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丰华
心到,行道
——专访博士眼镜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勤
文/丰华
拜现在铺天盖地的格力电器广告所赐,再加上影视剧和网络文化的“荼毒”,以至于有段时间我心目中的女性企业家形象一直定格在董小姐一类的人物身上:眼神犀利,走路带风,一言一行都有一种杀伐决断的气势。在见到范勤之前,我亦忍不住从这个角度在心中对采访对象作了一番预设,但从第一次在电话中听到她的声音开始,脑海中构建的人物模型就开始不断地动摇;后来在博士眼镜总部见到她时,才发现原来关于“女强人”的种种假设都是受先入为主观念的误导。
目光柔和,笑容亲切,语调平缓,没有什么激昂的点评,但她不疾不徐的讲述却能让身边的人不由自主地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回忆过去创业之初的点点滴滴,个中辛苦,不足为外人道,但现在的范勤也许只是略略偏头凝神片刻就已释然;聊到自己的家人和生活时,又予人一种自然而然的“岁月静好”的幸福感。左手事业,右手家庭,范勤练就的不是黄蓉那一套“左右互搏术”,而是用心握住双手,祈福,感恩,从而获得更多的力量,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明天的未知。
开场白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以为我们这次的采访对象是一个作家或诗人,其实不然。若没有过去的那些经历,就不会成就现在的范勤,而关于她的人生故事,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那个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创业大潮此起彼伏的时代说起。
范勤的父亲是广东人,但她从小在北方长大。和眼镜零售业内一些半路出家的老板不同,范勤绝对算得上是科班出生:1990年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广州光学仪器厂工作。因为大学主修光学材料方面的专业,她在厂里的工作主要就是和镜片打交道,包括磨片、装配等具体加工流程。踏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不仅让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开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结识了她的人生伴侣,同时也是她事业上亲密无间的搭档——现任博士眼镜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刘晓。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刘晓彼时是一名人民警察,这份职业当时还是人们眼中的“铁饭碗”。但他自述从小生性不喜欢被束缚,再加上那会儿受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之势如火如荼,他也更加坚定了和妻子一起开创一份事业的决心。“我们一起开一家眼镜店吧。”因为范勤的这个梦想,因为刘晓的这句话,他们选择了眼镜零售这条道路,由此才有了后来博士眼镜的雏形。
当时深圳的中心还在罗湖,整个福田区还是一片大工地,总共也就“北光”、“大信”、“巴黎”、“东方”等几家眼镜店。为了进一步了解市场,同时也是为开店做好前期准备,他们还特意拜访了“北光”和“巴黎”的门店。1993年3月21日,夫妻俩的第一家眼镜店在深圳市红荔路通心岭开业。而当时开店的启动资金,一部分是来自于股票收益,一部分还是跟朋友借的钱。为了将有限的资金做到最大化的利用,当时连整个门店的装修设计都是由曾经做过木匠的刘晓一手操办。
范勤犹记得这家店开业时,没有招牌,没有任何仪式,甚至认真说起来,连店名都没有。因为门店就在图书馆旁边,周围往来的多是读书人,出于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和尊重,夫妻俩后来给眼镜店取名为“博士”。随着公司越做越大,这个名字也仿佛慢慢印证了两人最初希望打造一个学习型企业的构想。
在这家面积不足20平米的店铺里,一共只有3个营业员,其中还包括范勤自己。除了验光、配镜、接待顾客,还得定期到广州批发市场拿货,范勤一人身兼数职,“真的是365天的忙。”有时候忙得顾不上吃饭,往往是拿面包充数,“以至于现在他们看到面包都有点发怵,”她笑着告诉记者,“就是在生儿子的前一天,我都还在店里忙来忙去,生完小孩后也只休息了一个月就赶紧回店里上班了。”采访中在和潘太克斯总经理陈纯真聊到这些往事时,范勤说自己那个时候基本上是365天全年无休,像现在工作的年轻人有那么多年假、产假、陪产假什么的,她那会儿根本没有想过。
创业初期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每月6000块钱的店租对范勤和刘晓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为了尽快打开局面,夫妻俩也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印制一些宣传单到门店周围的社区派发,或者请在报社工作的朋友帮忙宣传等等。一方面由范勤坐镇门店,负责日常管理和营销的工作;另一方面刘晓也在积极利用工余时间帮助门店吸引客流、提升销售。当时眼镜店外那条街上有许多擦鞋匠,刘晓就去和他们沟通,让他们在为顾客擦鞋的时候也推荐一下博士眼镜店,引导顾客到店里看看,成交后还可以提成。夫妻俩将自己的梦想、对未来生活的期许都寄托在了这家眼镜店上,几乎将其视为自己的另一个孩子,为了帮助“孩子”尽快健康成长,两人可谓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辞职,借钱,下海,没日没夜的忙碌,还得为每一笔支出精打细算,来自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范勤都默默地承受了下来。因为初入江湖,名声不显,眼镜店开业头6个月一直是亏损状态,但是,幸好她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有了刘晓的陪伴和支持,夫妻俩勠力同心,硬是咬牙撑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在两人的努力下,眼镜店的生意渐有起色,博士慢慢在周边地区有了一点名气,也逐渐站稳了脚跟;1994年,他们又开了第二家店。
