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荣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过后的一篇作文照例是“成长的烦恼”,十多年了,没有变过。我平均每两年教一次“成长的烦恼”,读了至少三百五十名学生的“烦恼”。时间、学生、学校的不同,烦恼有不同,但共同的烦恼,十几年来非但没有变,反而更多、更重。
虽然冠以“成长”,学生的很多烦恼和成长关系不大;少年维特的烦恼,却时时处处散发着成长的味道。学生的大多数烦恼不是来自自身的成长,而是源于社会通过学校、教师和家长转嫁而来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中的大多数是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学生成长规律的。社会压力导致的烦恼压抑了成长的烦恼。成长的烦恼是伴随成长而自然生长的,既不必恐惧也不必欢欣鼓舞。成长的烦恼,是成长的催化剂也是成长途中必不可少的磨炼。成长缺少烦恼,很难走向成熟。
纵观十多年来六年级少年的烦恼,基本不是源于成长,而是源于年级的升高而赋予的种种外在的压力。正因为这种烦恼是反成长的,是压抑成长的烦恼的,因此,他(她)一面承受着非成长的烦恼,一面压抑着成长的烦恼。大家不仅觉察到教师人格的变异,也感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这个难教意味着学生的人格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我们来看看那些反成长的烦恼以及引发的其他烦恼:
分数,与其说是“成长”的烦恼,不如说是永远的痛
我们学校超过五分之四都是外来户籍的学生,能否就读本地初中,分数尤为重要。何况,我们区每年都进行抽测,抽测的结果和对学校的考核挂钩,造成了浓郁的应试教学氛围。我校是实验小学的一个分校,实验小学对“教学质量”十分重视,因此比较早地中学化了。陈心玥的老家不在本地,成绩在班上是比较优秀的,她的烦恼有一定的代表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这句歌词一直让我记忆深刻,因为我总觉得它是错的,应该改成这样:“小小少年,很多烦恼。”这样就顺多了。很多人和我一样,一到六年级,烦恼就特别多。
这些烦恼像恶魔,总围绕着我不放。今天听写错了没?明天作业完成了吗?后天能考好试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这些小小少年的烦恼。
回到家,这些烦恼也躲不开。家长还没下班的那段时间应该是最幸福的时刻;家长一回到家就犹如从天堂掉到了地狱。让我想起了一个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现在变成了“我大战练习题”:它跳出来一句话“一大波考卷正在向你走来”。每天做作业都要做到晚上七点。望着堆积如山的作业,不禁倒抽一口气,说了句:“作业好多啊!”被妈妈的“顺风耳”听到了,只听她大吼:“这么点作业还算多!到了初中,你还不得做到十一点?”
我无能为力,在家里我是最没有说话权力的,只好继续写,不然怎样考初中。说到考初中,我自然是要考好的初中啦。为了考好,自己还给自己添加任务,最近又要让妈妈帮我报补习班。我把少得可怜的时间都用完了,我恨不得都把睡觉的时间都空出来。
别人都说,人的一生,最值得回忆的就是自己的童年;可现在的学生哪还是你们大人那个年代的童年,为了能有更好的未来,我们没有一个敢停下脚步休息。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定格在我们熟睡的那段时间。当你们大人看到我们在桌子上奋笔疾书时,是否会感到心酸?那大而重的书包背在我们小小的身躯上,是否刺眼?没有一个人喜欢写那么多作业,可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再也跟不上了。
我们学生认为,学习不是一味地写作业,我们也需要休息。我们需要的是在伤心时有人鼓励,而不是责骂。我们需要的是在成功时有人称赞,而不是铺天盖地的作业;我们需要的是每一天都是轻松快乐的,而不是辛苦疲惫的。
