大道”和“天印大道”等,2号线有“油坊桥”、“云锦路”、“学则路”和“雨润大街”等,3号线有“星火路”、“常府街”和“诚信大道”等,S3号线有“铁心桥”、“永初路”和“平良大街”等。

(二)以村、片区等居住地为名

南京地铁以该方式命名的站点集中在未运营地铁4号线、S3号线和新兴地铁S8号线上,包括“大厂”、“葛塘”、“龙池”、“八百桥”、“东流”、“孟北”和“景明佳园”等33个站名,占比22.8%。这说明南京地铁站的命名不仅考虑到重要道路这一要素,也突出了市民居住地的地标指示作用。

(三)以山湖公园、历史遗迹等景点为名

南京地铁以该方式命名的站点共36个,占24.8%,在每一条线路上都有体现,以1、2、3号线居多,如“三山街”、“莫愁湖”、“鸡鸣寺”、“夫子庙”、“百家湖”、“小龙湾”、“九华山”、“武定门”、“凤凰山公园”和“中山陵·下马坊”等。

(四)以商圈、开发区等为名

南京地铁以该方式命名的站点占7.6%,包括“新街口”、“浦口万汇城”、“化工园”和“方州广场”等11个,这种命名虽没有明显的地理坐标指位,但因商业城一类的发展商圈已为广大市民和游人熟知,带有更为明显的区别性指示特征。

(五)以交通枢纽站为名

从目前的官方公告来看,南京地铁以交通枢纽站为名的线路共计4处,包括“南京站”、“林场站”、“南京南站”和“禄口机场站”。火车、高速铁路和飞机已经成为城际、省际或国际交通运输的重要载体,因地铁站点靠近车站或机场,故以交通枢纽站为名。

(六)以知名高校为名

南京教育资源丰富,高校林立,以知名高校命名地铁站成为南京地铁站命名的又一特点。南京地铁以该方式命名的站点共11个,占7.6%。如“南京交院站”、“南京工业大学站”和“东大九龙湖校区站”等。高校与其他命名类型组合的命名方式也不罕见,如“中医药大学·羊山公园站”、“南京林业大学·新庄 站”和“南艺·二师·草场门站”等。

结合南京地铁站的命名方式可以发现,该市地铁站点的冠名旨在突出站名的指位性,这在3号线、S1号线等路线的更名上有很好的体现。宁高城际S1号线“翔宇路南站”起初命名为“禄口新城南”,后因指位性不够强,更名为“翔宇路南站”,相应地,“禄口新城北”更名为“翔宇路北站”。总之,南京地铁站的命名以指示性地标为主,或辅之以高校,或冠之以大而健康的企业形象。

四、南京地铁站名的文化特征

地铁站的命名,不仅在于对市民和外来人口凸显指位性,它同时承载了南京的历史、经济、宗教和社会文化,体现了南京历史积淀与时代发展的交融。

(一)历史文化

南京历史悠久,有着2 600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之称,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南京历史底蕴深厚,历经朝代更替,仅城市名称就有过金陵、江乘、建康、江宁、上元等40多次更改,建置演变频繁度可见一斑。南京见证了历朝历代的发展史,由南京地铁站名即可窥探多个朝代的历史文化。

1.六朝文化

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定都南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在南京地铁站名的选用上多有考虑。比如莫愁湖,六朝时称横塘。莫愁湖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莫愁本为河南洛阳贫家女子,因卖身葬父受卢员外帮助并与之结好。梁武帝也中意莫愁,他为了得到莫愁女,便将卢员外发配边疆,后传召莫愁入宫,莫愁坚决不从,于是投湖自尽。后人为了纪念莫愁,便把她住过的地方和石城湖改称“莫愁湖”。此外,六朝古迹“鸡鸣寺”、“玄武湖”、“永初路”和“吴侯街”等,也是南京地铁站名的重要内容,这些站名象征了南京城所见证的六朝文化。