从最初的亏损到煎熬一两年后开始盈利,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后来的声誉渐隆,说到这其中的诀窍,范勤回答记者的是简简单单四个字:“以诚待人。”这不仅是她个人的坚持,也是博士眼镜的成长之道。
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规范程度和信息流通速度都远不能和现在相比,眼镜行业也是龙蛇混杂,有些目光短浅的商家通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法子来快速积累财富。但是在将眼镜事业视为梦想的范勤眼里,这种做法绝不可取。在她看来,眼镜零售业其实也是服务行业,“顾客就是上帝”不止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做到尽心尽力为顾客着想,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长长久久把生意做下去。
有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在博士眼镜创立之初,曾有一个老人前前后后4次光顾眼镜店,但一直没有成交。后来在老人第5次来的时候,可能是闹肚子内急得不行,范勤和刘晓告诉他附近的公厕位置,但老人却说找不到,他们便主动带他过去。那会儿公厕要收费,可老人却说没带钱,于是夫妻俩又主动帮他付了钱;然后老人又说自己没带手纸,两人又赶紧跑回店里拿了纸给他送过去……这一次,老人彻底感动了,说“店虽小,没有人气,但有人(情)味儿!”最后老人在店内配了眼镜,至今他仍是博士眼镜的忠实顾客。
正是凭借真诚的服务和货真价实的产品,曾经只有一间小店的博士眼镜才慢慢积累了客源,创下新的口碑。到1996年时,博士眼镜在深圳市区已陆续开设了近10家门店。
既是事业拍档,也是生活伴侣——刘晓和范勤夫妇
不可否认,眼镜行业里是有不少夫妻店,但管理一家店和管理一家拥有近300家直营店的大型连锁企业之间的区别,显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清的。对于后者,夫妻俩的分工协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大致来说,一般是我主内,负责产品、技术、公司管理和员工培训等工作;刘晓主外,负责博士眼镜发展战略的制订、公司对外宣传以及和工商、税务等政府单位打交道的事儿,”范勤告诉记者。
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由小变大,任何一个人也不是天生就会做所有的事,因此,如何学着成长就成为了其中的关键。夫妻俩虽然工作的重心不一样,但都有志一同地希望将博士眼镜打造成一家学习型的企业,在提倡“活到老,学到老”方面,两人更是以身作则:2002年,范勤夫妇远赴海外求学;在此次采访前,记者曾在周日给范勤打过好几次电话,但是对方一直没有接听,当天晚上接到她的回电后才知道原来这个周末她都在外面上课。
对博士眼镜的员工来说,培训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文化、礼仪、产品、销售、时尚、心理学等多个方面,根据具体工作要求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在形式上,除了公司内部组织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之外,博士眼镜还经常和厂家或专业培训机构合作,通过特别拟定的课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员工的专业实力和服务水平。
无论是自己坚持学习,还是紧抓员工培训,其目的都是为了贯彻“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这一理念,突出博士眼镜的专业特色。从员工到产品再到服务,方方面面都要做到“专注一心”:每一副博士出品的眼镜,从验光、车边到磨片、制镜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层层把关,确保产品质量零缺陷;关于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既有严谨、高效的流程管理,也讲究人性化的细节;在从专业院校和当地的培训学校招纳人才的基础上,也建立了强大的内部培训体系,以保持员工整体专业实力的不断提升。在人社部宣布废止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后,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降低人力成本甚至是浑水摸鱼的机会,但是范勤反而认为现在更要注重对员工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为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水平高低的时候,只有更加努力做到真正的出类拔萃,才能赢得顾客更多的信赖。
范勤和博士精英管理团队
