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蕾蕾 张聪 张巫凡 王臣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制具有良好免疫效果的免疫活性肽。经人工合成法氏囊活性肽BPP-Ⅱ,将其作为佐剂添加到传染性法氏囊疫苗中免疫雏鸡。通过对免疫雏鸡法氏囊指数和AGP抗体水平的测定,来评价BPP-Ⅱ对传染性法氏囊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BPP-Ⅱ对传染性法氏囊疫苗有显著免疫增强作用,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法氏囊;BPP-Ⅱ;法氏囊指数;AGP抗体
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是一种常规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其免疫效果并不理想,仅能诱导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不能有效的刺激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因此如何研发一种修护受损(免疫抑制作用)免疫器官以及保障甚至激发机体内在免疫保护力的免疫佐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法氏囊活性肽BPP-Ⅱ是法氏囊中新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活性小肽[1—2],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无化学毒性,无免疫原性,制备简单,既可以从禽类的法氏囊分离,也可以人工合成。本研究旨在评价BPP-Ⅱ对传染性法氏囊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为开发一种新型免疫佐剂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健康未免疫的1日龄来航鸡105只,购于洛阳峪口禽业有限公司;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苗购于辽宁益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实验用法氏囊毒株为中国标准强毒株(BC6/85株100ELD50/只)由本实验室保存。
2.法氏囊活性五肽BPP-Ⅱ的设计及合成
法氏囊活性五肽(BPP-Ⅱ)序列为Met-Thr-Leu-Thr-Gly,由上海科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纯度95%。
3.动物分组与免疫
将105只鸡分为三组:PBS空白组、单独疫苗组、疫苗+BPP-Ⅱ组,每组35只。采取注射免疫。首免后间隔两周进行第二次免疫。在首疫后14、21 d,对每组鸡进行心脏采血。将采到的血液分离血清并保存。
4.雏鸡法氏囊指数的测定
首免后14 d、21 d先从各组鸡笼随机抽取5只鸡,解剖后取鸡的法氏囊分装于EP管经电子秤称重后置于4℃冰箱保存。
5.雏鸡AGP抗体水平的测定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雏鸡AGP抗体效价。
二、结果与分析
1.法氏囊活性五肽BPP-Ⅱ对雏鸡法氏囊器官发育的影响
在首免后14、21 d分别从各组随机取出5只鸡进行称重并解剖,取出对应鸡的法氏囊并称重,按鸡法氏囊指数即法氏囊指数=法氏囊重量(mg)/体重(g)公式处理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及图表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在首免后14、21d疫苗+BPP-Ⅱ组的法氏囊指数明显大于疫苗组,这说明法氏囊五肽BPP-Ⅱ在促进法氏囊生长发育方面具有显著影响(P<0.05)。
2.法氏囊活性五肽BPP-Ⅱ对雏鸡AGP抗体水平的影响
在首免后21d采集鸡血清抗体效价,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及图表分析。据图1可以很直观发现疫苗+BPP-Ⅱ组的AGP抗体效价比疫苗组显著增高这一结果。
三、讨论
对于现代养殖业来说,尽管广泛应用疫苗免疫接种,但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经常爆发仍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疫苗因具有包含中和抗体的能力而被经常单独选择。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这些疫苗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所提供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对IBDV的控制机构是一个很大的补充。但是这些优势并不能掩饰疫苗在抗原变异性增加而新疫苗研制方面滞后而造成的疫苗经常性出现免疫失败的困局。这一劣势也是现今大部分疫苗的通病。因此,对疫病传统的防控措施方面需要注入新的血液。本研究通过探索法氏囊活性五肽(BPP-Ⅱ)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弱毒苗免疫效果及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从而为法氏囊活性肽作为免疫佐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开发新的法氏囊活性肽提供实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