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镖局与山西武术文化

2016-12-15 19:29张帅仝润平王开广
武术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镖局晋商

张帅+仝润平+王开广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晋商、镖局与山西武术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晋商的繁荣发展运用而生了镖局,而镖局又成为武术文化发展的介质,解读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继续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

关键词:晋商 镖局 山西武术 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10—0022—03

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山西更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发展,从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到三国时期的关羽、唐朝的尉迟恭,再到宋朝的杨家将,发展到近代的抗战名将傅作义等,都体现出山西武术文化对他们的涵养。特别是晋商的兴起,使山西武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晋商是我国明清时期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他们利用政府“招商输粮而与之盐”的政策,通过异地商品交换而赚取差价利润的方式,逐渐发展成为富可敌国的商业集团即商帮。[1]

1 晋商概述

1.1 晋商的发展

晋商是指在明清时期从事商业活动的特殊群体。山西商人的商业活动从远古时期就开始萌芽了,明朝时期开始崛起,清朝时期达到鼎盛,到了道光三年,山西平遥最先创办了日升昌票号,很快便形成了“汇通天下”的平遥、祁县、太谷三大票帮,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形成金融产业和商业活动相辅相成、繁荣昌盛的景象。[1]据《清高宗实录》记录:“山西的富商,家产百万以上的大有人在。”徐珂在《清稗类钞》写到,光绪时“资产之七八百万两至三十万两者”,共十四商户,包括介休的侯姓、冀姓,祁县的乔姓、渠姓,太谷的曹姓、刘姓、武姓、孟姓、杨姓,榆次的常姓、侯姓、王姓、何姓、郝姓,集中分布在晋中地区的介休、祁县、太谷、榆次四个县城。[2]因此,山西在清代一度被认为是“海内最富”。常言道:树大招风,山西商人的富裕务必招来盗贼、劫匪等一些江湖不法分子的觊觎。

1.2 晋商得以发展的必然条件

1.2.1便利的交通条件

山西处在我国的中部地区,链接着西北与东南地区。东边链接着我国的政治、经济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北边连接着蒙古,出大同路经绥远、归化可以到达恰克图,这是清朝时期一条通往欧洲方向的重要国际商业路线;西边连接着西安,沿着河西走廊可直接到达新疆、中亚地区,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南边连接着河南,可通往东南繁荣的省市。这种“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使山西成为北方物资重要的集散地,为晋商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1.2.2政府政策的推动

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看中了山西“沃饶而近盐”的地理条件,实行了“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政策。在之后的历朝历代政府一直把山西视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宝地,山西商人才得以持续发展。

明朝建立后,中国尚未完全统一,北部长时间处于紧张的战争局面中,硝烟四起。明朝政府在中国北部设立九个边镇驻军把守,驻扎官兵达八十多万,官兵和战马需要大量粮饷的供应,所以明朝政府采取了开中法和屯商制度。据《明经世文编》卷四四七页记载:“延绥镇兵马云集,全赖商人接济军需,每年有定额,往往召集山西商人,领认淮浙二盐,输粮于各堡仓给引,然后前去江南盐运使司,领盐发卖,大获其利。”晋商正是依靠供给军队粮食、棉布、药材、草料等军需品来换取贩卖食盐的资格,从中获利,逐渐发展起来的。同时商人们在商业活动中也开始寻求驻兵的帮助和保护,以防止边境流寇的袭击。到了清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平和了,清政府放宽了边禁,扩大了边地各族相互贸易的开放程度,还实施了重商、恤商的政策,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较好的发展环境。晋商正是在这样的坏境中迅速崛起,形成了庞大的商人群体,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晋商的繁荣是通过不断的开辟新的商业道路,这就需要大量武术方面的人力为他们的商业活动安全作保障。