2.明清文化

明太祖朱元璋建朝时以南京为都,地铁站命名选用明代文化遗迹为参考,表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如“明孝陵站”,明孝陵系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此外,又有“孝陵卫站”。孝陵卫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之洪武31年,设经历司,系军事警卫机构,专门保护“孝陵”的部队。“卫”是明代军队编制的名称,卫所驻地,均为要害之地。目前卫所已无迹可寻,但时间一长,“孝陵卫”就成了这一地区的称呼。此外,地铁站名如“大行宫”、“天隆寺”、“常府街”和“中华门”等,均代表了南京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渊源。

3.民国文化

中华民国成立时定都南京,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印记。南京地铁站的命名有所体现,如“中山陵站”,中山陵是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病逝北京,次年南京开始建造陵墓,1929年竣工,并在当年接孙中山遗体归葬南京,后“中山陵”成为南京代表景点。同时,为了扩大中山陵的影响力,南京交通运输局曾对中山陵景区附近的三个地铁站名做了改动,以景点作为前缀,再加地铁站名,“苜蓿园”、“下马坊”和“钟灵街”站名分别更名为“明孝陵·苜蓿园”、“中山陵·下马坊”和“灵谷寺·钟灵街”。历史遗迹是文化象征,也是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老地名的文化内涵

为了增加居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采用老地名的命名方式也成为新兴地铁站命名的主流。这在3号、4号线的站名批复中有很好的体现。3号线“小市站”初为“和燕路站”,后改。南京现有的许多地名中保留了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市民社会生活的信息,在这些地名中,与“市”、“坊”、“廊”等类通名相结合的地名尤其具有代表性。“市”是交易地点的指称,“小市”系明代初年老地名,该地铁站附近有小市街、小市新村和小市街道办事处驻地,故名。

S8号线有“卸甲甸站”,初因临近四周社区而命名为“四周站”,后经商讨更改。据说历史上项梁、项羽领兵渡江西进击秦时,曾在此卸盔甲修整,后人便以卸甲甸为该地地名。地铁站靠近此地,故传承和弘扬老地名而取名“卸甲甸站”。即将运营的4号线站点“蒋王庙”、“王家湾”等也取代了环评时使用的“花园路”、“紫金山北”等站名,这是历史文化在时代文化中的又一传承方式。老地名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南京民政局地名办本着指位性强和文化含量高的原则对南京地铁站进行命名,要求既要服务市民出行,又要唤起市民对南京历史文化的记忆。

(二)宗教民俗文化

南京是中国最早传播佛教文化的地区之一,自古便是中国的佛教文化中心,也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和研究中心。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在这座城市均得到了传播发展。地铁站名如“灵谷寺站”,反映了“灵谷寺”的存在历史。“灵谷寺”原名“开善寺”,初为南朝梁武帝萧衍为尊崇宝志禅师兴建的“开善精舍”,后明太祖朱元璋为在独龙阜建明孝陵,将寺和塔移到灵谷寺现址,并改名“灵谷寺”。又如“鸡鸣寺站”,鸡鸣寺系梁武帝萧衍在台城北面修建的寺院,取梵语“以协同泰”为名,叫“同泰寺”,相传就在鸡鸣寺现址,为当时南方的佛教中心。此外,“天隆寺”、“花神庙”等均是人们信仰的寄托地,体现了南京繁荣的宗教民俗文化。

(三)教育体育文化

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历史上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地铁站名有“夫子庙站”,是对夫子庙存在价值的肯定。夫子庙位于南京市区秦淮河畔贡院西街。宋仁宗景元年,建文宣王庙,俗称“夫子庙”,为建康府学,明清时期夫子庙地区则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现在的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科教资源优势突出,高校云集,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南京是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南京地铁以“奥体中心”、“奥体东”和一些高校如“南大仙林校区”、“中国药科大学”的名字冠名,均有其来由和意义。

(四)交通经济

南京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与长江流域开发地带的交汇部,是长三角经济核心区的中心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地铁站以交通枢纽站为名,体现了南京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交通枢纽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南京站作为连接华北、华中和华东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南京南站作为亚洲最大的高铁站,禄口国际机场作为江苏省的门户机场,在南京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交通格局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南京地铁站的命名也体现了该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是中国著名的商业中心和商贸密集度最高的地区,拥有近百年历史,现已成为南京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新街口”地名出现在清朝同治年间,它最初是指糖坊桥至明瓦廊之间的一条狭长的街道,今人所谓“新街口”一词,则用来指新街口广场,或指以新街口广场为中心的地区。同样地,“明发广场”、“五塘广场”、“化工园”、“软件大道”和“高新开发区”等,无论是在地铁线路还是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水文地理

