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友
朱珠 路琰
“中国好人”徐孝旺五十载倾情追寻红色记忆
阿友
今年已七十二岁的退休老教师徐孝旺,只因出生时幸得开国元勋谭震林之妻取名,幼时的家园幸被新四军保护而免遭日寇荼毒,他牢记母亲叮嘱,五十多年来耗尽积蓄搜集整理新四军三支队抗日将士资料,以民间的力量恢复重建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和十四位抗日将领故居与烈士墓,纪念园落成后向游客免费开放弘扬红色文化。长年担任导游,风雨无阻,义务宣讲铁军精神,他的大善大爱感动了乡亲触动了子女,感召回了几十年前离家出走的妻子……
1 9 3 8年冬,新四军三支队副司令员、政委谭震林奉命率部进驻皖南门户繁昌,司令部设在群众基础好,经济较宽裕,进可攻退可守的马仁山麓中分村,偕同国民党军屏障皖南。
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中分村虽为弹丸之地,其地理位置却相当重要,位于长江之畔扼守皖江重埠芜湖和铜陵之间,它既是民国繁昌县政府临时驻地,又是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中共繁昌县委所在地。那时的中分村依山傍水风景旖旎,前街、后街和西街上商铺林立繁华喧嚣,是国共两党同仇敌忾携手共御外侮之地。繁昌是皖南门户,位于芜湖至铜陵一段长江的突出部,是濒江诸镇交通要隘,此时日军两个师团重兵云集,进逼皖南虎视眈眈觊觎繁昌。因此保卫繁昌,对皖南乃至整个华东战场战略意义非凡。
在中分村,谭震林和来自安徽蒙城的民运工作队女战士田秉秀喜结伉俪,洞房就是村民徐友仁家的老宅。烽火连天未及安享蜜月,从1938年12月至1941年初,谭震林率三支队共进行了大小二百余次战斗,取得了毙伤日伪军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尤以1939年威震敌胆、五战五捷的繁昌保卫战最为著名。此役堪称新四军军史上的经典战役,不仅保卫了云岭新四军军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的政治影响,也宣告了日军“夺取繁昌,扫荡皖南”战略计划的破产。就连当时的日军也发出哀叫:“国民党乃手下败将,惟共产党军队是皇军大敌,看来要在共产党手中夺取繁昌城是不可能的。”
1944年一个秋天,一声啼哭,中分村贫农徐崇法家生了个男娃。徐崇法夫妻没有文化,请住在他家的田秉秀给孩子取个名字,田秉秀为孩子取名徐孝旺。小孝旺懂事后,曾参加“妇抗会”的母亲一有空闲,就对他讲述亲眼目睹的抗战传奇:新四军浴血抗击日寇,乡亲们不顾生命危险,纷纷上前线救伤员、运弹药、修工事、送军粮,有时全村老少爷们两千多人齐上阵,村里猎户还组成“猎户队”,配合新四军打伏击战,打得鬼子鬼哭狼嚎……母亲多次叮嘱他:“儿啊,你的名字是谭司令爱人给取的,他们当年舍生忘死一次次打退日本鬼子,保住了咱家乡免遭生灵涂炭,你要永远记住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和平的大恩人啊。”母亲的叮嘱在他幼小心灵播下了红色种子。
时光荏苒。1 9 6 4年底的一天,担任中分大队主管会计兼团支部书记的徐孝旺接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信封上写着“安徽省繁昌县中分村董思学收”。那时对于来往信件都要登记审查,经过多方打听,徐孝旺从母亲那得知,董思学就是中分村当年的“妇抗会”主任。徐孝旺把信送去后才得知,那封信是当时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夫人田秉秀寄来的。
董思学看到信后非常感动:“这都几十年了,田同志还记得我们啊!那时她是我们曾经的战友,曾经的领导,现在她是副总理的夫人,我不能影响她呀!我家是地主成分啊!”其时,董思学因家庭出身不好,多次在政治运动中受牵连,亲人唯恐避让不及,而当年的老领导却在战友人生最黑暗之时写信问候,还希望她去北京做客,这是何等的慷慨大义!
