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以海外华商网络推进中药贸易

2016-12-12 16:04马澜陈丹丹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4期

马澜+陈丹丹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药贸易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药贸易仍面临贸易环境复杂、西医文化竞争和技术贸易壁垒频现的障碍。而“一带一路”下不断壮大的海外华商网络,可为中药贸易跨越障碍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并降低交易风险。因此,“一带一路”下中药贸易的推进,应以海外华商网络为着力点。

关键词:“一带一路”;华商网络;中药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74-02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推进与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及欧洲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2015年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可见,“一带一路”正助推中药贸易。当前,“一带一路”沿线的海外华商网络快速扩张,中药贸易大发展的顶层设计要走向微观落实,充分释放和借助海外华商网络的力量,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药贸易发展现状

从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至2015年,中药产品进出口额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2013—2015年中药类商品进出口总额分别为42.17亿美元、46.3亿美元和47.9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6.63%;其中,出口额分别为31.38亿美元、35.92亿美元和37.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9.61%;进口额分别为10.79亿美元、10.38亿美元和10.25亿美元,年均呈现负增长为2.53%。

同期,中药出口产品构成没有明显变化。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中成药和保健品四大类中,植物提取物占据中药出口的半壁江山,2013—2015年的占比分别为45%、49.47%和57.45%;中成药和保健品占比稳定在14%~15%;中药材及饮片的比重此间分别为38.59%、36.05%和28.1%,下滑明显。

在“一带一路”区域,亚洲是是中药出口的传统市场,也是最主要市场。2013—2015年,我国对亚洲的中药出口贸易分别为19.8亿美元、22.7亿美元和22.17亿美元,占我国中药出口贸易份额的63.4%、63.29%和58.8%的,其中,中国香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尼、印度、泰国,是主要贸易市场,又占对亚洲地区总出口额的近50%。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药贸易面临的困境

中药虽已传播到世界上170个国家和地区,但中药尚未进入国际主流医药体系,多以食品、保健品的身份出现,中药贸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仍面临诸多的困扰。

(一)沿线国家贸易环境复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治体制、宗教、法律体系、民族文化、语言文字、消费习惯、收入水平、市场规则、行业标准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是在一国内部种族、社区、劳资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特性。此外,还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如中东局势不稳、东欧国家经济转型、市场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都加大了中药产品适应海外市场的风险,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门槛和成本。

(二)西医文化的竞争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西医文化是主流。西医从人体原型出发,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等为基础,采用分析、实验还原的方法认识人体生命,这一思维早已得到沿线国家居民的认同。中医则从中国的“元气论”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构建五行—五脏模型,来模拟人体生命运动规律。对此,外国人难以理解和认同。中医不被信任,中药出口自然会遭受文化壁垒。所以,“丝绸之路”上,中药出口市场集中在受中华文化影响较深的亚洲。

(三)技术贸易壁垒频现

中药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主要集中在各种注册认证程序、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微生物限量、标签和标志要求、包装及材料要求方面。中药在欧洲鲜有通过药品注册,多以食品或食品添加剂身份注册销售,即使在给予中医合法化的东南亚各国,中药的注册审批检验也非常严格。2015年以来,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频繁出台关于产品进出口及通关方面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以下简称TBT),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入其市场,仅2015年,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中就有30个,提交了针对我国产品的675个TBT通报。虽然这些不是针对药品的TBT,但是由于中药出口多采用非药品身份,这无异于新增了医药企业为适应进口国要求进行技术改造、检验、检疫、认证等的难度和成本。

三、“一带一路”下的海外华商网络对中药贸易的促进作用

对于“华商”及“华商网络”的概念,目前没有统一标准的界定。一般而言,“华商”是指中国籍或外国籍但有华裔血统,有共同中华文化观念的商人群体。华商网络作为社会网络的一种表现形态,可理解为华商之间及华商与非华商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由此,本文中海外华商网络指在中国大陆境外经营的华商所形成的社会网络。海外华商网络,这种无形的社会资本,可为中药贸易提供大量潜在的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并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一)海外华商网络可降低中药贸易的风险和成本

