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问题分析

2016-12-13 21:18李耘云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10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原则利用

李耘云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理念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这就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但是,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依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介绍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基于此,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原则。

目前,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生态理念是指遵循自然环境自身发展的规律,以人类的居住需求为目标,对居住环境进行设计。但是,由于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全球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然而,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理念的追逐越来越强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也受到了重视。在我们正在追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此来促进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要求自然环境与人之间达到和谐统。当然,无论哪种类型的环境艺术设计,首要的前提应该是保证人的生活质量,在客户的要求下设计的,生态理念的目的是使得资源的配置最优化。将生态理念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效性。这是指在减少浪费的条件下,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控制了成本,还具有保护环境的效果。第二,持续性。这是指在布局结构设计构思等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需要,还应该考虑到人们今后发展的需要,促进人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多样性。这是指在设计时,为了满足现阶段人们对生活多样化的需要,进而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同时还能够防止由于单一需求过大对环境的平衡造成影响。第四,循环性。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求人们的生活和能耗等应该形成一种循环利用的结构,同时促使一些浪费的能量能够得到再利用,旨在促进有效资源的循环利用。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原则

1.科学指导的原则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科学指导应该是其首要的原则,由于只有科学的进步,才能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随着很多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很多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降低资源的浪费,这正是生态理念的重大体现。同时,借助于先进科学技术的使用,就能更好地创造出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最大化地利用科学技术,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其设计更加符合生态理念的要求。

2.艺术设计和艺术参与的原则

生态理念并不是追求某个单的环境,而是由很多因素综合起来形成的个整体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手段,将生态理念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就必须要遵循艺术设计和艺术参与的原则,这是由其艺术性决定的。但是,对于很多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目标既要设计出艺术之美,还应该保证其设计满足生态理念的相关要求。

3.遵循自然自身发展的原则

大自然,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自身具有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这就说明,在环境艺术设计时,应该将大自然的这种属性考虑在内,同时合理地利用大自然的这种属性,使得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同时,在遵循大自然自我恢复的过程中,对环境艺术设计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不能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再好的设计要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最小干预的原则

在生态理念的要求下,环境艺术设计要求将外界的干扰尽量降低到最小,这样最能够保证自然环境维持其原样。但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场地的环境造成定的影响,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定的破坏也很难控制的。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对环境干预最小化为前提和原则,采取手段实现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们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同时人们对其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备受关注。这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人员更多地关注自然环境,在遵循自然环境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工作,尤其是对于些新型的科学技术,将其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很好的环境保护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在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特征的前提下,将生态理念贯穿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原则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星.云.海》
《花月夜》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