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伟
随着近期电视、网络等各路媒体,对因暴雨洪水引起养殖业具大经济损失的争相报道,将养殖业的安全生产问题,推向了即去年猪肉Ⅴ型走势后的又一热门话题高峰。那么,在养殖业经历了这样的自然灾害之后,养殖户需要思考什么?需要做什么?还有,我们又能够做什么呢?
一、场址选择的重要性
地形地势。规模化养殖场在建设初期是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相关条文进行选址、布局的,但是防洪等自然灾害情况不在防疫条件审核以内,所以,相关条文内并没有提及,而养殖企业建设前期也最容易忽视这个问题,不过,这里还是建议最好将养殖场建立在地势较高且平坦的地方;(二)、交通便利。虽然《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有条文规定,养殖场要距离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同时也要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密集区500米以上,但是,也要考虑道路宽敞且进出方便,在真正遇到洪涝等自然灾害时,才能及时做好转移畜禽工作。
二、应严把生物安全关
众所周知,在因暴雨洪水引发的洪涝灾害中,被洪水冲走的畜禽不计其数,淹死的也成千上万,在淹死的这些畜禽体内是否存在携带或感染致病病原呢?还有未被及时清理的畜禽粪便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所以各兽医部门应该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及相关检疫规程开展检疫工作。加大畜禽养殖、流通、屠宰等环节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收售、加工病害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巡查,严格按照“四不准一处理”等规定做好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督促指导屠宰企业落实屠宰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和保障水平。受灾地区兽医部门要加大对重点兽医实验室的监管,全面开展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排查,及时消除灾后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严防病原微生物泄露、扩散。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发生动物疫情,及时报告,迅速反应,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三、畜禽及其产品价格影响
由于洪涝灾害的影响,导致受灾地区交通不便,畜禽及其产品基本无法进行正常运输和流通,所以就有可能产生地区性的淤积,而其它地方市场无法提供及时的补给,造成市场空缺变大,受灾地区的畜禽及其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而除去受灾以外的地区价格将因市场供给短缺因素进一步造成价格上涨,所以相关部门要启动灾害地区畜禽及其产品价格应急预案,及时掌控、处理好因价格变动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四、加强自然灾害体系建设
政府是应对自然灾害的主导力量,在自然灾害的管理中具备承担主要责任能力。为了更积极地应对自然灾害,减少其带来的惨重损失,应加强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1.建立健全畜禽养殖业自然灾害法制体系,使畜禽养殖业在自然灾害法律法规管理上有所提升。
2.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监测预警机制及加大灾后政府应对资金投入。另外,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畜禽养殖业相关保险制度,通过灾后保险等方式分担因自然灾害造成养殖户的损失。
3.加大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力度,把科学技术综合运用到整个防灾减灾的过程中。
五、灾后养殖户该如何做
因洪水过后养殖场排水管道会受到不同程度堵塞,严重影响积水清理,所以,养殖户首先做的应是先排除场舍内的积水,修复及加固损坏的场舍,如遇到不能及时修复的应将畜禽转移至干燥、安全地带,避免畜禽受到二次损害。及时清点死亡畜禽和受侵饲料,对死亡畜禽按照无害化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且加大对可能污染的场地道路、车辆、用具等彻底消毒的力度。对浸湿的饲料要晒干后分批少量加入混合料中饲喂,如果饲料发生霉变,不能饲喂,应做无害化处理,防止畜禽中毒,减少畜禽应激。加强畜禽饲养管理,对已孕母畜应做好保胎工作。对已流产母畜做到及时增加营养和及时配种,同时也要加强仔畜保育工作。对已达到出栏标准的要尽快出栏,降低饲养密度。对低龄、体弱、伤残等畜禽及时淘汰,降低饲养成本。
暴雨洪水的突袭,不仅对受灾地区的养殖业带来损失,也给灾后生产力的恢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养殖户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投入到灾后场区修建及畜禽补栏等工作中去。虽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我们始终相信,受灾地区的养殖业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