海外华商网络以“五缘”——血缘、地缘、物缘、神缘、业缘为纽带,以互惠为基础,形成较为稳定的商业合作关系。海外华商内部凝聚力较强,且与外部世界保持了开放性,信息、技术、资本、商品等方面的交流密切。在互联网社会,获取信息手段便捷,但要获取真实有效有价值的信息,仍需要将现代通讯手段与线下的社群信息渠道相结合。中药贸易借助海外华商网络,企业易于摸清海外市场的复杂情况,建立比较稳定的契约关系,从而降低交易的风险和成本。

(二)海外华商网络可为中药贸易提供智力支持

海外华商网络的人才结构日趋精英化。近代移民海外的华商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上升为当地的“有产阶层”,当中不乏有影响力的巨商和高科技人才。另外,新中国成立后,向外移民浪潮不断。这些多为留学移民、亲属移民和商务投资移民,他们多受过良好教育,本属于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即使劳务输出移民的情况,也是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居多。目前全球华人大约5 700多万人,按照2008年各洲华侨华人数量分布统计比重来估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人约4 788万人,其中亚洲约93%(当中东南亚华人约88%)、欧洲约6%及非洲约占1%。华商群体高度认同理解中医文化,中药产品海外研究和注册、营销及服务的顺利开展就有了人力资源。

(三)海外华商网络可为中药贸易提供资金支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华商资产丰厚,有众多知名海外华商和企业,在食品加工、餐饮、贸易、金融、运输、商业服务业、旅游业、药业和轻工业中建立了经营优势。《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推算全球华商(不含中国大陆企业)的总资产约为3.7万亿美元。东南亚华商资产占比约40.5%。依据《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2014年底投资存量总额924.6048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的投资存量占比约51.6%,中欧东欧及南欧的占比约22.56%,其他地区占比约25.84%,这些投资主要集中于租赁和商业服务、金融业、采矿业及批发零售业。海外华商经营的各行各业,为中药贸易发展配套了支持产业和相关产业,实力雄厚的海外华商企业也可成为中药出口寻求海外合作的资金源泉。

四、“一带一路”下以海外华商网络为着力点,推进中药贸易

中药贸易跨越文化壁垒和技术壁垒,适应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是扩大中药贸易的关键。海外华商社会对中医药接受度高,各类人才济济、经济实力雄厚,社会网络规模日渐扩大,资源共享调配协作的功能日益增强。如果政府能够调动海外华商的积极性,参与中医药的海外经营,充分发挥海外华商网络作用,那么中药贸易的“星星之火”终将“可以燎原”。

(一)完善对侨政策,实现民心相通

政府对侨政策的目标就是要让全球华人以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对中国的归属感。政府可以考虑允许或有条件允许双重国籍,这样海外华商既有外籍又有中国籍,能增加海外华商参与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机会,为其出入境、投资、定居、就业等提供便利。此外,对海外华商在国外的权益保护、与中国的投融资和贸易等方面,设计制定可行的施行方案。当然,各项政策方案要贯彻到位,也需要涉及侨务的各部门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加强政策沟通,搭建合作平台

借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层互访,争取中医药在沿线国家的合法地位,可为中药贸易扫除法律障碍。利用外交平台寻求与国外政府在中医药领域更广泛的合作,建立集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为一体的医药中心。推动官方或民间建设中医药合作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海外华商网络、中医和中药行业的多方力量,提供中医药投资与贸易的技术、法律、金融、政策等信息咨询服务。政策的融通和平台的建设,能极大地增强海外华商参与中医药海外经营的信心。

(三)支持中医文化传播,开展“以医带药”

华裔语言沟通力强,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可以更清楚地向当地居民介绍中医。政府应依托华商社团,资金支持多种形式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普及中医药知识文化。再资助海外华人医馆和医药中心,针对当地民众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病的特点,使用中医药传统治疗方法,开展惠民医疗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外国患者认识到中医药的魅力。信任是交易的基石,当外国人了解中医文化,信任中医,中药的海外销售自然会兴盛。

当然,海外华商网络仅是推进中药贸易的外援力量。中药在海外市场得到认可,从根本上还需中药企业修炼好内功,提高中药品质。

参考文献:

[1] 柳燕,于志斌,姜丽,刘张林.2015年中药商品进出口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16,(2):225-229.

[2] 庄国土,张晶盈.中国新移民的类型和分布[J].社会科学,2012,(12):4-11.

[3] 庄国土.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外移民[J].人民论坛,2016,(3):244-246.

[4] 庄国土,康晓丽.以色列的侨务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观察,2013,(6):56-62.

[责任编辑 李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