1.2.3镖局的保驾护航

晋商在商界活跃了五百余年,通过“货币—商品—货币”的方式进行贸易转售,商业活动范围扩展至“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不仅如此,商业范围还延伸至俄罗斯、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国家。[3]异地商品贸易给晋商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给晋商商品、货币的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问题。晋商商业活动范围虽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发展到国外,但主要的还是西北地区的商品贸易,然而西北地区人烟稀少,气候坏境恶劣,恶匪横行。商品、货币的长途运输队伍庞大很难掩人耳目,这就难免要遭到地方势力、土匪的觊觎,还有在清朝时期社会、民间还存在有一些反清复明的组织、秘密社团、外国列强、倭寇等势力不断冲击着清朝的政权。所以晋商们就得雇佣一些武术高手为他们的货物、货币和人身安全保驾护航。[1]在一个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下,只有运送军粮时政府会动用军队保护,商人的商业活动是没有安全保障的。而当时的民间组织镖局是链接官员、匪徒和商民的特殊武术机构,镖局的镖师在官场、商场、民间、江湖等社会场合中游刃有余。因此,镖局理所当然的成为为晋商保驾护航的最佳选择。

2 镖局随着晋商的兴盛运用而生

在山西票号出现以前,人们是通过金属货币交易的,金属货币非常重,远距离的路途上携带钱财是非常不方便和不安全的,“国人的银钱转移,小量可以自行揣带,稍多的话,就得车拉马运。”[4]更何况随着晋商的不断发展壮大,商品贸易项目和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大,资金流动大,路途遥远、危险性大,这就促使晋商花费大的价钱雇佣一些武林高手对他们的商品货物、资金以及人身安全作保护工作。所以,与商人商业活动相互依赖的镖局行业就诞生了。

据近代学者卫聚贤所著《山西票号史》记载,“考设镖局之鼻祖,乃系清乾隆时期,山西神拳无敌张黑五者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街”。[5]山西平遥设立的华北第一镖局博物馆记录,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所设镖局众多,全国较有影响力的镖局有三十六家,遍布全国,尤以华北为最,有二十四家,在这网罗全国的镖局中大部分是山西习武之人开设。

3 晋商与镖局的相互依存与发展

3.1 晋商与镖局的关系

镖局是一个与古代商旅相伴相生的特殊行业,镖局的发展依附于晋商的发展,晋商为镖局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即使到了清朝末期晋商开设了票号,实现了汇通天下,异地取现,但各地票号间的转汇也都需要镖局来保护押运。镖局在经营中抽取小量的金额,在繁多的晋商业务下,给镖局带来了可观的利益。[6]镖局也解决了商人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问题,使得商品贸易有了安全保障,晋商得以迅速扩大、繁荣。所以形成了“以商养镖,以镖护商”的模式。镖局离不开晋商,商人也离不开镖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2 镖局与武术的关系

镖局的经营模式是雇佣一些习武高人充当镖师,以保护客户的人身、财产和商品的安全而从中获利,镖师则以武术作为资本换取一定的报酬,因此武术是镖局能够产生和发展的最终原因。[6]镖局也为习武之人提供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使其有了用武之地。在走访山西平遥的同兴公镖局和华中第一镖局博物馆时发现,在镖局的院落中有一个专门的练武场地,墙上还绘有习武的场景,院中还摆放着各种武术器械。当镖局的镖师们不用工作时,会在这里互相切磋武艺,研究新的拳术,不断丰富山西的武术形式。

由于镖局的保护,晋商的商业活动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到了国外市场,镖师们必然也跟随其去过全国各地,见识领略过全国各地不同的拳种,然后汲取不同拳种的长处,互相融合创编出新的武术形式。另一方面,晋商的商业活动对推广武术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武术得以传播和发展。[1]

4 晋商与镖局之间的依存形成山西特有的武术文化

4.1 晋商需求镖局保护促进了武术文化发展

镖局是在动荡的年代,晋商迅猛发展的社会形态下,利用武术的技击功能、镖师的身手等为资本,以保护商人人身安全、货物和资金安全为目的的,具有一定保险性质的商业机构。商业的发展促进了镖局的发展,镖局与镖师的发展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和传播,武术的发展又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可以说,武术的文化传播通过镖局这种形式播散在全国各地的土壤上,然后又浇灌了晋商的养分,才得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4.2 镖局与镖师对山西武术文化的影响