南京地处辽阔的长江下游平原,“黄金水道”穿城而过。南京城东临大海,西屏荆楚,南接皖浙,北扼江淮,有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造就了南京三面环山、一水阻隔的特殊地理位置,因而该城山环水绕,自然风貌久负盛名。

南京城内水系众多,长江、秦淮河、玄武湖等江湖贯穿境内,江河城林、山石湖泊成为特色。一些代表性的地理位置或地貌景观,地铁站的命名多有采用,如“仙林湖”、“九龙湖”、“江心洲”、“石碛河”、“小龙湾”、“灵山”和“翠屏山”等等,足见南京水资源之丰富和山石风貌之独特。

统观南京地铁站的命名,不仅对于历代文化积淀的见证物有所甄选,而且对老地名和历史遗迹有所宣传。由此可见,南京地铁站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朱偰先生的《金陵古迹图考·序》,就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称“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南京地铁站的命名与文化意义成为朱先生言论的又一佐证。

五、结语

通过对南京市地铁站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可以发现,南京地铁站名有着指位性强、简洁短少和易识易记的特点,站名音节以三、四、五字为主,这符合人们的识记和使用习惯。南京地铁站名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经济、宗教、民俗和人文地理,蕴含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对于地铁站名的规范,南京地铁已渐趋完善。但仍需要指出的是,南京地铁是大陆地区唯一一条盈利的地铁,在地铁站的命名上应慎重考虑,避免过度商业化。在地铁站的报站上也应做到主次合宜,突出站点的主导地位,避免商业要素的过度参与,使乘客产生误解或混淆。此外,如“苏宁总部·徐庄站”类似的站点,商业宣传和具体指位兼而有之,此类站点在专名命名中应保持使用健康的企业形象,在冠名上做到大而得当。再者,随着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的设立,南京的发展势头强劲,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新的街道地名不断出现,一些老地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播不尽有利。考虑到这一点,地铁站的命名仍应以指位性强的地标为主要参考,不仅要广泛征求意见,也要避免历史的错位,力求做到历史性与现代化的均衡,在时代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传播中推进城市文明建设。

[1]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游汝杰.中国文化语言学引论(修订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4]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郑梦娟.当代商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6(3):11-19.

[6]杨洋.以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地铁站名称——以昆明市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6):75-77.

[7]谭汝为.天津地名文化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南开语言学刊,2005(2):135-144.

[8]张光宇.铁路客运文化建设问题刍议[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3):71-75.

[9]任小燕.南京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

[10]沈意如.南京街巷名称的语言和文化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2011.

Social Linguistics Analysis of the Names of Nanjing Metro Stations

Qu Yana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 China)

The name of the metro can often reveal a city’s historical folk styl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of the Nanjing Metro station names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ir nam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is article, mainly taking the 145 station names of 8 routes of Nanjing Metro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ed out research based on the social linguistics and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Nanjing Metro stations uses the road signs, place of residence, attractions, business circles, transport hub station and the well-known universities as the main reference, of which the majority have three, four, five syllable. They are indicative, clear and concise, easy to identify and remember. The names of Nanjing Metro stations bear historical, economic, religious and social culture of Nanjing, which reflects the integration of Nanjing’s development in history and the times.

Nanjing; metro station names; social linguistics; history and culture

2095-0365(2016)04-0056-06

2016-04-25

渠亚楠(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H0-06

A

10.13319/j.cnki.sjztddxxbskb.2016.04.10

本文信息:渠亚楠.南京市地铁站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4):56-61.

猜你喜欢
命名语言学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环球时报(2022-08-16)2022-08-16 15:13:53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东方女性(2018年3期)2018-04-16 15:30:02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散文诗(2017年17期)2018-01-31 02:34:08
南京·九间堂
金色年华(2017年8期)2017-06-21 09:35:27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语言学与修辞学:关联与互动
当代修辞学(2011年2期)2011-01-23 06:39:12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