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红
摘要:水稻的有机栽培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及适于大众需求等多方面作用。有机水稻的栽培向社会提供了无污染、无公害的优质稻谷,可明显增强人类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有机水稻;意义;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随着人们对粮食及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绿色、有机食品备受关注,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有机水稻的生产开发也成为广大农业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有机水稻生产是指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也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有机水稻种植的基本条件及其管理措施,以期为有机水稻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发展有机水稻的意义
中国有机农产品是农产品的最高标准。是一种完全不用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合成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及其产物的农产品。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是协调种植和养殖业的关系,从而促进生态平衡。如:有机稻米、有机蔬菜、有机杂粮等。
生产有机稻米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公顷节支增收达4.0万元;有机稻米生产充分利用了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而积造的农家肥,净化了村屯环境;施用农家肥及稻田养鸭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充分利用再生土壤,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是市场的需要,近几年随着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空间逐年加大,生产效益也相对明显提高。是稳定持久性农业的发展需要,由于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土壤结构逐年恶化,土壤稳产性、增产性逐年下降。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大气污染、河水污染、食品污染,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食用无污染的有机稻米,确保食品安全,有益人们的身体健康;促进了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二、种植有机水稻所需的基本条件
1.土壤管理。通过采取秸秆还田技术,田间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深浅耕翻耕作等措施,活化土壤耕层,为有机水稻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
2.养分管理。根据水稻的养分需求规律安排施肥,可将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作为基肥,同时要注意施用种肥和进行叶面追肥,在生长的养分需求期适时补充营养。
3.植物保护。在水稻播种前可用有机生物制剂浸泡种子,以预防和控制苗期病害。生长期有病害发生时,应该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同时可增施叶面菌肥提高水稻的抗性,防止病虫的进一步扩散。稻田杂草的防治可以采用人工灭草方式,杜绝使用化学药剂。
三、有机水稻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应选择熟期适中、耐冷胜强、适应性广、抗逆性好、分蘖力强、偏大穗、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稻种需要经过筛选,去杂去劣,籽粒饱满,纯度高,成熟一致,粒型整齐,无杂草种子,无病虫害。发芽率在95%以上,纯、净度99%以上。
2.种子处理
(1)晒种选种。浸种前5~7 d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晒种2~3 d,每天翻动3~4次,经过晾晒后的种子,进行盐水比重选种,盐水比重为1.13,即50 kg水加大粒盐12~12.5 kg,充分溶解,用新鲜鸡蛋测试,鸡蛋倾斜在水面上露出5分硬币大小,或用千分之一比重计测量盐水比重,为了保证盐水比重1.13,要经常检查、补充浓盐水。
(2)浸种催芽。采用电器增温、地火龙增温、双膜增温等保温措施进行浸种,浸种时水层要没过种子20 cm以上,温度11℃~12℃,时间为5~7 d。
使用恒温催芽器进行催芽,催芽温度为25℃~28℃,时间20~24 h,根芽呈双山型,催芽过程中为了保证芽长一致,要经常检查催芽器内上、中、下层的温度变化,要上下、内外倒种2~3次,保持种子温度均衡。
(3)适时播种。种子浸好后要放在阴凉处摊开晾芽,在当地温度稳定通过5℃时进行播种。
3.培育壮秧
(1)适时的进行通风炼苗培育壮苗,俗话说“好苗三分粮”,在苗床上控制温度,通风炼苗是加快长根、提高秧苗素质的关键l生措施。
(2)在整个生育期内,用腐熟的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施肥量为150kg/亩。
4.适时收获、加工
(1)收获时期:当90%稻株达到完熟期即可收获。(2)收获质量:做到单品种单种、单收、单管,割茬不高于2厘米,边收边捆小捆,码小码,搞好晾晒,降低水分。稻捆直径25—30厘米。立即晾晒,基本晒干后再在池埂上堆大码,封好码尖,防止漏雨、雪,收获损失率不大于2%。(3)脱谷:稻谷水分达到15%时脱谷,脱谷机转速550转/分钟600转/分钟,脱谷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糙米率不大于0.1%,破碎率不大于O.5%,清洁率97大于%。(4)贮藏:温度控制在16%以下,稻谷水分14%~15%,空气湿度70%左右。
四、有机水稻的管理
1.稻田栽种前的除草。一般在插秧前15d就可以将稻田翻耕并且进行大水漫灌以除去田间的大部分老草及杂草种子,到插秧前2~3d再次对稻田进行翻耕来除去稻田内新萌生的杂草,另外在水稻的生长过程对发现的杂草要进行及时的人工拔除。
2.稻田的水分管理。一般在幼穗分化至抽穗前要进行浅一湿一千间歇性灌溉,抽穗之后进行浅水湿润灌溉,促使稻田的根系快速生长。这里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井灌区要对井水适当加温再行灌溉;灌溉时要及时清理掉田埂杂草,并除掉田间稗穗,这样既可保证阳光对水面的来直射提高水面温度,还可起到减少病虫害的目的;在稻田将要成熟时,应该及时排水,促进稻田的成熟,一般在黄熟期(即抽穗30d之后)就可停止灌溉,开始排水,根据实际稻田的情况,遵循漏水地晚排,洼地早排原则。
3.病害的防治。有机水稻以稻瘟病、纹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等最为常见。如果稻田出现这些病害可以通过合理密植、培育壮秧、科学控制水肥、控制高峰苗、适时搁田等办法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性,从根源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4.虫害的防治。有机水稻中最为常见的虫害有螟虫、稻蓟马、稻飞虱、稻象甲等,对于有机水稻的虫害防治应该优先选择农业防治,通过加强对田间的管理,提高水稻的自身抗性;其次应该合理的运用物理防治方法,即大量的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对害虫进行诱杀,最后应该利用害虫天敌来对害虫进行有效的控制。
五、结语
保护资源和环境,建立节约资源的生产系统,加强农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进城乡人民身体健康,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