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世界上的发明千千万,而所有的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才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和探索的心理,帮助他们更大胆地质疑一切,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唤醒学生创新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这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一幕幕情感化、情景化的氛围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兴奋、冲动,去探究、创新,去完善自我。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创设各种生活情景,然后设定引人思考、耐人寻味和有挑战性的问题,诱导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联想、思考,从而产生疑惑并对未知领域知识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其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授《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时,我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国家网络宣传周的视频,并随之展示一份材料:“2014年8月6日,云南鲁甸地震后,在微信朋友圈中流转着一条:我叫XXX,来自XXX,第XXXX位为灾区祈福。当你输入信息后,它将可能通过网络抓取数据包的形式套取你的身份信息,微信数据和居住位置等内容,稍后将为你编造一个故事用于诈骗钱财!用爱心传播和实施犯罪是犯罪分子惯用手法!”。围绕这些素材,我设置了两个问题?①结合材料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网络宣传周活动?②请你列举存在与我们身边的网络上的不安全因素?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产生了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让他们产生了迫切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使他们很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去。
二、巧设话题,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促使人们创造性地进行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引导学生想象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中心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针对课本中的重难点设计问题时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必须找准“散发点”,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例如,在讲授《财产留给谁》时,我首先让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千万富翁死后将遗产留给宠物狗和管家,只给自己的儿子留有一小部分。针对这一内容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这份遗嘱有效吗?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如何作出判决?设计这样开放性的话题,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得出多元化的结果,然后我在此基础上再总结分析。这样一放一收,既使他们准确地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三、善用反问,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关键的是要学生树立起辩证思维和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要创新就必然存在一个如何对待现有事物和现有结论的问题,这就需要辩证思维能力的指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围绕每节课的核心内容,对一些本身需要辩证看待的知识点,可以有意识地用辩证的观点和辩证思维方法设计问题,或者采用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地、发展地、联系地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讲解《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一课时,我首先展示了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然后设计了一个小调查:你平时上网一般做什么事情?由于网络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参与度很高,等学生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我利用反问的方式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网络带给我们的只有积极作用吗?”,这样就重新点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同学们的热情再次被提了起来。
四、打破常规,独辟蹊径,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在创新思维能力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美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加速器发明者劳伦斯说:“在科学工作中,创造性思想要求看到以前未曾看到的东西,或者采用以前未曾想到的方法,这就需要从‘正常的地方跳开并冒脱离现实的风险。”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妨从“正常的地方”跳开,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打破常规思维定式,独辟蹊径,引导学生变换思维的角度去重新看待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时,我设计一个小情景:某条街道上有三家裁缝店,由于竞争激烈,其中一家率先打出了广告:“本市最好的裁缝店。”第二家也不甘示弱,紧跟着也打出广告:“本省最好的裁缝店。”第三家见状也打出广告,写的却是:“ 。”结果生意明显好于前两家。针对这个情景我首先设计了第一个问题:第三家裁缝店的广告会怎么写?学生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有的是按正向思维,广告应该写“全国最好的裁缝店”,有的学生却往小的方向想,认为答案应该是:本街最好的裁缝店。这就是逆向思维。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我立刻展示第二个问题:你认为他们三家怎样才能达到共赢?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学生对“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生动、充满活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