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红
湖南省岳阳市第七中学(以下简称“岳阳市七中”)成立于1982年,1998年挂牌成立岳阳市音乐学校,现有学生1819人,是华南师范大学、武汉音乐学院优质生源及教学的实习基地。201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自办学34年以来,学校在湖南省内学生“三独”比赛中获一等奖31个、二等奖32个。近8年来,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九大音乐学院的学生共176人。
如今岳阳市七中已成为一所较有成绩的音乐艺术特色学校,其艺术之花为何常开不败?
一、理念为先,艺术教育引方向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坚持音乐艺术特色办学,引领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岳阳市七中人懂得:“教育的成功就是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学校作为一所城区普通高中,大多数学生以低于市内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100分左右的文化成绩进入,生源文化基础薄弱,教学难度大,教学成就小。单一的文化升学率、文化平均分为指挥棒的评价机制,使得很多不同类型的学生难以享有文化学习上的成功,更加难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发展的希望,其大多数学生将成为高考的“陪考生”,高中的“陪读生”,教师也难以收获教育成功的喜悦。发展音乐艺术特色教育,包容了学生的差异,使学生学习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文化成绩上。发展音乐艺术特长,让学生体验到了艺术学习的成功与自我价值感,让教师获得了职业的尊严感和成就感,更为避免“千校一面,万教一法”,为避免学校同质化办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学校提出“让每一位学生享有音乐艺术特长,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艺术学习的成功”。自1998年来,一直坚持音乐艺术教育。《岳阳日报》先后5次报道学校音乐特色教育。
二、模式为范,开拓视野重管理
2016年1月,学校《音乐特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教研成果获岳阳市首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音乐艺术生140人参加湖南省专业联考,合格率为100%。主专业80分以上者52人。2016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91人,二本以上录取率达71%。
教育是让师生享受幸福的事业,学校是让师生收获幸福的场所。艺术教育可以养就艺术素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一批有艺术兴趣与天赋的学生在一块艺术的园地中争奇斗艳,让艺术的真、善、美渗透于校园的“神经末梢”,感受艺术教育的成功与喜悦,弘扬艺术元素是岳阳市七中教育坚守者们回味无穷的幸福美酒。
岳阳市七中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序列化的音乐艺术课程设置。一是学科课程制度化,艺术生的文化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为5∶1。二是校本课程规范化,学校组织编写了《器乐基础教学》《声乐学习基础》《艺术高中乐理基础教程》《影视表演入门》4本校本教材,其中《艺术高中乐理基础教程》被评为岳阳市优秀校本教材。三是活动课程常规化,每周二、周四第八节课为全校活动时间,在校大力普及了音乐艺术教育,做到了开设项目多样化,训练内容序列化,辅导工作常规化。四是教学模式个性化,音乐艺术生主专业教学实行“一对一”,副专业教学实行“一对三”教学模式,乐理、视唱教学分A、B两个层次进行小班制教学。在专业艺术教学中,“言教”为主变为“身教”为主。五是专业生管理班级化,全校高一至高三共12个音乐艺术班,学校单独成立了艺教处,对专业进行分片管理。音乐艺术实行了专业教学、培训管理集中化。
三、学生为本,尊重个性助发展
2015年8月9日,中国首届竹笛艺术展演在岳阳市举行,会后37名音乐专家与教授到学校进行了座谈访问,九大音乐学院的教授们对岳阳市七中音乐艺术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与意见,并纷纷题词。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张辉为学校艺术教育题词“岳阳楼下艺术之花,洞庭湖畔枝繁叶茂,祝岳阳市七中音乐学校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从教育的产生、学校的诞生那天起,特色就与学校紧密结合了。雅典学校重文化学习,斯巴达学校重军事锻炼,柏拉图的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学校无不洋溢着独特的魅力。近现代杜威的芝加哥的实验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帕雷斯学校,陶行知的晓庄学校,其特色十分鲜明。
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不仅仅是艺术技能的教育,也是艺术素养的培养。学校艺术教育不能仅搞“精英”教育,而要进行“大众”教育。学校针对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推动音乐艺术教育,实现肓人环境的全覆盖。
学校“普、特”并举,全校共有学生1800多人,现有音乐专业生班12个,音乐艺术生502人,开设了声乐、器乐、舞蹈、播音主持、影视表演、模特六大门类,共22个小专业。坚持“让音乐走进学生,让音乐伴随成长。”注重以艺术活动来推动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学校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专业选择,充分尊重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组建了90人的合唱团,60人的管乐团,50人的民乐团,60人的舞蹈团。成立了学生话剧社,现代流行音乐社,键盘乐社,打击乐社等5个社团。在初中开展了音乐特长兴趣培养活动,每周一第八节课开展活动。
四、教师为烛,照亮学生育人才
2011年,岳阳市七中刘芳老师在香港参加“纪念李斯特诞生100周年国际钢琴比赛”中斩获铜奖。自2011年至2015年,学校先后有青年教师张玉婷、文旭霞、段超在湖南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及音乐录像课竞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陶婷婷、黄海丹、邹蔚老师在岳阳市“金鹗杯”音乐科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拥有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才能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岳阳市七中现有51名专任音乐教师,其中临聘教师13人,大学客座教授5名。学校通过引进、聘请、转型等途径合理配备专业教师,以弥补专业师资结构的不足。学校大力开展音乐教师的学习培训与提高研究,以引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培训原则,以赛代训的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每年选送2名优秀教师到武汉音乐学院继续学习。美国著名钢琴家胡逸梅、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史密斯先生、中国著名小提琴家杜俊良、武汉音乐学院秦丹教授等先后来校讲学。“青蓝工程”促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名师工程”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发展动力。现在,学校音乐教师担任市级管弦乐、民乐协会会长2人,副会长3人,担任省级协会副会长1人,理事3人,20人曾先后担任省级、国家级考级评委。
超越自我,追求卓越。音乐艺术教育工作使岳阳市七中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充分调动了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了教学育人观念。表现为“面向全体、个性发展”的育人理念和培养各种技能的人才观念的变化,充分唤醒了学生自我意识,把学校看做是学生个性弘扬、主体凸现、焕发活力、体现价值的场所。也促进了课程观念的变化,课程没有主次之分,每一门课程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同时让学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