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红星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资源,也是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物质。当我们景仰那些为人类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名人时,品味他们关于森林的感悟,会发现他们是如此关爱森林。
伟大的政治家高瞻远瞩,对森林的远见卓识往往化为声势浩大的绿色行动,产生神奇效果和深远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21.63%,林业事业全面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得高,看得远。1958 年11月6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领导人、大区负责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会议上指出:“要发展林业,林业是个很了不起的事业。同志们,你们不要看不起林业。”主席的指示,推动新中国林业发展步入快车道。1983年3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十三陵参加义务植树时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短短数十年,他亲自倡导的全民义务植树成为席卷中华的文化现象。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都对林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森林高度关注,发表了“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述,绿色化成为时代潮流和执政理念,引领当今中国步入了生态文明时代。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以“环保总统”闻名,环保政策以森林和水资源保护为要。他于1901年12月在第一份国情咨文中就提出,森林和水的问题是美国最重要的内政问题。1907年,他在致全国儿童的信里说:“当你为保护森林或种植新树做出努力时,你就成为一个好公民。如能把植树活动一直持续下去的话,那我们的前途将是无限光明。”在他的大力推动下,美国组建了森林局,国有林保留地面积大幅度扩大。
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森林或渲泄情感或深究哲理,以诗情画意培育人们的森林情感。关于森林的色彩,陆蠡在《囚绿记》写道:“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歌德说:“当眼睛和心灵落在这片混合色彩上的时候,就能宁静下来……在这种宁静中,人们再也不想更多的东西,也不能再想更多的东西。”关于森林的动感,晋代王籍的《入若耶溪》出神入化:“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妙笔生花:“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关于森林的美德,契诃夫在《樱桃园》中说:“不可思议的大森林啊,你永远放射着光辉,美丽而又超然……你既赋予生命,又主宰灭亡。”托尔斯泰从森林中散步归来后感慨道:“置身于这令人神往的大森林之中,人心中难道能留得住敌对感情、复仇心理或者嗜杀同类的欲望吗?人心中的恶念应该在与作为美与善象征的大自然接触时消失。”可见,古今中外,森林都被认为有使人向善的品质,受到人们喜爱。
艺术家有着敏锐的思维,对树木的感悟更深刻,更动人。作家刘再复说:“我时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三毛的诗《说给自己听》流露出浓浓的爱树情结:“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因而有次三毛要卖台北一栋房子给林清玄,最后反悔,理由竟然是:“房前的柠檬树开花了。”以“孔雀舞”名扬天下的舞蹈家杨丽萍自述:“我的灵性是天生的,看到花、看到树、看到摇曳的枝干就想用肢体表现,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也有不少艺术家赋予树木某种人文意义。瑞士作家黑塞就说:“树木对我来说,曾经一直是言词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道:“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艺术家对树木的感悟,还体现在花、落叶以及鸟、兽、虫等方面。丰子恺有读书心得:“古人的诗词集子,几乎没有一页中没有‘花、‘月,‘酒字的。可见,花、月、酒是长为人类所爱慕之物。”王蒙说:“落叶善舞。因为它本来是绿过的。而且它一点也不怕被遗忘。”这花、这叶,使人联想起 “一花看尽世界,一叶知尽菩提”的佛教语录。接触有灵性的森林生物,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体会颇深:“通过与花和鸟的交际,我再一次真切感到爱之伟大。”从这些感悟,人们能洞见到森林中无数生灵及其无穷尽的造化。
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科学家,对森林的认知客观理性,格物致知唤醒人们关爱森林的责任感。林学家告诉人们,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森林更快地将你与大自然的爱和欢乐相连。新中国首任林业部长梁希说:“衣食住行都是靠着森林。国无森林,民不聊生。”伟大的森林,同样引起那些学贯中西的科学家的浓郁兴趣。《钱学森书信选》载,他1991年10月给林业部领导雍文涛写信:“林产业是第六次产业革命,是21世纪后半页的事。”1993年5月,他致信林业部部长徐有芳说:“林业应该是通过森林为主的生物系统将阳光充分利用,转化为人所需的产品,所以可谓林产业。它是林(加农、草、牧、渔、药)、工、贸相结合的企业。这种生产方式用系统工程的思想组织‘大林业经营,是高产、优质、高效的林业。”哲学家的感悟,研究背景更加深广,森林言论格外精辟。《管子》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这些理性思考,揭示了自然世界的本来面貌,使人倍感森林资源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