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金丽
一、加强棉花种植的品种选择的管理工作
1.对棉花品种的熟性进行合理的选择
棉花品种的熟性可以根据棉花生长发育的时间进行划分,通常情况下,把生长期在四个月左右的棉花品种我们称之为早熟品种,而生长发育期在130天左右的棉花我们称之为中早熟品种。生长发育期在140天左右的品种我们称之为中晚熟品种,而生长发育期在155天左右的棉花品种我们称之为晚熟品种。通常情况下,从棉花品种播种到开花的这段时间之内,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性是十分小的。而影响棉花生育期长短的时期主要是播种到出苗的这个阶段过程,这个时期的温度对品种的熟性存在较大的影响,土壤环境的温度越低棉籽的育苗期就会加长。
2.选择结铃性较好的品种
在选择棉种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那些铃壳比较薄,每颗铃籽比较重的品种。而那些中等偏小铃籽不仅可以切实的提高棉花的产量,同时还能够切实的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不同品种的棉籽其衣份的含量是不尽相同的,衣份过高会导致内部种子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到出苗率。棉花未成熟时,其衣份是比较高的,如果必须选择衣份比较高的品种则需要选择那些早熟的品种。
二、大田直播
1.种子准备
选用适合当地条件、优质、高产和抗性强的已审定品种。购买种子时,要到有经营资质的单位棉花主要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同时注意查看种子的质量和包装袋标识,以确保棉花种子质量达标。
2.播种期
瓜套棉于4月中下旬“冷尾暖头”抢晴爽土播种。一般采取点播方法,每穴播3~4粒,用种量为22.5~37.0 kg/hm2,保苗密度3.75万株/hm2左右。麦后直播棉密度4.5万株/hm2左右。行距1.2 m,播种深度以1.5 cm左右为宜。
3.基肥的施用
一般施有机肥22.5~37.5 t/hm2、过磷酸钙600 kg/hm2、氯化钾150~225 kg/hm2、硼砂15 kg/hm2、硫酸锌15 kg/hm2.在播种或移栽前整地时施入,或将种肥与细土混匀撒入播种穴内再播种。
4.喷施除草剂与覆膜
在播种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用药液450 kg/hm2均匀地喷洒于土壤的表层。喷施除草剂后,及时覆膜,膜四周要用土压紧。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一是查苗补苗。棉苗出土后,发现缺苗时,及时补栽.二是中耕培土与除草。苗期中耕1~2次,将畦沟土培到棉花根部。杂草较多时,及时中耕除草或进行化学除草。三是早施、轻施苗肥。可用尿素75 kg/hm2对水浅施,或用稀薄人粪尿2 250-3 750kg/hm2浇施。四是排涝防渍。若苗期雨水较多,要搞好棉田排水工作,做到畦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若遇苗期干旱,注意抗旱保苗.五是防治病虫害。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等,可采取清沟排渍、勤中耕、早施苗肥等农业措施,也可用25%多菌灵1200~1500倍液进行药剂防治。苗期虫害主要是蚜虫、蓟马、红蜘蛛、地老虎等,应加强综合防治。
2.蕾期管理
一是稳施蕾肥。一般施饼肥450 kg/hm2、尿素75.0~112.5kg/hm2,盛蕾后期施氯化钾150~225 kg/hm2,开沟或穴施。二是中耕培土。一般可中耕1~2次,并结合中耕进行1次培土。三是去叶枝。当棉株第1薹果枝上的花蕾能明显辨认时(约3 mm),其以下节位中腋芽(叶枝)应全部打去。四是清沟排水,灌水抗旱。蕾期正逢雨季,易造成水涝、渍害,必须加强清沟排水工作,消除明涝暗渍。若蕾期干旱,应立即灌水抗旱。五是防治病虫害。蕾期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棉铃虫、蓟马、盲蝽象等,病害以枯萎病为主,应及时防治;对抗虫棉品种,此代棉铃虫可以不防治。六是适时化控。一般在七至九叶期,用缩节胺7.5~15.0g/hm2或25%助壮素30~60 mL/hm2。对水225 kg/hm2,喷棉株顶部。七是及时清理田间。套栽及地膜棉田。在西瓜开始采收后,要及时清理藤蔓;6月底之前及时清理地膜,以促进土壤通气。
3.花铃期管理
一是重施花铃肥,增施长桃肥。于7月上旬施尿素225~375kg/hm2,7月下旬再施尿素75.0~112.5 kg/hm2盖顶肥。均开浅沟沟施或穴施,施后覆土,若天气干旱,掺水浇施。于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叶面喷施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用水量675 kg/hm2左右。每7~10 d喷1次,连喷2~3次。二是灌溉与排水。棉花花铃期耗水量大,且逢高温季节,必须做好抗旱工作。灌水最好在早、晚和夜间进行,以沟灌渗透为宜。切勿大水漫灌和在中午高温时灌水。棉花育苗移栽技术花铃期若出现大雷阵雨,要做好排水工作,以免田间积水。三是整枝打顶。淮北地区可于7月25日前后打顶,沿江地区于8月10日之前打顶。打顶以打1叶1心为宜,不能“大把揪”。棉株生育后期,可人工打边心、打老叶、剪空枝、抹赘芽及摘除无效晚蕾。四是化学调控。初花期用缩节胺15~30 g/hm2或助壮素60~12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棉株下部果枝边心和顶部;棉花打顶后7~10 d,用缩节胺45~75 g/hm2或助壮素180~300mL/hm2,对水450 kg/hm2喷棉株上部果枝边心。五是防治病虫害。花铃期害虫主要是棉铃虫、红蜘蛛等,抓住这2种主要虫害的防治,兼治其他害虫。此外,要密切注意斜纹夜蛾等次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4.吐絮期管理
一是防涝抗旱。如遇秋雨较多,要及时清沟排渍,减少烂铃。如遇久旱,应及时灌水,防止棉铃逼熟。二是防治虫害。吐絮期害虫有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叶跳虫等。后期防治在9月中下旬进行。三是整枝和推株并垄。吐絮前后,将主茎下部老叶和无效果枝剪去;继续抹赘芽、摘去无效花蕾。对长势过旺、荫蔽严重的棉田,当棉株顶部结住棉铃时,可隔行推株并垄,增加棉株下部光照,降低湿度,防止烂铃。四是根外追肥。初絮期后根外喷施2%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五是化学催熟。用40%乙烯利3000~3750 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施全株棉铃,促进棉铃成熟吐絮。一般以在铃期45 d以上、后茬作物播种或移栽前15 d喷施为宜。六是适时收花。当大部分棉株有1~2个棉铃吐絮时,可开始采收,每5~7 d采收1次,严禁采收“笑口棉”。采摘和售棉时,应使用棉织袋,避免异性纤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