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星
我国中职教育发展迅猛,但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多数学生被冠以差生之名。此时的学生正处在心理上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的矛盾状态,处在心理和生理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容易存在思想偏差和心理问题,这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因此,从心理视角管理学生就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心理韧性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能力,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热点。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试图探究中职学生心理韧性现状,为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与方法
1.对象
以山西省某中职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2份(90.67%)。女生249人,占全体人数的91.5%,年龄15~25岁(16.90±0.99)。
2.工具与方法
采用青少年韧性量表。由胡月琴编制,共27个项目,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个因子,采用由“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五级评分,被试对自我的评价计1~5分,得分越高者心理韧性越好。另外采集学生人口学相关信息,如年龄、性别、独生与否、单亲与否。采用SPSS 19.0完成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二、结果
1.中职学生心理韧性与青年常模差异
将中职学生心理韧性得分与青年常模比较发现,中职学生心理韧性总分为(90.93±11.75),5个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为积极认知(3.79±0.70)、目标专注(3.31±0.74)、家庭支持(3.31±0.73)、人际协助(3.28±0.79)和情绪控制(3.20±0.66)。检验显示,学生在目标关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方面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独生与非独生学生心理韧性差异
将独生与非独生学生心理韧性总分及因子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独生学生心理韧性总分(88.9±12.6)低于非独生学生总分(91.5±11.4),差异不显著,但独生学生积极认知因子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学生。
3.非单亲与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韧性差异
将非单亲与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韧性总分及因子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非单亲学生心理韧性总分(90.9±11.9)高于单亲学生的得分,差异不明显,但两者同样在积极认知这一因子上有较为显著的差异,非单亲学生积极认知得分高于单亲学生。
三、讨论
本研究着重考察中职阶段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发现该学段学生心理韧性各因子除人际协助外,均显著低于国内青年常模水平,比起普通青年,他们在面对各种逆境、威胁和压力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保护达到良好适应。积极认知因子得分最高,说明其能辩证地看待压力,并采取相对乐观的态度,这源于此阶段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匮乏,来自外界的学习生活压力又相对较少,经历的挫折更是少之又少,为他们对事物的积极认知奠定了较理想化的基调;情绪控制因子得分最低,而这与其在实际生活中面对挫折时情绪易波动不安、自我调控能力差的表现相吻合,这由学生当前所处的半成熟与半幼稚的身心发展状态所决定。另外发现,独生与非独生中职学生、非单亲和单亲家庭中职学生的心理韧性发展状况差异正在缩小,五个因子中均只在积极认知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可能由于经济条件和父母关爱程度的优势,视野容易被拓宽,机遇也较为丰富,面对挫折和困境时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除去一些理想化的色彩。单亲家庭中职生得到的关爱少、支持少,家长较少在正确的时间内给予引导,甚至缺乏挫折经验的分享,学生总习惯化地消极退让、悲观认知,故积极认知因子得分较低。
四、小结
整体来看,中职学生心理韧性发展水平较低,在生活中表现出的突出问题都与其心理韧性发展水平有密切关联。因此,学校的管理工作有必要从提高学生心理韧性水平着手。当然,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三方应携起手来给学生营造良好环境,在安全、被包容、被爱的空间里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培养独立解决问题、抵抗挫折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