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旅游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识别探讨

2016-12-13 06:01岳波波李妮郝明李静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森林公园

岳波波?李妮?郝明?李静

【摘 要】 文章以陕西某国家级森林公园规划环评为例,结合规划方案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130-2014)为技术依据,采用矩阵法识别了森林公园旅游规划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环境质量以及社会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显示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为明显。因此,森林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植被保护、减少水土流失,人工设施和景观建设中应与森林公园景观相协调,避免和减轻旅游规划的实施对原有自然资源和景观的破坏和影响。

【关键词】 森林公园;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1]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识别是指在分析旅游规划的目标、规模、布局等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全面识别规划要素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影响的途径与方式,以及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2-3]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识别是一种定性和宏观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认识过程,是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4-5]本文通过陕西某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例,从规划环评的角度,结合规划方案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识别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一、规划概况及特点

陕西某国家级森林公园总规划面积4358.5hm2。规划定位是以“自然风景为依托,以森林生态游及养生体验为核心”的综合性山岳型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总体布局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生态保育区以及三大核心景区。远期景区旺季日游客量约为10400人,住宿游客3900人。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内容包括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景区项目规划、旅游线路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等。

森林公园规划特点一是以原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依托,对规划区内道路交通、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同时新增若干人造景观和人工设施等;二是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园区开发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以生态景观影响最为明显,表现在规划建设期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以及运行期景观生态影响等;三是规划方案中同时包含有生态景观规划、森林景观营造和风景资源保护内容,在进行森林公园自然景观资源开发的同时进行生态保护。

二、研究区环境概况

研究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30~1547m。地貌属于子午岭石质低山丘陵区和黄土粱峁状丘陵区的过渡区。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区域植被茂密,植被覆盖度较高。评价区林地全为人工林,其中防护林占96.6%,用材林占3.4%。乔木主要有油松、侧柏、辽东栎、槲栎、麻栎及锐齿栎;灌木主要有虎榛子、黄刺玫、杠柳、小叶悬钩子、柔毛绣线菊等;草本植物主要有披针叶苔草、艾蒿、臭草、沙参、长芒草、北柴胡、黄背草、紫菀等。

三、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森林公园旅游规划按照其规划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采用矩阵法对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见表1。

表1 某森林公园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矩阵

相关活动

影响受体 供排水

设施 景区道路建设 游客服务中心 人工景点景观 旅游线路 生态保育

自然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 -①L● -③L● -②L● -③L● -②L● /

水资源 -①L○ / / / / +③L○

植物资源 -②L● -②L● -②L● -③L● -②L● +③L○

动物资源 -①S○ -①S○ -①S○ -①S○ -①S○ +③L○

自然景观 -①L● -②L● -②L● -③L● -②L● +③L○

人文景观 / / / -②L● / +①L○

环境质量 大气 -①S○ -②S○ -①L○ -①S○ / +③L○

水环境 -②S○ / -②L○ / / +③L○

续表

声环境 -①S○ -①S○ -②L○ -①S○ -②L○ +③L○

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 +①L○ +②S○ +②L○ +②L○ +②L○ /

居民生活 +②L○ +②L○ +②L○ +①L○ +①L○ +②L○

农业生产 -①S○ -①L● -①L● -①L● / +③L○

注:+/-:正/负效应;L/S:长期/短期影响;○/●:可逆/不可逆影响;①/②/③:影响程度轻微/中等/严重。

根据识别矩阵,规划实施将促进当地旅游及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生态建设规划实施可以促进生态环保保护,为正面影响;但规划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人工景观景点等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其中以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为明显。

1、对区域环境环境质量影响

规划景区道路和人工设施、景观等建设过程中地表开挖、土石方堆放产生的施工扬尘;施工生产废水对水环境影响,施工机械及车辆运行产生的噪声对野生动物影响;施工过程产生的弃土、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森林公园在运营中停车场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游客中心燃料和油烟废气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排风机等设备噪声,进出停车场车辆噪声以及游人喧哗产生的社会噪声对野生动物影响;游客游览过程产生的生活垃圾,包括果皮、饮料罐、纸屑等。

2、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影响

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利用、植被、水土流失、动物资源、生态系统和景观等方面影响。

(1)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中景点、管理服务设施、道路、人工湖以及小镇等建设将永久占用土地,彻底改变原土地利用的性质,使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同时规划实施过程中临时占地会对土地利用造成短期不利影响。

(2)植被。规划实施对地表植被改变主要是由规划占用土地引起的,占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其次为耕地、草地、水域。规划的实施将减少规划区内现有林地、草地等植被的数量。

(3)水土流失。规划实施对水土流失影响主要表现为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基础开挖、土石方堆放等导致水土流失。

(4)动物资源。规划实施过程中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噪声和规划完成后游客游览活动对周边动物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野生动物的正常觅食、求偶、迁徙等活动,导致其活动范围减少或迁徙。

规划公园内营造人工水面约48.37hm2,在此过程中将进行河床开挖、河道截流、河坝修建等工作,将对原有水生生物造成侵扰。

(5)生态系统。规划中景区建筑、道路以及小镇等的建设会对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6)景观生态。森林公园规划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环保设施以及景区各景点建设会对原有自然景观中形态、线性、色彩和质感等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3、对区域社会环境影响

该规划方案中对社会环境影响主要是对文物和周边村民生活影响。规划方案中存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窟一处,规划拟对其进行修葺扩建形成景区,有利于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对于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旅游资源发展以及生态效益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规划实施占用耕地64.81hm2,会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环境影响识别作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以及最终的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某国家级森林公园环境影响识别,确定其显著环境影响为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表现在规划建设期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以及运行期景观生态影响等。因此,森林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植被保护、减少水土流失,人工设施和景观建设中应与森林公园景观相协调,避免和减轻旅游规划的实施对原有自然资源和景观的破坏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建春,任丽军.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锦屏山旅游规划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1)87-90.

[2] 钟林生、徐建文.旅游规划的环境影响识别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5)814-818.

[3] 国家环保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Z].2014.

[4] 郝明家、袁笛,何长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2.28(3)50-52.

[5] 张铁亮、张杰、孙秀敏等.旅游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大连森林公园东区发展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C].第二届全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管理优秀论文集,2007.271-277.

【作者简介】

岳波波(1982.9-)男,陕西临潼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评价与规划工作.

猜你喜欢
森林公园
昌平滨河森林公园健身绿道系统建设
A Photo of Sweet Memory
在天台山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游记
凶器哪儿去了
不采野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