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海安县档案局,江苏海安,226600)
砥砺奋进谋发展 浓墨重彩绘兰台——记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海安县档案局(馆)
王玲
(海安县档案局,江苏海安,226600)
“十二五”对海安县档案局馆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海安档案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成功创建国家一级档案馆、江苏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江苏省4A数字档案室、江苏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前不久,又喜获“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实现了“十二五”的圆满收官。
举行书画名人档案库启动仪式,为捐赠者颁发荣誉证书
率先创建国家一级档案馆。“海纳百川,创新争先”的新时期海安精神,激励海安档案人秉承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再上新台阶。2010年海安县档案局馆以新馆启用为契机,成功创建国家二级馆。随后,不辱使命,自我加压,追赶超越,及时提出争创国家一级馆奋斗目标。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创建国家一级档案馆作为争创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海安档案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局馆整体业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创建方案,层层分解任务,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不留空当和死角。将创建工作纳入“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县领导的重视、支持,从机制体制、人财物上全力给予保障,为创建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对标找差,查漏补缺。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不等不靠,立说立行,人人树立“主人翁”意识,确立全局“一盘棋”观念,攻坚克难、奋力拼博。在巩固国家二级馆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一流的标准,科学安排,主攻重点,凸显亮点,扎实推进。同时把创建同局馆其他常规业务工作相结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统筹兼顾。经过全局上下历时一年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创建任务,局馆整体管理水平和各项业务基础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协同意识得到明显增强。2012年11月,海安县档案馆在江苏江北地区县级档案馆中率先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实现了海安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
率先创建江苏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海安县档案馆2010年在全市县级档案馆中首家创建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海安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活动基地、南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近年来,县档案馆不断强化基地建设,在原有影视阅览厅和展厅的基础上,2012年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县财政支持,拨付50多万元将二楼库房进行重新改造,建设“记忆海安”档案史料陈列馆。该馆以馆藏档案为主体,采用高清多媒体形式,重点展示海安文化底蕴、革命老区光荣传统、海安历史发展进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要成就。展馆自开放以来年平均接待中小学生2200余人,成为全县中小学生学习历史文化、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课堂。强化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拓展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与县实验小学、海陵中学、聋哑学校等建立馆校协作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学生们近距离了解档案,亲身感受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的全过程,更加深刻地感知历史,激发爱国爱乡情怀。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指导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制作家庭档案,让档案工作延伸到学生家庭。2014年12月,海安县档案馆在南通市县级档案馆中率先通过江苏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验收。
海安县档案馆晋升国家一级馆测评会
建立健全机制体制。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把档案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内容,纳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县“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考核。“十二五”期间,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发文出台了全县档案工作意见、机构改革中档案管理、档案接收、荣誉档案征集、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政策性文件,推进了全县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坚持将档案事业发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递增,档案接收征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抢救保护等都给予专项拨款。特别是近3年来,县财政每年拨付50万元用于馆藏档案数字化,各区镇、部门每年也投入足够的经费用于室藏档案数字化。不断强化依法治档进程。联合县人大、县法制办开展重点工程档案、改制破产企业档案的执法检查,形成专题报告,规范了全县改制破产企业档案的处置;联合县政协对全县档案工作以及基层单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调研,形成专题提案;县档案局每年组织对区镇、部门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年检,做到动真碰硬,形成长抓长管的长效机制,推动了全县档案事业健康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局馆领导班子形成共识,经县编委会同意,增设信息技术科,增加中层正职1名,这在南通市县级档案馆中为第一家。“十二五”期间,局馆通过军转干部接收、机关选调、公务员招考引进了众多优秀人才。局馆实有参公人员14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7人,全县各基层单位均配备了专兼职档案人员。举办全县首届“十佳档案员”评选活动,由县委办、县政府办表彰并授予嘉奖一次。强化教育培训,举办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各类业务培训80多期;请省、市专家来我县进行法制、信息化建设专题讲座;组织全县100多名档案人员前往全国先进档案馆江阴市档案馆参观学习,为档案工作上水平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搭建开放的外部平台。海安县档案馆新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于2009年正式启用。新馆以人为本,集社会性、开放性、文化性、多功能性为一体,一楼不仅建有档案目录管理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档案资料利用服务中心,而且还建有影视厅、图书阅览厅、文化展示厅;二楼建有集声、光、电为一体的档案史料陈列馆。影视厅、图书阅览厅长年免费对外开放,成为公众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近年来,县档案局馆不断加大富民惠民力度,以加强查阅场所建设为重点,在查阅大厅增设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和开放档案查阅点,配备了身份证识别器和3台大型电子触摸显示屏、自动查阅电脑等设备。