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而不是如噩梦的作业。在我们的想象中,校园是一个书声琅琅的地方,是一个梦幻的地方。请大人们不要认为我们是轻松的,我们和你们一样,有数不清的烦恼。
“如噩梦般的作业”是成长的烦恼?显然不是,是人为制造的烦恼。由成人主导的社会制造的问题通过成人中的教师和家长转嫁给学生,从而给学生增加了无限的烦恼。杭思语的学习成绩中等,他的视角描述了另一种烦恼——不安,或者叫“恐惧”:
“学习上的脑袋只能学习不能想这个那个东西。”这是我老爸对我说的。我想我们只当学习的机器,当一个被人掌握的人一点儿也不好;如果一直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像一根根木头与一台台机器了。这样的人长大,一点一点失去决定权,成为一个废人。
学生的烦恼莫过于考试和做作业了。做错了一题,老师就会叽叽喳喳地讲个不停,甚至还罚抄。考试的话就更惨了,老师发布分数的时候,如果我们考得不好,就把考卷丢在地上,有时还附带几句不文明的话。叫家长来、罚抄写、罚站、骂一顿,已经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了。在学校被教训了,回到家里想求一个人给我一点安慰,但遭到了N句的“活该”。
体罚、变相体罚、不给学生好脸色看,因为没有造成重大的身体上的伤害,在学校普遍发生着。因为分数的压力,老师的心情也常常不好,转嫁给学生,学生每天都在不安甚至恐惧中度过。
杭思语在“自评”中写道:
人与人的交往实在是困难。父母就像个炸药包,我像个油桶,而侄女和哥哥像导火线。点燃导火线就把炸药包给引爆了,当碰上油桶的话,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在学校里,老师和试卷也能产生刚才的那种情况。但我们是小羔羊,任老师骂。
杭思语生活在“炸药包”里,随时都有“引爆”的危险。在家,危险;在学校,也危险。这已经不是烦恼,而是焦虑,极度的焦虑。汪键杰抱怨,在家,妈妈不允许他看课外书;课代表马茹佳的“烦恼”之一是应试教学的延伸,她这个课代表做得有点烦:
我在班级里的职务是语文课代表。虽说有这么个头衔,但我的任务只是收作业本、发作业本,根本没什么意思;而且每天收作业时都有很多同学没写完,甚至有组长作业没收齐就交给我了,让我不得不操心。
……我课桌上的一叠本子都整整齐齐地排在一起,唯独还有一组没交,徐凯那一组总是最晚交,并且他们组老是没收齐就交给我,也不和我说一声。每当老师批作业的时候,都会说:“徐凯那组没收齐怎么就交上来了?”每次遭罪的都是我。
作业多,总有少数学生不能及时完成,课代表催得好累,还要被老师批评。学科老师的作业越多,类似的烦恼越多。郁楠是班长,老师不在时,要维持纪律:
还有就是上课的时候,这群人简直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典范了,一定会被载入史册的!“丁零零!”预备铃响起,“哈哈哈!”“嘣——”“你干嘛呀!”……教室里依然充斥着大家的打闹声和各种东西碰撞在一起时发出的声音。而此时的我,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升腾出一种无力感。这种感觉很难受,好像快要窒息了。等老师走到窗边,教室的杂音还没完全停息。直到老师走进教室,我耳边才没有了噪音。
因为应试的过度、作业负担的过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需要发泄,因此,不少班级的课堂纪律、课间和午间追逐打闹的现象都比较严重。学生需要释放、需要活动、需要自由说话;只要一有机会就会“破坏纪律”。
成长的烦恼,像小草歪歪扭扭地成长
成长的烦恼,是挡不住的,是成长过程中不可跳跃的。只是因为非成长的烦恼太深重、应试教育太猖獗,老师们忽视了学生的生命成长;但生命是有韧劲的,其生命途中的烦恼歪歪扭扭的、像野草一样生长着。朱梦婷的烦恼之一是:
下课,同学们聊天。大部分都会说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连我也不例外。有一次,我在看书。突然,吕心怡和姜岩说我和某某有一腿,当场我就火了。冯说,她旁边都是有“另一半”的人,吕和姜否认了;而我在看书,没听到,就被他们当作默认了。我到底交了什么朋友啊!
