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县草原鼠虫害防治对策

2016-12-15 11:54安雪香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鼠害草甸草场

安雪香

一、基本情况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一个纯牧业县,地处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中段北坡,全县由3块不连片的地域组成,同甘、青两省的14个县(市)接壤,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呈带状起伏,整个地貌分走廊山前倾斜平原区和祁连山中高山区两个形态单元。海拔1327—5564m,相对高差4327m。全县年平均气温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253mm,蒸发量1828mm,年平均无霜期127天,平均日照时数2665小时。

全县总土地面积3583.05万亩,其中耕地13.3万亩,林地497.25万亩,草原总面积2564万亩,可利用草原2133万亩,其中冬春草场1147.05万亩,夏秋草场985.95万亩。天然草原有低湿地草甸类、平源荒漠类、山地荒漠类、山地草原化荒漠类、山地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山地草甸草原类,山地草甸类、高山草甸类、高山沼泽草甸类、高山草甸类11个类型,有天然植物702种,其中饲用植物378种,总储草量18亿公斤,丰富的草地资源不仅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维系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也是河西地区人民的“命脉之源,生存之本”。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人类和气候干旱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天然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使草原鼠虫灾害频繁发生,因此制定相应的草原鼠虫害防治对策,对草原鼠虫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草原鼠虫害发生现状

肃南县地域辽阔、草地类型较多、草原鼠虫害是肃南县天然草地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发生频率高、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鼠害呈现出“年年有发生,年年有小灾”的规律,虫害呈现出“五年二次灾、每年有小灾”的发生规律,草原鼠虫害频繁发生,加剧了草原退化、沙化和水土流失,造成了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

1.鼠害发生现状经调查,2016年全县草原鼠害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年度,发生面积380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17.82%;严重危害面积200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9.38%;。其中高原鼠兔发生面积180万亩,严重危害面积100万亩,平均有效洞口密度52个/亩,严重地段洞口密度高达323个,亩,有鼠10.8只,亩,植被破坏率达40-70%;中华鼢鼠发生面积80万亩,严重危害面积40万亩,新堆土丘达40个/公顷,严重地段土丘密度高达108个/亩,土丘覆盖度达25-45%;长爪沙鼠发生面积50万亩,严重危害面积20万亩,平均有效洞口60个/亩,严重地段洞口密度达100个/亩,有鼠5只/亩;大沙鼠发生面积70万亩,严重危害面积40万亩,平均有效洞口71.2个/亩,严重地段洞口密度高达247个/亩,有鼠8只/亩。鼠害种类主要有高原鼠兔、中华鼢鼠、长爪沙鼠、大沙鼠四种,在祁丰乡、大河乡、皇城镇,康乡等各乡镇的天然草原上均有分布。

2.虫害发生现状监测调查,2016年全县草地蝗虫发生面积230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10.78%;危害面积达110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5.16%;平均虫口密度56.2头/m2,最高点达66头/m2,牧草损失率达50—80%。优势种有毛足棒角蝗、李氏大足蝗、宽须蚁蝗、夏氏雏蝗、狭翅雏蝗、小翅雏蝗、短角雏蝗、祁连山痂蝗、青海痂蝗、白边痂蝗、黄胫异痂蝗、轮纹异痂蝗、黑翅皱膝蝗、红翅皱膝蝗、短星翅蝗、黑腿星翅蝗、意大利蝗、亚洲小车蝗、黑条小车蝗、肃南短鼻蝗、祁连山短鼻蝗、宽翅曲背蝗、红腹牧草蝗等。主要分布山地荒漠草场、山地草场、草甸草场、高寒草原草场上以各乡镇的冬春草场为主。

三、草原鼠虫害防治对策

草原鼠虫害发生频繁发生,不仅破坏了草地生态环境损失了牧草,而且严重影响了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采取高效、有力的防治措施,对草原鼠虫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检查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及业务部门要把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作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惠及牧民群众重要任务,摆在各项工作首位,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全力推进落实,成立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检查组,对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进行督察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2.切实加强草原鼠虫害预报监测工作

鼠虫害预报监测是防治工作的前提,准确无误的做好预报监测工作,才能实现防治工作全面有效、有力、科学防治。因此,要定期对本区域内的草原鼠虫害进行长期、中期、短期测报,切实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草原鼠虫害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是一个多学科的、偏重于生态的,对有害生物种群的管理方法。它利用各种防治方法配合成一个协调的有害生物管理系统,是一个多战术的策略,但在这些战术中,要充分利用自然防治因子,而只是在必需时,才运用人工的防治方法。如对地面鼠和地下鼠混合危害区防治,可采取生物毒素或化学农药+人工捕捉+招鹰控鼠+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围栏封育等方法;对地下鼠主要危害区可采用人工捕捉+补播+围栏封育+禁牧休牧等方法;地面鼠单一危害区域可采用生物毒素或化学农药+招鹰控鼠+禁牧休牧等方法。

4.招鹰控鼠

招鹰控鼠是指人工建造鹰架,给鹰类提供栖息和觅食环境,使更多鹰类参与捕鼠,从而实现对害鼠的有效控制。草原上鼠类天敌资源极为丰富,如、红隼、苍鹰、金雕、胡秃鹫、以及沙狐、赤狐、黄鼬、艾鼬等。一只鸢每天能捕食害鼠10余只,一年可捕食害鼠约4000只,因此,招鹰灭鼠技术是控制草原鼠害一项有效措施。

5.成立草原鼠虫害救灾队

以乡(镇)为基本单位,从各村抽调政治思想表现好的年青牧民群众,组建高技能的灵活自救队伍,承担本乡(镇)或其它乡(镇)范围内的草原鼠虫害救灾任务,自救灾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发放机械药品,那个村发生鼠虫灾害,就到那个村去救灾,尽快遏制灾害蔓延。

6.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量

在草原鼠虫害防治中采取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组织调配劳力、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供应药品、统一验收考评的“五统一”工作方式,大大提升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鼠害草甸草场
The world's narrowest river
祁连草场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
山地草甸
草原鼠害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新草场有多远
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成因调查
玉树草原鼠害防治建议
玉树地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