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50年前的1956年10月10日至12日,在香港發生的“九龍及荃灣暴動”,其實有多個名稱,但都指向同一件事情,這些名稱包括:“1956年九龍及荃灣暴動”、“1956年九龍暴動”、“1956年右派暴動”、“1956年雙十暴動”,但是,這次暴動的結果總計造成約60人死亡,約300人受傷,約6000人被捕,其中約3000人被釋放。至11月底為止,全港共有1455人被港英政府刑事檢控(起訴),最後有1241人被判罪名成立,各別判處有期徒不等。
有關九龍暴動的著作和官方文件
根據本人的研究所得,有關九龍暴動的著作和官方文件,至少包括:
(一)魯言(1977),〈1956年九龍暴動始末〉,《香港掌故》,第一集,香港:廣角鏡出版社,頁159~174。
(二)周奕(2002),《香港左派鬥爭史》,香港:利文出版社,第11~13章,頁123~156
(三)江關生(2012),《中共在香港》,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頁92~96
(四)香港政府(1956),《九龍及荃灣暴動報告書》(附香港總督呈殖民地部大臣函)
(五)周恩來約見(英國駐華代辦)歐念儒對香港英國當局未能制止暴亂提出抗議(1956年10月13日)
(六)周恩來接見(英國駐華代辦)歐念儒對英國政府為香港英國當局開脫責任的答覆表示憤慨並提出抗議(1956年10月16日)
(七)中國外交部關於香港政府《九龍及荃灣暴動報告書》的聲明(1957年1月)
九龍及荃灣暴動的歷史背景
1947年至1949年由於國共內戰,數以百萬計中國大陸難民湧至香港,其中大部分屬於支持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的反共人士。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0月15日,林彪率領的第四野戰軍攻佔廣州。於是,更多對中國共產黨管治心存恐懼的中國大陸難民蜂湧至香港,遂將國共兩黨的軍事和政治鬥爭,自中國大陸帶至香港內部,和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香港左派人士時起衝突。
例如,1951年6月18日,由於左派群眾分成四隊人馬,自香港島市區前往西環摩星領難民營前面大跳“腰鼓舞”,引起數千營內難民和左派群眾爆發暴力肢體衝突的“摩星嶺難民營衝突事件”。為了分隔開左派和右派群眾,港府不久之後便以強力手段,壓迫所有摩星嶺難民,搬往當時位於將軍澳偏遠郊區,只有一條水路(渡輪)通往當時也是香港島郊區的西灣河的調景嶺(吊頸嶺),以便政府軍警控制。
暴動發生的經過和蔓延地區
九龍及荃灣暴動發生於1956年10月10日至12日,蔓延的主要地區是九龍和荃灣,爆發地點則是位於九龍半島中部,界限街以北的李鄭屋邨徙置區,導火線則是李鄭屋邨徙置區的辦事處人員(港府官員),於10日上午9點多撕毀張貼在大廈內的“旗幟”(青天白日旗)或“雙十標誌”(十十)。
由於此事觸動起右派群眾,特別是一些具有“黑社會”背景的社團人士的神經,馬上便引起約1000名右派人士包圍徙置區辦事處抗議,不但提出四大要求,還追打辦事處人員。到了下午3點,暴徒緃火焚燒屋邨辦事處,事件便不但突然擴大,更進一步發展成政府無法控制的暴亂狀態。
10日下午3點至7點,暴徒的行動雖然比較零星,但此時已有不少社團人士,特別是具有“14K”、“水房”(和安樂)背景的右派群眾,到處“班馬”(吹雞),召集本區及其他地區的右派群眾參與暴動。
下午7點至晚上10點,暴動規模逐漸擴大,自青山道、大埔道一帶,向旺角、油麻地等南面地區蔓延。
晚上10點後至11日全日,暴徒先緃火焚燒位於青山道口的嘉頓糖果公司,再襲擊所有售賣中國大陸產品的中國土特產公司、食品公司、商店、工廠,跟著再去襲擊所有左派學校、工會、工人醫療所、左派社團,並趁機搶劫金舖、店舖。在攻擊荃灣工人醫療所時,暴徒不但活活打死有關職員數人,還至少輪姦兩位女職員,其中一位女職員不幸懷孕,後來被迫返回中國內地生活。
與此同時,11日下午3點多,暴徒在青山道攔住瑞士駐香港領事館參贊及其夫人乘坐的計程車,還即場緃火燒車,當場燒死計程車司機及兩名被車子壓住的暴徒,參贊和參贊夫人送往醫院搶救,最後參贊夫人亦不幸死亡。
11日晚上6點左右,港英政府宣布在九龍及荃灣地區實施“緊急(局部)戒嚴令”,自晚上7點半至12日早上10點,九龍方面禁止一切來往交通,同時派出大批軍警在九龍荃灣地區到處鎮壓、驅散和逮捕暴徒。在軍警大舉出後,至12日中午12點之後,暴動力度逐漸減弱,至晚上便慢慢平息。
到了13日晚上,港府宣佈正式逮捕了3000多名嫌犯。戒嚴令則一直延長至16日早上10點,才正式結束。
港英當局的檢討和中國的不滿
港英當局方面,1956年10月16日,九龍及新界全面解嚴,港督葛量洪召開記者會,認為九龍動亂源於黑社會鼓動,又稱中國政府對港府的指責是干預內政。
1956年12月23日,港督葛量洪將《九龍及荃灣暴動報告書》送呈殖民地部大臣,指出無証據顯示事件是有預謀發動,他認為基本原因在九龍人口太過稠密,是一些支持中國國民黨政權的三合會成員群眾試圖擾亂香港的社會秩序,而達致其犯罪目的。
中國共產黨有關方面,對這些比較牽強的說辭,當然不會收貨,於是才有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發出的至少三個公開聲明,以示不滿。
中國國民黨有關方面,經過事後的調查所得,其實亦跟國民黨中央或國府屬下的情報特務機構無關,純屬國民黨駐紮在香港的華南地區執委會、國民黨港澳總支部、國民黨香港支部等特務系統,聯合與它們關係密切的本地幫會人士,借機襲擊香港左派機構及個別人士為發洩,甚至對區內金舖店舖趁火打劫的強盗行為。
由於中國國民黨駐港機構的涉入暴動,自此之後,國民黨在香港的聲望便一落千丈,大失人心,漸漸被香港主流民意唾棄。誠如親眼目睹暴亂的已故香港著名填詞人黃霑所言,大家自內地逃到香港來,都只是希望有一口安樂茶飯可吃,現在一班暴動搞到大家無啖好食,幾乎打破了大家的飯碗,當然便對暴徒們深惡痛絕。
社團自香港轉來澳門,殃及池魚
對澳門來說,由於港府在痛定思痛之後,便開始運用警察和政治部的力量,大規模掃蕩和驅逐右派社團人士出境,不少沒辦法前往台灣的社團人士,特別是具有“14K”(如大鼻登之類)和“水房”(和安樂)背景的人物,便都紛紛轉移到澳門來,包娼包賭,走私漏稅,繼續幹他們最熟悉的行業,最後風頭和勢力還壓過澳門的所有本地幫會,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很有一些殃及池魚的感覺就是。
(本文作者是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澳門傳播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