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洪清
匾额上的“养老春秋”
——千叟宴别话(四)
■文/刘洪清
乾隆皇帝赏赐给杨维伦的千叟宴匾额
匾额,亦称扁额、扁牍、牌额,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符号,集字、画、印、雕、色之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经久传世,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其广泛应用于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宅等建筑的显著位置,向世人传达皇权、文化、历史、人物、信仰、商业等信息。如今记载千叟宴敬老盛典的牌匾发现于世,亦为千叟宴的考证提供了新的史料。
在广东省梅州市区江北老城蓝屋巷有一座拥有308年历史的古宅——“总宪第”,珍藏着一幅乾隆年间的千叟宴御笔匾。这座古宅的主人是当年参加千叟宴并得到御笔匾额、御赐寿杖、金如意等珍品的清朝山西按察使梅州人氏蓝钦奎。
这幅匾额面世后,专家进行了辨识考证,整理出匾文如下:
“千叟宴恭依,皇祖原韵。抽秘无须更骋妍,惟将实事纪耆筵。追思侍陛鬓垂日,讶至当轩手赐年。君酢臣酬九重会,天恩国庆万春延。祖孙两举千叟宴,史策饶他莫并肩……乾隆五十年岁次乙巳新正月上澣。赏原任山西按察使蓝钦奎。”
匾额古文经史家译注大意如下:在千叟宴上,我按照祖父康熙皇帝原来的意韵作赋(笔者注:康熙皇帝赋七言律《千叟宴》诗一首,“千叟宴”遂由此得名。后来,乾隆帝按康熙帝《千叟宴》诗原韵再赋《千叟宴》诗)。描写鲜见的史实,不用堆砌华丽的词藻,用事实叙述当年老者赴宴的情景就够了。回想幼年时在祖父跟前侍奉的日子,惊觉眼前的情景就像当年皇祖陛下在大殿上赐酒一样;君臣相聚,举杯相邀,宾主互敬,觥筹交错。这是上天的恩赐,普天同庆的盛况将绵延万载。
还有一幅记载千叟宴的匾额发现于山东省邹平县焦桥镇袁氏家中。这幅匾额原来的主人为刑部员外郎袁守惠,匾文如下:
“初御皇极殿开千叟宴用己已年恭依,皇祖原韵……复照五十年新正乾清宫千叟宴之例,再举耆筵。一时鲐寿阶嵩呼拜舞洵,为旷古未有之吉祥盛事。重举乾清宫旧宴年教孝教忠,惟一驾曰:今日昨又旬延,敬天勤政,仍勖子敢谓从兹即歇肩。乾隆六十一年岁次丙辰新正月上,瀚御笔赐刑部员外郎臣袁守惠。”
此外,在古代匾额文化考证中,还记载了这样一幅“千叟宴”匾文:“……皇祖于壬寅岁举行千叟宴,实从古未有之旷典。维时与宴王大臣,命诸皇子赐觞以示慈惠。至年未及岁之皇子皇孙,并命侍立观礼。余时年甫十二,躬逢嘉会,亲见耆筵庆锡龙光燕誉之隆。阅今乙巳凡六十四年矣。今岁乙巳,朕御极五十年,恭依皇祖盛典,于新正初六日再举千叟宴。其有年届六十及一品大臣以上,皆召至御筵前,手赐之觞以昭天恩,国庆酬酢一堂之盛”。落款为“乾隆五十年岁次乙巳新正月上瀚,赏原任理藩院郎中,臣杨维伦恭立”。
杨维伦乃湖北黄陂人,官至翰林学士、正二品理藩院郎中,深得乾隆宠信。乾隆五十年“千叟宴”后,乾隆皇帝将自己手书的《记千叟宴》,由名家刻制为匾额赏赐给了杨维伦。“千叟宴”匾额翔实记录了乾隆五十年“千叟宴”的盛况,其史料价值颇高,亦是敬老养老的孝道文化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