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薪
预测,人算不如天算
全球的服装零售商都感受到了暖冬带来的热潮。巴塔哥尼亚一家设计公司表示,气候变化对纺织服装业是一次严重的危机。原因是,时尚变化不仅取决于人类,更依赖于气候。尽管一些大型零售商家,如J.克鲁、H&M和Nordstrom对此不予评论,但其销量却说明了问题。今年,优衣库、H&M和GAP都发布消息称今年出现大量季节性短缺。美国梅西百货甚至因假期销售剧减而裁员4500名。他们将其收入减少的80%归咎于冬季衣物如夹克、帽子、围巾等的滞销。
西方服装产业业界已在公开场合谈论气候变化对商业模式、设计,还有季节性潮流带来的影响并酝酿如何顺应气候本身带来的变化。
全世界的时装行业的一贯做法都是,新款时尚要走在季节变化的前端,即7月份便开始为冬季服饰做准备。事实上,全世界的服装店在销售厚重冬装之前,已将其搬上T型台并投入生产。但他们深知,客户不会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购买冬装,且服装品牌从设计到制作和生产需要较长的周期。
美国著名的快时尚品牌Reformation创始人兼CEO雅艾尔·阿夫拉洛称,服装行业运营的怪圈在于:6月上架御寒毛衣。反季节的商业模式导致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时尚追逐战,看谁率先推出新颖时尚的产品,占领市场制高点。而他们逐渐忽略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即只有天气转凉,大多数人才会购买冬季服饰。而另一家美国时尚公司阿夫拉洛创建了限量的服装经营模式,仅仅在服装上架前的4到6周才开始生产,使其出乎预料地大获全胜。Reformation也绝不落伍,他们非同寻常地推出短期生产模式,也使其品牌获得市场先机,不仅如此,他们善于正确、快速评估冬季库存,因为他们预测到,短冬必然迎来长夏。
气候带来的机会,偶然中有必然
由于夏装在秋季才运达,恰好顺应了长夏市场所需,零售商由此获利。而另一家公司老板丽贝卡·明科夫表示,她的公司业务按预期在这一季度货运安排上出现中断,供货延长,这恰恰弄拙成巧反倒成为一桩美事,而该公司原计划于6月份发运一批山羊皮夹克,皮革厂发货却推迟到10月、11月。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事实上,在应该穿某类衣服的时节到来时,相应的服装才应推向市场,服装制造商是很难从服装店里得知下个季节的天气状况。这就是老板明科夫改变时装秀举办时间的原因。她面向顾客,时装秀更接近实际发货期,而不是恳求零售商猜测未来几个月里人们的喜好,然后提前下单。
按照以往,设计师在2月份就开始张罗其秋装系列,因为要提前7—8个月,但明科夫在2月份时举办春季时装发布会,比春天开始只提前了一个月。这一新的时装秀策略不仅有助于零售商,也有利于顾客们合乎时宜地购买系列服装。如明科夫所说,规模更大更传统的零售商更需要学习如何跨地区地兼顾处理库存。如果一个城市比预期的要冷,这类零售商家就应建立配送系统以尽快让店面服饰品牌迎合市场所需。若能这样,那么从偶然的气候变化中,能寻找到必然的市场机会。
设计,必将走向未来
全球快速发展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服装设计师考虑使用新颖、更加适应环境的面料。如今人们出行如此频繁,因此出现与以往不同的现象,如穿着轻便的毛衣从热带走到寒冷;或根据提示变冷变暖的智能织物等等。一些大的高科技研发公司饶有兴趣地开发能顺应环境变化的奢侈时尚,他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
业界认为,进行经营模式上的调整并不需要像发明超级面料般复杂。对业界而言,他们最需要做的就是采纳合适的面料和设计。毫无疑问,人们更愿意选择能穿更长时间的款式服装,即中等厚重衣物。今年秋天比预计的暖和,Reformation因此发布了混合型中等款式,且融入了更多的裙装、基础上装、牛仔裤,还有不那么受限于天气的服饰。显而易见,时尚的转变不在于服装销售的时间,在于服饰本身的设计。而设计从一开始就必须顺应气候的变化。
讽刺的是,即使在暖季,传统的冬季时装品牌也一如既往地定义冬季时尚潮流。若能限量生产并推出最为厚重的毛大衣或毛衣,毋庸置疑,它们将会成为冬季时尚的宠儿,这能顺应中国“物以稀为贵”的古话。而对那些对高端奢侈品价格不屑一顾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并不在乎一年四季要穿多少层。
未来的冬装,也许会摒弃体积庞大厚重以求保暖的款式,这就意味着全新的审美观念会带来重新的定义。业界相信人类的创造力无穷无尽。新意匮乏时,也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创新研发的机会。人类就是这样了不起。
(据国际时尚世界http://www.fashionatingworld.com/new1-2/item/6322-global-warming-is-impacts-brand-s-fashion-cycles.html最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