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幼辰
文明与战争仿佛一对形影不离的双生子,虽然时代在变,但是以战争为主要元素的科幻作品却从来都不曾离开人们的视线。而其中最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定是各种威力无穷的神兵利器了。不过一般兵器的发展则是由威力、机动性、射程,以及防御能力4个因素交织而成的,考虑到射程和机动性在同一时代多半无法拉开明显差距的现实,现代兵器已经逐渐进入了矛与盾的对抗。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那些曾经出现在幻想中,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现实越来越接近的神奇兵器吧。
无坚不摧的“矛”
在各类科幻作品中,星际时代的战争都是个时髦元素,而不论作者想写一个怎样的故事,如果他们想让笔下的世界尽可能真实,就脱离不了对实际装备的描写。纵观各路作品,未来的攻击武器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火药兵器(包括由火箭推进的爆炸物),激光兵器,以及质量投射兵器(比如说电磁炮)。而这三类武器,随时都可能成为下一时代的主战兵器。
单兵火药的新发展
早在1959年,科幻大师罗伯特·海因莱因便在他的代表作《星船伞兵》里提出未来的士兵会有强大的单兵战斗装甲傍身,而1987年推出的欧美知名科幻战棋游戏《战锤40K》则更进一步,幻想了一种名为爆矢枪,用火箭推进爆炸弹头的单兵火药兵器。其设想乍听有些荒谬,但细想却又有几分道理。倘若有了单兵使用的战斗装甲来缓解单兵火药武器的后坐力,单兵火药武器自然可以让口径和威力继续提升,毕竟目前限制单兵武器威力的并非技术因素,而是人类相对脆弱的躯体。要知道,对于不够熟练的使用者,大口径手枪的后坐力都有可能让手腕受伤,更别提威力更强的大型枪械了。而只要解决了这个后坐力的问题,单兵火药兵器的威力上限难以置信,恐怕真的可以在未来占下一席之地。
激光兵器与投射兵器
要说到科幻作品中无坚不摧的电磁炮,在早期实验中便有过一炮击穿八层装甲板的记录,即便能开发出足够对抗的坚固装甲,那巨大的动能也能让躲在装甲后面的人吃不了兜着走。而要说到它在现代的发展,前不久刚刚下水的美军DDG-1000驱逐舰则最可能是电磁炮的最佳现实例子。而激光武器最善破敌眼目,不论是人眼还是观瞄系统,抑或是高高在上的监视卫星,高能激光都能将其变成“瞎子”。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各种反卫星的高能激光武器更是早已踏出幻想的迷雾进入各大国的兵器库了。
无懈可击的“盾”
作为“盾”的代表,单兵装甲早已不再是科幻小说家的空想,外骨骼动力服的原型机可是1960年就出现了。当然啦,虽然原型机能让穿戴者毫不费力地举起150公斤的物品,但它的自重就高达680公斤,完全谈不上实用。不过,这台原型机的最大意义还是证明了通过动力外骨骼来提升人体能力是可行的。时至今日,截瘫病人在动力服的帮助下也能辅助行走,而简化版的动力臂/动力腿更是已经在小范围内展开试用,考虑到军方技术总是要领先民用技术一点,也许再过不久在实验室中就会有实战用的军用动力甲诞生了吧?
不过,虽然说是“盾”,动力甲在电磁武器和激光武器面前的表现大概也比目前对上步枪的防弹衣强不了多少,它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增强士兵的运动能力。毕竟只要不被命中,威力再强的武器也没有用武之地,而这也说不定就是新时代“盾”的存在形式。正在开发中的光学迷彩更是号称可以让物体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彻底消失在周围的视线里。即便如电磁炮一般的质量投射兵器可以做到无坚不摧,可倘若连发现都发现不了,又何谈攻击呢?而激光武器则面临着更大的问题,考虑到光的特性,不论是人造还是天然的雾霾都会对激光武器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将其无效化。倘若将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未来的战斗很可能会变成超近距离的可视化作战。
征战未来战场
想想看,在未来战场上,因为高能激光打击使得卫星和无人机一类的有效远程侦测手段难以施展,两军不得不加大侦查分队的人力投入,依靠前沿士兵的回报来模拟敌军动向。而动力甲和高威力单兵武器的存在使得侦查分队人人都是超级战士,侦测和反侦测的斗争将开始变成重中之重,因为哪怕是一支小部队,也有造成毁灭性打击的能力。于是残酷的绞杀战开始在前线散开的作战分队间展开,在全域通讯压制下,专业的观察手和携带大功率设备的通讯兵将成为最重要的猎杀目标。而当观测设备发现目标抑或是遭到高能激光破坏的一刻,双方便别无选择,只能狭路相逢勇者胜,用子弹和刺刀(也许是动力锤子,谁知道呢)将敌人歼灭殆尽。不论多么高端的技术装备,只要没有形成一方的绝对压制,最后也只会和对方的反制手段抵消。到了最后,高科技装备带来的也许是双方在笼罩战场的迷雾(为了屏蔽激光与侦测)中进行的近身搏杀,或许唯有勇气与意志能在真正的战斗中带来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