同时借助报纸、电视等传媒开展档案宣传,先后与县电视台联合拍摄《走进海安档案人》《民生档案服务民生》《档案走进百姓生活》,在海安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海安电视台走进档案局馆,以“利用档案惠民为民,构筑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为题进行专题报道;结合“国际档案日”“科普宣传周”“读书节”等活动,宣传档案知识、法律法规,开展档案“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海安县档案馆特聘小小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历史知识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立馆在于资源,资源在于特色。海安县档案局馆始终将档案资源作为自身发展的立足之本,固本强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调整档案接收名册,接收范围由县直单位拓展到基层单位,接收档案门类由单一文书档案拓展到专门档案、多媒体档案和实物档案等。特别是在新馆建成后,敢于创新,将入驻政府行政中心各部门、各单位形成的会计、审计、统计、公证、婚姻、水利工程等专门档案,以及发改委、科技局下属60多家改制破产企业的档案全部提前接收进馆,在全市探索出一条档案资源整合新路。档案征集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以县两办发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向县档案馆移交荣誉档案的通知》;在县老干部局、《海安时报》和档案信息网站发布征集公告,先后征集到海安首任县委书记戴盟捐赠的历代名人字画100幅、图书资料3000多册(幅);海安籍院士、国家级、省级书画名家作品以及青墩古文物等反映海安地方特色、风情民俗的珍贵档案300多件(册),馆藏《海陵丛刻》首批入选《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名录。5年来馆藏档案数量翻了4番,截至2015年底,馆藏档案全宗220个,档案资料47万余卷(件),呈现出以文书档案为基础、字画档案为特色、民生档案集聚、专门档案集中、照片档案汇集、史志宗谱档案荟萃的馆藏系列。
强化档案信息安全。按照“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要求,大力开展馆室藏档案数字化。县两办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县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见》的通知,要求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对室藏重要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并对经费的来源、完成时间及数字化过程中数据的安全保密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要求列入进馆名册单位的电子档案和档案实体要同步移交,进一步推进了全县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由于领导重视,经费保障,在全市率先完成馆室藏重要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依托县电子政务平台,开发“馆室一体化档案管理系统”,目前已进入试运行。该系统通过电子政务网实现了部门与档案馆的在线归档、在线查询、在线利用等功能,实现了部门与部门以及部门内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县档案局、县法院在全市率先成功创建4A数字档案室,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加强档案安全监管,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通知》,对全县档案安全工作提出要求,并定期开展督查。馆内配备CK报警、安全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保证档案安全,万无一失。在南通市率先开展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工作,与浙江省永嘉县档案局和湖南长沙建立重要档案互为异地备份基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国家重点档案和珍贵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寿命。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档案价值、展现档案工作魅力之所在。近年来,海安县档案局馆始终把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作为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在服务中赢得尊重、获得支持、求得发展。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把服务工作的重点由为领导、为机关工作服务转向为经济建设、为社会公众服务上。主动跟进经济发展新领域,抓好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镇”“示范村”和村社区、街道“六有”合格档案室创建,南莫镇及9个村被命名为省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镇村,210个行政村、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19个社区达南通市“六有”合格档案室标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档案管理,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档案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在海安召开。跟踪全县重大活动和重点工程项目,做好活动全过程的督查指导、备案登记。县两办下发《海安县房屋征收档案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指导县征收办、区镇征收办及时做好房屋征收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规范全县宗教场所档案管理,抓好10家宗教场所的建档工作,南通市宗教场所档案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海安广福寺召开。深入基层服务民生,建立年度归档指导日制度,由原来邀约“被动”指导变主动上门服务。积极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目标管理创建活动,全县128家单位达省星级规范标准。抓好区镇区划调整中的档案工作,做到提前谋划,主动介入,确保档案及时移交进馆。关注民生,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婚姻登记、伤残抚恤、房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土等涉民档案的培训指导,不断拓宽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抓好接待“窗口”建设。坚持服务零距离,查档零收费,质量零差错,简化查阅手续,实行公民“一证查档”,推出函电查询、网上查询、委托查询及服务效果跟踪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十二五”以来年平均接待查档9300多人,提供档案资料、政府公开信息41000多卷(件),查档满意率达100%,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海安作出了积极贡献。
书画名人在县档案馆现场创作
服务赢得口碑,品牌铸就形象。近年来,海安县档案局馆依托丰厚的馆藏资源,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挖掘利用,推出了一批批高质量的档案文化精品。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编印《聚焦海安》《海安县大事记》,为各级领导提供资政信息;围绕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解惑释疑,编辑出版《海安乡土风情》,展现海安人文历史特色和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省档案文化精品评选中获三等奖;《民生工程惠泽城乡》《拆迁文件汇编》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与县新闻中心联合,在《海安日报》开辟每周一期连载专栏《历史的瞬间——海安老照片揭秘》,提升档案的吸引力。围绕大局,举办展览。结合县委、县政府一系列惠民政策,举办“情系民生,服务和谐建小康”大型图片展;结合首届全民读书节活动,举办“戴盟书籍、书法作品展”“海安书画名人展”;结合建党90周年,举办“和谐新海安”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结合“国际档案日”举办系列专题展览。同时还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举办网上展览,使利用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所需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档案资政惠民的作用。
辉煌永载史册,未来任重道远。“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已经开启,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海安县档案局馆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再创佳绩,续写海安档案事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