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林业发展

2016-12-14 10:50桂砺锋
林业与生态 2016年8期
关键词:公益林林场全县

桂砺锋

宁远县地处湘南,位于国家南岭生态功能区腹地。近年来,宁远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按照“生态美、林业安、农民富、奔小康”的思路,推动林业转型发展,下先手棋、打主动战,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61.5%、461.2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示范县。

实施“美丽宁远”工程,全力打造秀山靓村

宁远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山多田少、林多地少、石多水少。我们结合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坚持做好“封、造、建”三字文章,推动森林资源做大变强向优。

大力开展封山育林,让山绿起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封山育林、禁伐限伐,对生态公益林、国有林场、天然林实行为期10年的全封禁伐,封育山场落实“四有”和“十禁止”,做到“十年不砍树,十年栽好树”。创新森林采伐管理,全封区以“政府花钱买生态”的方式补偿林农,保护青山绿水。目前,全县已完成封山育林12.72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71.5%,新增九嶷河国家湿地公园等9个湿地保护区,面积37.5平方公里。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成为生态安全、水利安全、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

大力推进植树造林,让林丰起来。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每年由县财政安排资金1亿元以上,奖补“三边”造林、通道绿化、规模油茶种植。大力实施“裸露山地绿化攻坚战”,推进荒山造林、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矿山复绿、“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等“五大”工程,蓄绿于山、藏水于林。近三年,全县新造林1.47万公顷、通道绿化759公里、石漠化治理0.66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荒滩绿化率达到82%,水系绿化率87%、水库绿化率83%。

大力建设秀美村庄,让村靓起来。围绕“白天看不透村庄、晚上透不出灯光”,坚持洁净立线、绿化连线、景观亮线,科学布局美丽乡村风景线。实施秀美乡村建设示范工程,大力推进绿色进村庄、进农家、进院落,突出抓好村主干道、溪河、水渠、沟塘、空坪和房前屋后的植树增绿,共种植苗木200余万株,新增绿地面积120万平方米。118个村庄1.3万户农村住房完成“乡村风貌”改造,添置生态篱笆墙2万余米,创建秀美村庄示范村22个,打造省级生态示范村2个、全国生态文明村1个,秀美村庄建设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整体改善。

实施“林业富民”工程,全力提升综合效益

引资金、创品牌、调结构、促民富,多轮驱动提效益,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变为发展资本。突出抓好“三转”。

由单家独户转向规模经营。向规模要效益,加快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由“散”向“聚”转变。积极培育造林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规范引导工商资本参与林业建设,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协会)+林农”为主要模式,加快推进林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全县累计成立油茶、药材、水果等林业协会12个,林业专业合作社66家,建成0.33万公顷高山茶、0.66万公顷金银花、0.66万公顷水果、0.66万公顷中药材、1.33万公顷油茶等林业基地,并打造林业科技示范范区。

由传统林业转向现代特色林业。向结构要效益,加快推动林业结构由“单打型”向“复合型”转变,着力构建公益林、商品林、特色林齐驱发展的现代林业格局,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全县油茶面积发展到2.33万公顷,产值达3亿元,种植户人平增收2300元,面积、产值居全省前三;南竹发展0.9 万公顷、2600万株。以省级龙头企业馨园园艺公司为主,种植红榉、香樟、桂花、银杏、楠木、红豆杉等0.14万公顷,年创产值8000多万元,惠及6000多户林农。

由卖木头转向立体开发。向融合发展要效益,做好林上、做强林中、做大林下、做活资源,加快推动林业产业链条由“短”向“长”转变,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先后建立林禽、林药、林菌、林牧等林下特色经济基地86个,覆盖林地面积近0.6万公顷。积极开发林业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采摘游,建成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打造“一山一陵一岩一河”四季生态旅游线路,发展“林家乐”123家。引入中联集团、大三湘公司、九嶷山茶油、瑞果茶油等林业龙头企业,建成年产千吨油茶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发系列产品11个,创建了“九嶷山”油茶品牌。

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全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为重、质量为先、惠民为本、永续为要,活化机制、科学管理,着力打造“百年、千年林业”。主要是做到了“三好”:

改好制。围绕“保生态、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创新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由县财政兜底收回国有洋塘林场经营权,将经济效益型林场转为生态公益性林场,并在全市率先将4个国有林场定为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福利得到有效保障。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林场管理体制,创新了经营机制,优化了职工队伍,明确了发展方向,为林业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护好林。探索“科技+制度”模式,在全县聘请生态公益林管护员、森林防火巡查员200人,每人配备GPS全球定位技术设备,实现巡山护林智能化管理,建起森林资源安全保障网。同时,结合精准扶贫,以生态移民为突破口,投入资金1.6亿元,对山区群众实施生态移民搬迁,解决“养林”与“养人”的矛盾,所有山林统一租赁保护,并按国家生态公益林政策给予补贴。近三年,全县建设生态移民村(点)13处,移民安置6500人,1.3万公顷县级生态公益林山林得到有效保护。

服好务。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明产权、颁“铁证”,集体林权证发证率达96.5%;建成“两中心一平台”(林业资产评估中心、林业产权交易中心、资金整合平台),规范林地流转,近三年流转林地5.2万公顷;创新金融扶持林业,推行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火灾保险等金融服务,持续实现森林保险全覆盖,有效降低了林业经营风险。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宁远县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一大批客商来宁远投资兴业、安居建业,县城面积扩大到了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5万,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蔚然兴起,以健康、休闲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近五年来,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以林生绿、以绿引商、以商兴产、以产富县,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者系宁远县委副书记、县长)

猜你喜欢
公益林林场全县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林场住宅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