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怀
装置艺术作为上世纪中期新兴的艺术形式,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发展至今已经形成有规模自成体系的艺术门类。随着社会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实践成为装置艺术家的主要课题,而光影变化则是科技表达艺术的一项重要体现。探究光源的种类、光色温、光位置以及与多种元素的融合是发展当代光影装置艺术的必经之路。社会推动艺术的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公共空间的装置艺术,才能有效艺术提高群众审美素质,丰富群众生活,并对中国美术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公共装置艺术概述
装置艺术,一个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新名词并逐渐占领新艺术的领军阵地,我们现在也广泛的称之为“环境艺术”。装置艺术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使用人们平时生活中可供消费的物质文化实体,组合三维空间的一般存在,由艺术家进行有效的选择利用、赋予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从而演绎塑造具有丰富精神的外在艺术形态。作为艺术的个门类,装置艺术与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和“观念艺术”有着广泛的联系。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装置艺术的整体性要求了它需要独立的空间,在不同的感官享受上不受其他作品的影响。而装置艺术的表现媒介最重要的则是观众的接入,它是装置艺术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也可以这么说,装置艺术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作品为了激活刺激观众的感官思维,往往都经过夸张异化,自由的综合使用多种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电影、诗歌、录音、戏剧、摄影等任何可以使用的手段,促使观众在规划的空间中从被动欣赏的角色转化为主观感受,充分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而不仅局限在思想和身体的简单介入这么简单。
公共装置的光影表现
在我们生活里,所有的客观事物只有在光的照射下通过反射才能被人所感知,而控制光的效果的则分为三个方面:光强度、光色温、光位置。
在室外装置艺术中,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的强度、色温、位置均不为人所控制,但却有规律可循,艺术家可以对当地的日照时间,日照角度加以观察了解,配合光照塑造艺术作品。建筑作为室外的一件大“装置艺术”,最为重视光与作品的融合。
近代艺术设计运动的发展,工业革命兴起,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入我们的生活中,这也促使我们的设计师在设计理念上不得不加以革新,光的传统应用不足以满足艺术发展的需求。2008年奥运会水立方万众瞩目,它便是我国较为杰出的大型光影装置代表。水立方的设计结合了光艺术和LED大型组灯科技,它是一件艺术与科技的成功实践。位于法国东部的朗香教堂,在设计师勒·柯布西耶的手中,变成了件巨大的混凝土雕塑,它造型奇特,墙体弯曲并装有不同大小的镶嵌了彩色玻璃的矩形窗洞,翻卷的屋顶与扭曲的墙体之间还有40cm的带状空隙,光线从他们中透过,形成了奇妙的空间氛围耐人寻味。“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著名华人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的名言,光是建筑的色彩,在他的作品里巧妙的光源组合,使得空间千变万化,比如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将大量的光线引入了浑厚沉寂的博物馆,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内部的墙体、地面。可以这么说,没有光源的变化莫测,形态便失去了生机,一切空间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光的颜色在每个人眼里都是不同的,也只有在白色表面上的呈现是最纯粹的,在白色的背景上,光影变化和虚实感都是最容易被察觉和感知。艺术家通过光强度、光色温、光位置的控制和变化,并通过人工光的单独使用与自然光相互配合,通过场景的变化使艺术作品本身的表现和光环境的表现能更突出,形成更鲜明的艺术特征。
有一句话说“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光明与阴影总是相对存在的。有光源的地方必然有阴影,而阴影不如光源一般变幻莫测,而是一致的黑。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光影的作用确实是相辅相成的。在人类的视觉系统中,光与影表达了自然空间的虚与实,光不能带给我们存在感,而黑色的影子可以通过衬托虚景渲染作品的艺术氛围。在现代装置艺术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影子雕塑——是指用一些废物制品,甚至是垃圾,组装起来,辅以光源照射,塑造出一些形态清晰可见的具体物象的投影,以此产生一个独特的艺术效果。
光影装置的独特艺术性及未来展望
装置作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群众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我们的商业综合体,绿地草坪,市民广场等。比起展览馆里正襟危坐高不可攀的艺术品,随意出现在城市里、可以触碰亲近的公共艺术装置更令人为之亲近。传统艺术与科技的包容互进,光影装置拥有了独特的艺术语言。首先,光可以塑造物体的形象,所有的物体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可以反射在人的眼睛里,从而得以呈现。当然光的塑形作用不只局限于反射的作用,光束本身就是个具象的物质形态,通过对光源的位置变化、色温调节和照明强度可以更好的塑造光影装置的三维立体感,渲染艺术效果。第二,光可以构建艺术空间,通过光源的照射,空间得以区分明暗,在人的心理暗示上按照空间的需要划分区域,使得空间具有层次感。第三,光可以渲染气氛,艺术家通过调节光源的色温,巧妙使用颜色的心理作用,使空间富有浓郁的气氛,就好比冷色的光让人感觉阴森,暖色的光给人温馨。第四,光可以突出艺术家想要表达的重点,在一件造型宏大的装置艺术里,光源可以很好的起到区分主次、明暗虚实的作用,在与观者的互动中,抢占观者的目光,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第五,光可以装饰环境,装置的本身可能并不是个发光体或者说装置不需要辅助光源也是一件完整的作品,但对于环境的制造,光可以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我们可以控制光的律动感和造型感甚至可以用光编织图案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总之,光影的艺术效果是不可替代的。
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被认识和发展的装置艺术,源自美国波普艺术家劳申柏格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一场展览,自此中国的艺术家开始了长达十余年对装置艺术的探索,一直到九十年代的早期,装置艺术被大众所认可、接受,一方面也促进了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另方面,中国在八十年代进入改革开放的大门后,经济水平提高,社会产业结构从落后的农业格局走向工业主导,高新科技的勃发,人们的观念的改变,文化的包容程度以及生活方式,城市化的飞速进程都不断刺激着这个稚嫩的新艺术的发展,为此将艺术“走向物化”对于中国的艺术发展已经不再遥不可及。在这个物质化的前景中,装置艺术必将很快占领中国当代艺术探索的主角地位,而以科技主导的光影装置艺术又将是装置艺术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