位于中分村的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
抗战精神是血与火凝聚成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忠诚与信任,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要发扬光大。徐孝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深受感动的他开始萌生收集新四军三支队抗战资料,传播红色文化,宣传前辈高风亮节和军民鱼水深情的念头。
有一次,日军征集大批民工,从荻港修铁路进矿山采矿攫取资源。谭司令精心谋划了一个破袭方案,计划从周边八个乡动员四千名群众,在部队掩护下实施大破袭。后来,缜密审慎的谭司令考虑到一旦破坏铁路,势必会引起敌人疯狂报复,部队可以随时转移,但群众要面临被屠村的巨大危险。于是谭司令改变策略,组织几支精干小分队,不断袭扰荻港一线日军,引诱他们出来追击后设伏给予悉数围歼,使宝贵的矿产资源得以保护。同村的徐肖人老人曾与田秉秀一起从事民运,他每忆起田秉秀便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一个柔弱女同志,和新四军战士一样勇敢,只要一出门做就会在腰间别上两颗手榴弹,随时准备战斗,那种气概实在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随着追寻的深入,这样的人和事很多很多,有时发现也在不经意间。有一天,徐孝旺在县直机关走访,偶然觅得一本记录新四军三支队在繁昌活动的史料,他如获至宝,借回后花了整整三个晚上,一字不落誊抄下来。
寒来暑往,在一种无形力量的敦促下,徐孝旺系统地记述、考证和研究了新四军三支队在中分村发起参与的系列战斗与统战活动。他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得到了北京、安徽等地新四军研究专家的高度评价。
追寻红色记忆的征途坎坷多多,即便家庭发生种种变故也未能让徐孝旺停下脚步。父亲1980年去世,此后徐孝旺多年照料年迈老母;妻子不堪生活困顿拮据,1982年撇下四个未成年孩子从此杳无音讯,从此他既当爹又当妈独自将儿女们抚养成人,即便家庭发生种种变故,也未能让徐孝旺停下脚步,徐孝旺多年奔波只为还原真实历史的大义之举深深感染了乡亲父老,更让中分村的青少年因为有了红色基因而备感自豪。
2004年9月,徐孝旺退休了,但他没有停下挚爱的事业,在那份动情的期盼中,更加快了红色记忆素材的征集步伐。2006年,老人得知有个开发商要在一处旅游景区修建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的消息后坐不住了,他找到相关部门疾呼,“那里根本不是原司令部旧址,如将抗战历史歪曲化、商业娱乐化,那是对历史和先烈的大不敬,是对后代的不负责!”寝食不安的他不停找领导陈述:“一定要尊重历史啊!”在他的努力下,最后那个项目得以停建。
徐孝旺老人在中分村新四军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纪念园为参观者解说
在追寻和保护红色记忆的过程中,徐孝旺深深体会到,被动保护不如主动行动。徐孝旺随即动员村民将谭震林等十四位新四军三支队将领居住过的房舍进行挂牌保护,并提议在中分村原址修建三支队司令部旧址纪念园,还原细节复活历史,让后代记住一个血与火浸渍淬炼的真实中分村!一个白发苍苍老人无私的奔走呼号,到附近十里八村乡亲响应,他们纷纷以各种方式支持纪念园的修建工作。于是徐孝旺主动将每月退休工资悉数拿出,中分村民五次自发筹资四十余万开工建设民间红色纪念园。
工程进展顺利,一砖一瓦凝聚老人心血,但建设费用一直是难题,最艰难时,徐孝旺不仅花光十多万积蓄,还借了不少债,最后靠子女赞助了几万元,工程才得以完工。
当然,精湛的表演,离不开扎实的功底。赵多娜是科班出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刚刚毕业时,青春无敌的她凭借在都市励志剧《星光都市》中饰演李瑾一角出道。虽然在片中她的戏份不算多,演技也略显青涩,但能进组真真切切地实践,在镜头前将自己多年积攒的本事和急于绽放的梦想一并展现,她感觉很满足,至今回想起来,她都觉得那段日子温暖又闪亮。
八个月后的2007年10月,在纪念新四军成立七十周年和谭震林将军诞辰一百零五周年之际,繁昌县新四军三支队纪念园终于落成。徐孝旺将司令部旧址、谭震林故居、三支队阵亡将士烈士墓整修一新,特别是三支队司令部完全保留了历史原貌。
徐孝旺又把从全国各地募集的记述新四军三支队在皖南活动的书籍、图片、书信、报刊、光盘等史料,以及将士们用过的枪械大刀、马灯油灯等战备生活用品,谭司令结婚用的烛台,田秉秀用过的针线笸箩等派上用场,还原了抗战将士峥嵘岁月里的战斗生活原貌。徐孝旺不顾年迈,攀爬周边群山徒手搬运石块,亲手仿制了当年敌我力量对比态势沙盘。
