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辉 黄正鸿
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土地准备、选择优良品种、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宁蒗县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玉米;套种;栽培技术
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北的川滇交界处,位于东经100°2 2′~101°15′,北纬26°36′~27°56′之间,全年太阳总辐射值为2297.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2%,年平均气温为12.7℃。≥10℃的积温为3755℃,≥15℃的积温为2461℃,最低气温为-10.3℃,最高气温为31.4℃。年降雨量为910.5mm,年蒸发量度1043.2mm,年相对湿度雨季为74-83%,干季是50-67%,属典型的山区立体气候,每年春末夏初是蔬菜和粮食紧缺的季节。该地利用马铃薯为矮杆、根系浅生育期短,玉米则为高杆、根系深、生育期长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推广早春马铃薯与玉米套种这一技术,可大大提高作物复种指数,是解决这一重大生存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马铃薯和玉米是该县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经多年的发展,到2015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146919亩,平均亩产986.2kg,总产144.89万吨,以平均价3元计算,年产值约为43467.46万元。玉米种植91677亩,单产1006.2kg,总产9.22万吨,平均价3元/kg计算,产值27673.6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该模式已成为这一地区的推广面积最大的农业技术,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地整地
1.选地。选择表土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和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最为适宜。这样的土壤上栽培的马铃薯出苗快,植株生长发育好,块茎形成早,薯形整齐,薯皮光滑,产量高。
2.整地。选好土地后,首先进行灌溉,隔1-2天,等土壤潮湿但不沾脚时进行深耕深翻,然后打细,理好排水沟,拾净根茬和废旧地膜,做到土细碎无坷粒、地净无根茬。此时的土壤既潮湿,又不结块,最适宜栽培。
二、选用优种
选择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优质的首要条件,早春马铃薯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关键是要突出一个“早”字。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结合多年的试验、示范种植,阿乌马铃薯为最适宜本地早春种植的品种。该品种为表皮光亮,黄心,早熟,生育期短,块茎形成早,抗逆、抗病性强的高产优质品种。此外,合作88、会一2等品种也有少量种植。马铃薯每亩用种量在100-150kg之间。玉米主要选用纪元8号、胜玉5号、振兴508等品种,这些品种具有适应性强,高抗大小斑病,株型半紧凑,高产优质等特点,亩用种量为4kg。
三、播种技术
1.精选种薯。早春马铃薯种薯要求大小适中,表皮光鲜,无病虫害、无伤冻的块茎。种薯主要来源于本县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冷凉山区,为上年秋季刚收获的块茎。尽可能不用切块做种子,这样可减少晚疫病、青枯病等的发病率,又可提高种苗的抗旱、抗寒能力。
2.播种时间。根据本地气候条件确定播种期,经多年种植经验积累,本地早春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为每年的农历春节前10-20d,即每年的1月下旬至2月上旬之间。玉米最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下旬
3.打塘穴。根据有利于通风排水的原则确定行向,按行距80cm,株距20cm,拉线打塘穴;此时应注意塘穴不能太深,以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4.施足底肥。在塘穴的边沿位置施足农家肥和以钾为主的复合肥。每塘施农家肥500g左右,施复合肥20—30g为宜播。
5.马铃薯种植。单垄单行,行距为80cm,株距20cm,垄沟宽20cm。把选取优良种子放置塘穴中心位置,每塘穴一块种薯。若是切块种薯则应使切面向下,基肥与种薯不能连接以免灼伤种薯,影响出苗。
6.起垄盖土。按垄宽60 cm,垄高15cm理墒起垄,同时对塘面覆盖土,此时应注意土不能覆盖太厚,以覆盖2至3cm为宜,覆盖土太厚会影响商品薯的质量。
7.覆盖地膜。用膜宽度为80cm,厚为0.005mm的地膜进行覆盖。覆膜时,要铺平整、拉紧,用细土把膜边缘压实,使膜紧贴垄面。
8.玉米种植。到3月中下旬,在垄沟中间按株距20厘,深3-4cm,打塘穴播种玉米,每穴施农家肥300 g,播包衣玉米种2粒即可。
四、田间管理,病虫防治
1.马铃薯出苗期管理。一是及时破膜放苗,当幼苗出土后,用小刀把地膜划一小孔,然后用手指把苗从地膜里引出后用细土再把膜四周压实,以防止杂草长出;二是注重水份管理,干旱时要及时灌溉,灌溉时要做到勤灌、多次灌溉、放“跑马水”,不能慢灌;三是做好本地极端天气的防范,主要是倒春寒,如不幸遇上,应及时追施以钾为主的叶面肥提苗,同时增强抗逆能力。
2.做好马铃薯和玉米共生期的中耕管理。(1)早春马铃薯的中耕管理应以水肥为主,兼顾病虫害的防治。地块干旱时应及时进行灌溉,以保持土壤潮湿为好,但不能出内涝。施肥以施钾肥为主的叶面肥为主,在4月中下旬,马铃薯块茎刚长出时喷施2-3次磷酸二氰钾,每7 d喷1次,有利于结薯。马铃薯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蛴螬、蚜虫等地下害虫,可撒施15%毒死蜱或者25%的辛硫磷颗粒剂进行防治。蚜虫则可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每7 d喷1次,连续喷3次。主要病害是晚疫病和早疫病,这两种病防治主要是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拔出中心病株,并用70%的代森锰锌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连续喷3次。(2)玉米的中耕管理以施肥、培土、除草,病虫防治等为主。在4月上中旬当玉米苗出齐时,对玉米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同时每亩施尿素80kg。以后到6月中上旬以前,根据苗情再进行中耕除草并每亩施尿素80kg,共2-3次。玉米苗期主要的虫害是地老虎和蛴螬,防治方法可参照马铃薯的防治方法。随气温升高,粘虫为害加重,此时可用2.5%的高效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10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玉米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和小斑病,可选用50%的甲基硫菌灵粉剂1000倍液、50%的多菌灵粉剂1000倍,隔7-10d天喷药1次,共防治2-3次。
五、适时收获同时做好玉米的中后期管理
到5月下旬,早春马铃薯块茎到一定大小,有食用价值时,即可根据市场需要,收获上市,边收边卖,提前上市价格高。此时正是宁蒗蔬菜紧缺之时,收获时要轻拿轻放,小心擦伤薯皮,影响商品品质,同时不要伤着玉米。马铃薯收获后,要加强玉米病虫害的管理,同时做好防涝排水工作。玉米后期主要做好大斑病和小斑病、丝黑穗病、灰斑病、粘虫的防治。丝黑穗病防治应当以预防为主,发现中心病株时及时拔除并深埋,同时喷25%的三唑酮粉剂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