从镖局分布的地域来看,镖局集中分布在山西以及周围的北京、河北、河南等地区,且镖局分布的地区往往是晋商商业活动频繁往来的地区。从时间分布上来看,镖局兴盛于乾隆到民国年间,时间跨越了百余年,与晋商繁荣昌盛时期的时间相吻合,所以说镖局是晋商相伴相生的产物。镖局分布广泛,从而也促进了晋商的商业活动,为晋商的繁荣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时也使优秀的拳种得以传承了下来。从镖师擅长的武术门类来看,有拳、掌、腿法、器械等多种形式,拳术还得到了创新改良,由心意拳创编出形意拳,使武术得到了创新、丰富了武术形式,使用的器械有刀、枪、棍等十八般武艺,融合了全国各地的武术形式。对山西武术文化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4.3 镖局发展中形成山西特有的武术拳种

4.3.1形意拳

形意拳是由心意拳演变而成的一个拳种,据专家学者考证得出,心意拳是由山西永济人姬际可所创,后经李老农改名为形意拳,与其弟子创编出五行生克拳和挨身炮等套路,不断完善了形意拳。形意拳拳法强调“以四象为根”,四象即“鸡腿、龙身、熊膀、猴相”,动静相结合,刚柔并济,亦实亦虚,进退自如。[7]充分体现出心意拳的独特之处,表现出形意拳重技击的特点。成为山西土生土长的优秀拳种,当时的形意拳还为晋商开辟了多条商业之路。

4.3.2洪洞通背拳

通背拳,因讲求力发腰背、贯达肢体而得名。通背拳具有长击类拳法的典型特点,擅长中、远距离攻敌取胜,讲究放长击远,将中华武术“一寸长,一寸强”的技击原理发挥到了极致。至于技击空间的把控,讲究“远则长击,近则冷抽”,可收可放,可长可短。洪洞通背拳又称太极通背、通背缠拳,共有108式,其特点是:进手则缠,随式则绕,侧身则入,闪惊巧取,有很强的技击性。洪洞通背拳谱和陈氏太极长拳拳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有人认为洪洞通背拳是失传的陈氏太极长拳。

4.3.3鞭杆

清朝商人路途遥远,道路偏僻艰险,武术成了商人们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而刀、枪、剑、棍既不方便携带又容易惹人注目,所以山西商人充分运用随身携带的赶车用的短棍创编出了很有特色的武术形式——鞭杆。鞭杆又称短棍,是一根坚韧平滑的短木棍,长度为1.14米左右或为本人的十三把。在技术动作上朴素美观,难度较小,灵活多变,实用方便,形式多样。攻击性动作有戳、挑、劈、扣、崩、点、击、撩等;防守性动作有拦、截、拨、架、推、挎、绞、压等,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和实战性。

4.3.4子母绵掌

据传子母绵掌是由形意拳的蛇形演化而来的。由何人何时创编的不得而知,也无从考查。但有传言说是江南有一对武师夫妇精通此拳,从不外传,后来武师遭人暗算,临终前嘱咐妻子将此拳传授给还未出生的孩子,后来母传子受,因此得名子母绵掌。清光绪年间,河北沧州镖师郭凤鸣精通此拳术,因其打抱不平误伤人命后逃到山西灵丘县,并开设武馆教授此拳,从而子母绵掌在山西一带流传开来。

参考文献:

[1] 侯芬芬.晋商对山西武术发展的影响[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2]段丽梅.明清晋商对山西优秀拳种形意拳产生于发展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1(5):60-65.

[3]孙 涛.闲话晋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6-8.

[4]王志强.晋商与山西票号[M].长春:吉林出版社,2010:002-012.

[5]黄鉴晖.山西票号史[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06-01.

[6]王福满,刘映海.清代镖局与晋商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7(5).

[7]吴殿科.形意拳术大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7-18.

Jin Merchant, Escort Agency and Wushu Culture in Shanxi

Zhang Shuai Tong Runping Wang Kaiguang(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Shanxi 037009,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 among Jin Merchant, Escort Agency and Wushu in Shanxi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Escort Agency was born with the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Jin Merchants, however, Escort Agency became bridge for developing the culture of Wushu.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 among them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and inherit the excellent culture of Wushu.

Keywords:Jin Merchant Escort Agency Wushu in Shanxi Culture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镖局晋商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镖局的变迁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古代镖局如何“送快递”
古代镖局如何“送快递”
镖局裂变是中国产权经济发展的分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