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远和
泛着粼粼波光,盈一河清凉,环绕于侗乡的丹霞峰林间,润泽着阡陌大地,秀出两岸如氤的画廊。
初识玉带河是在20多年前,那时我还在乡下的单位上班,单位紧靠玉带河,闲时经常和同事到河旁的乌桕林下散步,看早晨河面的氲氤,赏月夜清涟的波光,听潺潺流水的浅唱,借着河边的幽静,偶尔还会抒发一番畅想,放飞年轻时追云逐月的情怀。记得河边经常有人浣纱,洗菜,我喜欢和这些人闲聊,时间长了,便从她们那听说关于玉带河的许多故事。
相传远古时代,王母娘娘举行蟠桃寿宴,众佛尊前往祝贺,途径一地,只见峰林起伏,青山若黛,众佛贪恋此地人间美景,驻足不前。王母娘娘左等右顾,急令一侍女前去探究,然侍女被此地美景迷住。宴时已到,终究母令难违,侍女返回天宫时,把系在身上的一条碧玉丝巾抛落凡间为记,以便日后众姐妹相邀再来游玩。因碧玉丝巾接到地气,仙气与地气自然融合。慢慢地,碧玉丝巾落下的地方化为一条清亮如玉的河流,后人把它称作玉带河。洁净清亮的河水果真如碧玉般,许是它真有灵气,让沿河两岸的百姓世代吉祥安康。千百年来,玉带河两岸居住着大大小小10多个村落,由于河水丰盈,水质良好,侗民过着殷实的田园生活。那年,我到一个仅有20多户人家的寨子,鼓楼里坐着6位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的老人。一位老人告诉我,他们6人中,有3人接近80岁,有2人80多岁,还有1人93岁了。他还告诉我,沿河一带四代同堂、五代同堂的家庭很多,我问及是何原因让这里的人如此长寿?他自豪地说,还不就是因为长年喝玉带河里的水嘛。后来我查看了关于玉带河水域的相关资料,它的发源地全是原始次森林,从每个山谷里流出的涓涓细流晶莹碧透、冰冷刺骨,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这些细流汇集在一起注入玉带河,便成了两岸侗民取之不尽的天然矿泉水源,沿河有如此多的高寿老人便是寻常之事了。如此看来,当年那条飘落的碧玉丝巾幻化成的不只是一条平平常常的河,更是一条惠泽侗乡大地的生命之河。
玉带河三弯九曲,流淌着千年的历史古韵,书写着厚重的人文史册。官团,位于玉带河中游,是一个侗族自然村寨,玉带河水经寨前缓缓流过,或是水的钟灵,抑是山的毓秀,这里清代曾一度出官,当年康熙皇帝见此地人杰地灵,万物祥和,特立一爱民碑。如今,那青石为碑,丹霞石当座的康熙爱民碑,饱经沧桑,顶着风月,至今还牢牢地立于寨旁。四座有200多年历史的鼓楼,飞阁垂檐,高耸于侗寨之中,与娟秀的玉带河水遥相呼应,见证着桑田的变换、历史的兴衰。
奇山环拱的玉带河,风物独艳,满河的清流尤能体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莲花潭一个看似平静的深潭,却成为玉带河红色历史的载体。1934年12月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从广西进入通道,途径此地,到达恭城书院,并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通道转兵会议。当时,红军依靠当地侗族群众无偿赠送的10几条小木船,两天两夜平安渡过了莲花潭,并留下了10几个伤病红军让侗族群众照顾,给美丽的侗乡播下了红色的种子。通道转兵会议,为黎平会议、遵义会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挽救了中国革命,改写了历史进程。玉带河由此在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伫立玉带河岸,看悠然流动的河水,仿佛历史的更迭就在一瞬间。
玉带河流淌于青山之间,两岸重岩叠峰,千奇百怪,景色迷人。在30多公里的河段,就有双龙夺珠岩、飞天蜈蚣盘、神龟望月、道姑臼、试剑石、敬天蜡烛、蛤蟆岩、树中树迷宫、神牛塘、玉玺石、狮子岩、阳光沙浴场、中华大水车等36处风光秀丽的景点,这些景点诠释着许许多多或凄或美的动人故事。那著名的一线天,相传是伏波将军为博红颜知己一笑,手持宝剑在江边试剑,一剑劈开了一线天。那缠绵的树中树,是爱情的化身,“玉带河水多锦秀,玉带河畔好风流,不信你看树中树,痴童苦恋(刺桐苦楝)到白头。”形象地勾画出玉带河两岸侗族人民对爱情的忠贞。还有神牛潭,一巨大石牛饮水潭里,来不及卸下的石犁石绳套在它的身上,沧桑岁月洗刷着它身上的累累伤痕,行云流水静静地抚慰它那不羁的心。故事真实与否,我们无从考究,但这些滟美动人的故事却为玉带河的灵动注入了几分神奇。
关于玉带河的故事,我当年知道很多。20多年过去,时光冲淡了一切,一些人和事都只留下模糊印象,似在昨天,却又忆不起它的真实来。
那日,我独自携带摄影器材来到玉带河边,拍几张便找一处邻水的地方坐下,想借助眼前的风景,静静地用心寻回遗忘在这一弯清河里的故事。
落日西下,河的尽头是天水相接的地方,天空布满晚霞,把深蓝的水面映得通红。两岸青山亦披上金色,在水中显现出黑色的倒影。山水间,几只归巢鸥鹭扇动有力的翅膀,慢慢从视野里消失。河面上波光如玉,万簌俱静,唯有潺潺流水似乎还在娓娓述说未知的故事。改革几十年侗乡的巨变,成效显著的生态文明建设全都注满了这条如诗如画的清河。而玉带河的故事,每天都在侗族人的勤劳与智慧中翻新。这些故事随波逐流,旧的远去,新的接踵而来,就像流水,一刻也不停息。
玉带河,一条盛满故事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