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仰东
降费率是深化社保改革的一次机遇
■文/陈仰东
陈仰东
曾任大连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人、大连市社会保险学会会长,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特聘资深研究员。
降低社保费率改革不像退休人员缴费和延迟退休年龄那样社会反映强烈。减负嘛,人们何乐而不为?至于后果好像没想那么多。单位和职工也许认为,基金有积累,即便收不抵支也有政府担着。地方政府虽然纠结,担忧扩大缺口影响基金安全,但也明白养老保险还有中央财政兜底保驾。看来,降低费率新政出台并不难,难在如何平衡风险,避免出现消极后果、把降低费率作为坐等中央财政补缺口的理由。
改革社保费率要取得积极成效,必须弄清费率偏高的真实原因,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把降低费率作为全面深化社保改革的一次机遇。
部分积累与历史债务的叠加是导致费率偏高的制度政策原因。与现收现付制相比,有部分积累功能的统账结合制度费率会更高一些,尤其在前、中期,因为在确保当期发放的同时还要为未来应对老龄化积累一部分资金。同时,“老人”和“中人”的养老权益通过视同缴费政策在运营中消化的做法虽然有助于平稳衔接,但也加大了制度成本。
统筹层次低、法制不健全是导致费率偏高的体制机制原因。始于县级统筹的社会保险长期低层次运行,基金分散,调剂乏力,基金利用率不高,为了确保发放和抵抗风险,不得不宽打筹资。征缴体制长期不统一,问责机制难以建立,损害扩面征缴工作效率。立法滞后,法律不健全,约束和激励不强,漏洞颇多。面对庞大的流动人群,低层次的统筹与不健全的法制好似破网在大海中捕鱼,虽力拼多年但效果不尽如人意,费基和人数“两不实”现象长期、普遍存在。
因此,降低费率必须改革制度。调整职工养老保险统账比例和功能,以统为主,降低积累率,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提高领取养老金最低年限,鼓励长缴和延退。提高财政补贴和国有资产划拨力度,完善社保预算制度,提高规范化和透明度。实行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策略,实现保值更多增值,发挥积累基金作用。建立正常调待机制,明确待遇确定原则,使替代率保持合理区间。发展年金制度,扩张年金覆盖面,提高年金替代率,减轻基本养老保障压力。在医疗保险领域,缩小划入医疗个人账户比例,加大大病慢病门诊统筹。强化三医联动,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
同时必须创新管理。思路是依法治理,目标是实现全覆盖,核心是明确政府责任,途径是健全法律、提高和稳定统筹层次。提高和稳定统筹层次,是实现制度公平可持续的体制保障,也是降低费率的体制保障。基础养老金实行全国统筹,其他险种尽早实现省级统筹并稳定下来,降低费率就有了基本条件。为提高扩面征收工作效率,再难也要统一征缴体制,强化对参保率、征缴率的目标考核,建立扩面征缴进度监督机制与问责机制。统筹层次越高,考核、监督、问责机制越要强化。以法定人员全覆盖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找差距析原因,充分利用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成果,在灵活就业重点人群和中小企业重点单位参保方面有所突破。加快完善法律,修改社保法,出台相关条例,增强法律操作性,尽快统一完善参保、缴费政策细节,杜绝随意性和选择性,形成依法治理的大环境。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而言,创新治理更加重要。实施分级诊疗,加强基层医疗资源与门诊基层首诊要同步推行,克服满天飞的无序就医。加强医疗服务智能化监管,改革支付制度和支付方式,发挥谈判协商作用,完善协议管理和医保医师签约管理,遏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和医疗资源浪费。
降低费率是个大政策,既要有严密的顶层设计,统一的制度、政策,又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切忌各行其是,只有把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协调起来,才能达到改革的预期。■