六年级,少年们进入了议论“男女”的阶段;这是不可逾越的阶段,伴随着成长的烦恼。疏导成长的烦恼,要到成长的规律中寻找。如果无从疏导,我们可以做的是陪伴他(她)们成长。少男少女有了心思,甚至“早恋”,从而产生的烦恼,是成长的烦恼。过重的课业负担、过重的分数压力,或许会压制“早恋”的成长,失去了学习“早恋”这一课的机会,恋爱的底色出现了阴影。
同学之间交往产生的烦恼,是最大的成长烦恼之一。汪健杰不受大家欢迎,是因为他总是给其他同学添麻烦,影响同学,甚至打骂同学。汪健杰自己也很苦恼,总是为自己辩解,说自己冤枉了。汪键杰会在和大家的交往中不断调整方式方法。女生中,最不受欢迎的是成雨婷。成雨婷成绩不错,还是学校花样跳绳队的,多次参加省级以上比赛。成雨婷一旦“吃了亏”就要告状,或者告诉父母,父母出面告诉老师,说自己的女儿受到欺负了。然后老师把有些同学“大骂一顿”。好多同学对成雨婷“怀恨在心”;成雨婷说,她经常被欺负,总有一天,她要“报复”。
应该说,汪键杰和成雨婷,人际交往的烦恼比较严重。少年的道德水平发展到了自我寻找公平的阶段,汪键杰和成雨婷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做得不对,别人先对不起他(她)。在不断的磨合和调整过程中,人际交往会逐步改善。张坤人际交往的烦恼是孤独:
上了六年级,每当我想和同学一起玩耍、一起大笑时,却没有一个人回应。除了几个要好的朋友,其他人似乎在渐渐疏远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一个完整的大家庭似乎在渐渐分裂。人与人之间仿佛有了一层隔阂,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像一面坚实的墙壁挡在我与他们之间。我装傻充愣,像个跳梁小丑取悦于别人,当我滑稽的表演博得同学的一笑时,我心里总会有一丝成就感。可没过多久,静下来时,等待我的还是空荡荡的寂寞。
是的,变了,和一年级时不一样,甚至和四年级时也不一样了,因为你在成长啊。人是复杂的,孤独时盼望同伴;但同时也觉得孤独是不可缺少的。我对张坤说,人是孤独的动物,也是喜欢合群的动物。孤独,是人的成长所必需的。因为性格、阅历和智慧的差异,孤独的状况也是有差异的。张坤的另一份烦恼也有代表性:
自打我读了六年级,就变得异常冲动,跟爸妈之间的关系也十分紧张。爸妈似乎也在极力地压制我,压抑着我的天性。在家里,我很乖;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我才能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发疯。我似乎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双面人”。
张坤聪明好学,家境优越,父母事业有成,对张坤抱有较大的期望。张坤有“好学生”的烦恼,有家庭条件优越的“烦恼”;他具有的烦恼是成长的烦恼。他的烦恼,需要父母一起来疏导缓解。如果汪金娟了解张坤的实际情况,一定会羡慕的。汪金娟在家里是老大,有弟弟和妹妹要照顾,家务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父母火气大,弟弟照顾不好便遭打骂。同样是六年级,同样是烦恼,“层次”和起点是不一样的。汪金娟在自评中这样写道:
唉,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让我很累;有一个这样的二婶,更累。二婶让我多了许多的心眼儿,促使我心理上的早熟,我对任何人几乎都不会放下戒备。像马茹佳、沈钰雯、曹嘉怡可以放下戒备,因为她们没什么心眼儿;对成雨婷、王慧翔、汪键杰什么的都要加强戒备,以免被坑。其实这样的生活很累很累。虽然我想当作家,可是有时,我受不了时,我想去山里,过与世隔绝的日子。
有时候,或者这几年,我都没有开心地含着泪笑,只有伤心、痛苦,难受地含着泪苦笑。
我的心被绷得太紧了,精神太紧张了,从来没有放松过;现在想放松都放松不了了。现在的我,不会信任任何人。
显然,汪金娟已经不是烦恼,而是隐忍,痛苦地隐忍。她的肩膀太稚嫩,但不得不扛起很重很重的分量。我这个做老师的,无从解决她的困难,无从抚平她的伤痕;我除了陪着她难受,毫无办法。读着所有学生的烦恼,眼前浮现的是端坐在讲台前的他们——他们承受着成长的烦恼和非成长的烦恼,他们煎熬着、忍受着,很多烦恼超过了他们的年龄可以承受的;很多烦恼来自成人世界,包括我们做老师的。谢谢我的学生,让我了解了我所不知道的。他们把心灵的大门打开,让我走近;这是一份多么珍贵的信任!
我想不出办法,只是空洞地告诉学生看书、写下来,或许会好些。张坤在自评中最后写道:
……下面来谈谈我写作时的感受吧。写这篇作文时,我都快哭了。真的,以前我还没发现这些烦恼呢,现在写下来,感觉舒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