在眼镜零售行业,子承父业目前仍然是企业传承的主流模式,然而范勤和刘晓在这方面的观点有点“不一般”。受到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影响,加上澳洲的移民生活让两人的思维更加开阔,对于公司的传承和发展,两人认为“一是要看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能力和意愿,二是要更多地为老员工考虑。”“最开始创业时想着实现梦想和追求更高的生活目标,在博士有了一定的根基后,就想要进一步的发展,把这个品牌发扬光大。后来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员工人数也越来越多,我们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上市,除了想让博士眼镜的发展更加规范化,进一步做大做强以外,就是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像家庭成员一样分享到博士成长的硕果,因为在博士工作而拥有更幸福美满的生活。”
如今业内热议的眼视光医院、快时尚连锁、电商等模式都有各自的信徒,而在范勤看来,这些都是消费者要求日益提高导致市场细分越来越细化的表现,也是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说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她表示仍然会坚持走一条具有博士特色的发展道路。成立至今20多年,博士眼镜从一家店发展到全国近300家店,从博士眼镜一个品牌发展到主打专业视光的“博士眼镜”、代表高端定制的“总统眼镜”、走快时尚路线的“zele眼镜”和设计师品牌“石人工眼镜”四大品牌矩阵,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绝非片面地求快,也非单纯地恪守传统,其关键就在于对专业方面的持续投入和付出,“就如现在经常提到的‘匠心’”,认准一件事,持之以恒地不断精研,终能有所回报。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一个真心实意的“诚”字——不仅是对顾客要待之以诚,对员工和供应商伙伴亦是如此。
范勤(左)与潘太克斯总经理陈纯真(右)合影
对于专业职场女性来说,往往承受着比男性更大的压力,一方面是繁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家庭和生活,一天之内可能要经历多重角色转换:职场精英、妻子、母亲、女儿。如何平衡这几方面的关系,委实是一门学问。
博士眼镜刚起步时,店里只有范勤和另外两个店员,几乎事事都要她操心,工作繁琐、忙碌不说,压力也是山大。那会儿刘晓还在干着警察的工作,但常常帮妻子出谋划策,一有时间就到店里帮忙,并且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她上下班,“算是博士的半个人。”范勤笑着说。回忆起20多年前的那段艰难岁月时,她的脸上并没有半分晦涩难言的意味,话语中却能让人感到淡淡的温馨。
随着博士眼镜的规模越来越大,刘晓也正式成为了公司的一员,两人的分工逐渐明确,“男主外,女主内”的合作模式基于两人性格中相辅相成的基因,让公司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既是生活中的伴侣,也是工作上的搭档,有时候难免会出现两人意见相左的情况,每到这种时候,范勤总是试着先冷静下来,“无谓的争执并不能解决问题,不如彼此让一步,留待日后让时间来证明。”
作为一家拥有近300家店的大型眼镜连锁企业的总经理,范勤因为工作的关系也经常会有分身乏术之感。在澳洲上大学的大儿子,她说自己一年只能去看一次;在香港读书的小女儿,她每周也就能抽两个晚上去看看,次日一早再赶回深圳。不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范勤对此不是没有内疚,但在无法提高“量”的时候,她愿意加倍用心提高陪伴的“质”,让孩子能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每天无论工作有多忙,晚上她都会和小女儿通电话;面对女儿有时候对缺少母亲陪伴的抱怨,她会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其学会理解和坚强。现在小女儿慢慢能独立完成功课或自己解决某个问题后,都会很开心地和她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说到这里,范勤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博士一家人
1996年时,因为朋友的关系,博士眼镜机缘巧合之下在江西南昌开设了分店。对范勤来说,这在当时可能有些超出了她对博士的发展规划,但现在回忆起那段经历,其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范勤都没有提,反而表达的更多是一种感谢,“这件事对后来博士在全国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在远程管理方面。”就如谈到博士眼镜现在的成就一样,她也诚恳地表示这是借了国家经济上行之利和改革开放的春风。
谦虚、细致、耐心……这或许是很多人对范勤的第一印象。无论遇到过多少困难和挑战,她都尽量怀着一颗宽容与感恩的心,努力向前看。
尽管由于分工的原因,业界同仁说到博士眼镜时,大部分时候刘晓都是镁光灯的焦点,但若没有范勤这20几年尽心尽力的坚持和付出,将公事、家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何来另一半在前方的挥斥方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