在纪念园外,村南广场的池塘边有两棵相伴而生的桦树直插云霄,互相依偎笑傲岁月风霜。抗战时期,谭震林将军在中分村与田秉秀结婚时,两口子曾背靠大树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戎装婚照。儒雅的徐孝旺将其命名为“将军连理树”。村南广场也是当年新四军训练、开会、休憩之地,1939年底,庄严隆重的繁昌保卫战庆功大会即在此召开。“连理树”也因此成为一代骁将甜美爱情和抗击日寇取得辉煌战果的见证。
抗战烽火中的中分村,战争间隙时这里是静谧祥和的世外桃源。谭震林将军习惯于晚饭后独自去青龙山脚下百鸟争鸣、泉水淙淙的小溪边散步,兴致盎然之际总不忘掏出口琴吹奏抗战歌曲。一次偶遇正在溪边洗衣的田秉秀,姑娘楚楚动人的身姿令将军驻足,谭震林油然忆起女孩刚教会他唱的那首皖南民歌《洗衣曲》,便靠在树上吹奏起来。悠扬曼妙的琴声吸引了女孩,目光相碰刹那,成就了一对“口琴和爱情”的革命情侣。徐孝旺为纪念战地硝烟中的爱情,遂将此处取名为“君吟处”。“将军连理树”和“君吟处”给中分村红色名片赋予了浓烈的浪漫人文情怀。纪念园开园仪式那天,谭震林的外孙谭靖恒发表感言,他代表全家向老区人民表示深深感谢。随后,他的母亲谭胜远将谭震林与田秉秀1939年6月在中分村结婚照及将军生前照片四十多幅赠给纪念园。
2012年4月,新四军三支队纪念园被命名为芜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列入安徽省政府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闻听佳讯,徐孝旺激动得老泪纵横。“草地青青菜花黄,春光明媚喜洋洋。徒步锻炼继传统,祖国栋梁铸辉煌。皖江学子好儿郎,铁军精神在发扬。民族复兴中国梦,齐心协力唱繁昌。”
中分村村口的“将军连理树”,抗战期间谭震林和爱人田秉秀曾在此留影。
纪念园开放后,徐孝旺的生命焕发出激情,成为这块“红色阵地”唯一一个全职义务管理员兼讲解员,他把自编的顺口溜巧妙融进解说词中,每天穿着仿制的新四军军服,早上八点准时坐在司令部旧址接待室内,随时为参观者提供服务,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位游客讲述将士们住过的民居、用过的物品、战斗的细节以及村人们抗日的故事。白天,老人手执教鞭头戴耳麦腰挎扩音器,精神抖擞高亢激昂的解说,令参观者赞叹;老人的新四军研究知识之丰富,老人执著于传颂红色文化的精神让听讲者折服。晚上,老人伏案精心“备课”,梳理游客的感受与见解,丰富宣讲内容,琢磨提升宣讲技巧。
纪念园建成近十年来,徐孝旺义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者约十万人次,现场宣讲抗战历史三千余场,将远去的战争英灵鲜活地展现出来,告诫世人勿忘历史。随着纪念园声名远播,谭震林大女儿谭泾远于2012年又送来《谭震林传》及纪念谭震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相册首日封,以丰富纪念园展品。
2014年8月为纪念谭震林在中分村结婚七十五周年,谭泾远特地同丈夫虞大江一同送来父母当年的结婚照,谭震林的儿子谭晓光与媳妇唐卓娅等也都亲临纪念园,并签字“追寻父亲足迹”以作留念。谭将军昔日的战友傅秋涛之女、江渭清之子、赖少其的女婿也相继送来书籍等纪念展品。今天,令徐孝旺感到欣慰的是,当地政府已经确立将中分村打造成红色文化村,抗战纪念园后续的修缮和扩建也将得到政府支持。
此外,更令徐孝旺开心的是,当初为修建纪念园花光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善解人意的子女们非常理解心疼老父亲,在帮他还清外债后,将他的工资卡藏了起来,每月只给一千元生活费。2013年元月,徐孝旺当选为“安徽好人”,3月,荣登中国好人榜。老人当选了“中国好人”,子女们才读懂老人自费建园背后蕴藏的那颗大善大爱的心,耳闻目睹了纪念园建成后所发挥出的正能量,不仅主动把工资卡还给了父亲,还时不时给老父一些资金支持。好事成双,儿女们态度的巨大转变让老人甚感欣慰之际,又一件喜事降临:早在1983年离他而去的老伴受他大爱的感召回到了他身边,善有善报,乡亲们纷纷祝福他“夕阳红”。
巍巍马仁山,见证威武铁军阻击强敌复兴民族征途中的前仆后继。多年以前,新四军三支队无数志士抛头颅热血洒在这片热土;而今,勤劳朴实的中分村人用绿叶对根的情意守护颂扬先烈忠魂,七十二岁的“中国好人”徐孝旺倾情构筑红色高地的传奇故事正传遍大江南北,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追忆铁军精神……
·名人轶事·
季羡林为人慷慨
朱珠路琰
季羡林生活简朴,在北大是人所共知的。但是,知道他慷慨的人却并不多。季羡林常往家乡的小学寄钱寄书,连在他家里工作过的保姆,倘若喜欢读书,他都会给予资助。
前几年,北大接受了一笔最大的捐赠,就来自季羡林先生,仅仅古字画就有四百多幅。季羡林这辈子省下的钱,几乎都用于此。
如今,大家爱戴的季羡林先生走了,他的为人风范和人格魅力将长存于每一个认识他的人心中,也必定会在将来感召无数人。
(《先生们》《环球人物》杂志社编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